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朝辉 《农业与技术》2010,30(1):108-111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水库的汛限水位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贯穿整个汛期,这样导致了一定的水量损失。本文将通过对降雨预报信息的分析,提出观音阁水库水位动态控制方法,从而最大程度提高防洪和兴利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邓文泽 《现代农业科技》2011,(3):277-278,287
阐述了三门峡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三门峡水库防洪运行的调算概况、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指标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为三门峡水库实行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殷志远  杨芳  彭涛  王俊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49-4451,4488
设定汛限水位是为了缓解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使水电站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运行.该文以黄柏河梯级水库群为例,针对其设计汛限水位在实际控制运用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汛限水位进行复核,为梯级水库群的科学防洪与兴利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黄柏河梯级水库的设计汛限水位偏高,可适当增加兴利库容提高水库的经济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4.
冯家山水库汛限水位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建军  王正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9-14190
水库在防洪减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水库的洵限水位是水库防洪调度的重要指标。汛限水位既关系着汛期时水库的安全,又关系到非汛期时水库的兴利效益,因此在保障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对汛期时水库的洵限水位研究十分必要。以冯家山水库汛限水位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库汛限水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该体系,给出了各个风险指标及效益评定的方法。并以冯家山水库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该水库汛限水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葠窝水库设计时采用汛限水位"静态控制法",所造成洪水资源浪费问题,和上游观音阁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防洪库容较大、弃水少,重点研究观音阁水库对葠窝水库的库容补偿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提高水库的调节性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涔天河水库主汛期的汛限水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漫顶风险模型,对不同汛限水位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大坝漫顶风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汛限水位的上升漫顶风险越来越大,随着控泄流量的减小漫顶风险越来越大;对比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涔天河水库汛限水位提高1.0 m,风险可以接受,主汛期期间可多蓄水3 621.1万m~3,主汛期期间可多发电1.01E+07 kW·h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进展与评价;相应的调度方式为,当库水位在防洪限制水位与防洪高水位之间时,水库控泄流量为2 700 m~3/s,库水位超过防洪高水位时,水库开闸敞泄,转入保坝的调度方式。经过更深入更全面的专题研究,成果可为涔天河水库优化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一般来说,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总之,它是我国防汛部门规定的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汛限水位:是水库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汛期水库防洪调度时的起调水位,它与防洪高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防洪库容。一场洪水入库后,水库为了保护下游防洪安全,一般要进行拦洪控泄,将超过下游承受能力以外的洪水拦蓄在  相似文献   

8.
水库防洪运用是水库工程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中对水库防洪运用的主要任务、控制指标、运用计划以及泄流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允许最高水位,防洪运用标准,防洪限制水位,编制目的、原则、依据、防洪指标,最后介绍了四种泄流方式,包括自由泄流方式、固定泄流方式、变动泄流方式和错峰泄流方式.通过对水库这些防洪运用的技术规程来引导水库在防洪时期达到有效地防止洪灾发生的目的,使水库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区域水资源紧张一般依靠高效利用洪水资源来进行缓解,而对洪水资源的安全利用要求调整汛限水位。确定水库汛限水位的途径一般是调洪演算不同频率设计入库洪水,而若汛期分期不同,其对应的设计入库洪水也不同,则研究人员据此提出了确定水库分期汛限水位的神经网络调洪演算方法,目的是为了深挖水库的兴利价值及无限抬高汛限水位。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调洪演算方法完全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值得推广用于推求水库汛限水位。  相似文献   

10.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鱼潭电站暴雨、洪水特性和主次汛期的分布规律,探讨利用现代水文、气象预报及水情测报系统等科学技术手段,来指导水库调度,并实现电站汛限水位分期动态控制的可行性,确保雨、洪水资源利用最大化,以提升电站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1.
防洪与兴利为主水库的调度设计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的大型水库,主要作用是兴利及防洪,基本上属于综合性水库。目前水库设计的调度运用方式是防洪与兴利分开,而实际运行则是每年防洪与兴利的高度连续进行,这样水库建成后给管理部门管理运行带来了诸多不变,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民经济。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设计时就应采用兴利与防洪连续调度的方法,本研究仅就现在普遍采用的水库调度方法进行改进,对实现防洪与兴利联合调度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型病险水库主要病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水库工程现状、水库存在的病害情况和水库工程除险加固的重要性、必要性等问题的探讨,采用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除险加固设计方案,使病险水库得到彻底治理,充分发挥其防洪、灌溉、人畜饮水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大伙房水库防洪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伙房水库的特点,建立了大伙房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模型适应了水库错峰调度的需要。调度模型采用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不但缩短了求解时间,而且计算得到的最优泄量过程较均匀,减小了下游的洪灾风险。此外,通过采用模糊优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目标方案的优选问题,为实时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伙房水库主溢洪道加固是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着重从堰上水面线和水工结构两大方面对主溢洪道加固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介绍了主溢洪道控制段、泄槽底板和泄槽边墙的加固方案。加固方案的确定有效地缩短了工期,节省资金,加固后主溢洪道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该加固方案对以后此类型溢洪道的加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学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29-15331,15415
[目的]探讨模拟技术在水库防洪预案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河流系统模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RS系统建立了河流系统洪水演进模拟数字化模型,并对校核标准洪水下泄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利用基于InfoWorks RS软件的洪灾信息系统对校核标准下洪水下泄对下游的淹没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了各断面最大流量时的各水力参数、各控制断面流量与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各断面水力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图以及下游水库控制流域最大淹没面积风险分析图。[结论]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Visual Studio.NET的优良集成开发环境、采用Oracle9i作为B/S计算环境数据库服务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DDBMS),针对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数据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了操作简单、界向友好、功能齐全的基于Web的水库洪水调度系统。系统具有调度、查询、分析、管理等功能,可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登录用户控制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镇区和镇域的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鹿乡镇为例,利用DWG地形图提取高程点信息并建立DEM,制作SPOT-5高分辨率和多光谱融合影像作为地表纹理,生成三维影像,然后进行水库淹没分析和三维飞行模拟。[结果]利用VR GIS技术和水库淹没计算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计算生成淹没区域,对鹿乡镇基础设施和用地布局进行规划。通过三维飞行模拟了解到鹿乡镇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要素的全貌及细节的空中动态观测、分析和研究,结合鹿乡镇域特点综合考虑,鹿乡镇可以定位为以天然生态和鹿文化为主的长春市近郊特色农业镇。[结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DEM和SOPT5影像数据,制作逼真的三维可视化洪水淹没景观,为村镇的更新、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模拟技术在水库防洪预案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河流系统模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 RS系统建立了河流系统洪水演进模拟数字化模型,并对校核标准洪水下泄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利用基于InfoWorks RS软件的洪灾信息系统对校核标准下洪水下泄对下游的淹没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了各断面最大流量时的各水力参数、各控制断面流量与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各断面水力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图以及下游水库控制流域最大淹没面积风险分析图。[结论]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八宝海水库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包括水库入库站雨量及本站雨量、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对进一步利用自动测报系统进行报汛,提高报汛时效性及报汛的准确率奠定了基础,防汛测报效益大幅提高,为防汛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为水库洪水的风险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