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利用卓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Amba)、法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Fawn)、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苜蓿(Medicago sativa)等五个常用品种在毕节地区进行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测定和观察各组合的产草量、青干比、茎叶比及利用年限和适宜性。表现突出的组合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建立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本试验为毕节地区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混播草地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观察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中4种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4种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宿根画眉草(Eragrostis perenans)的光合"午休"现象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毛花雀稗的光合"午休"现象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而气孔限制因素占主导.蒸腾速率"午休"主要由气孔出现部分关闭所致.毛花雀稗和宿根画眉草比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有相对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因此,通过灌溉可以提高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和减少其退化,同时在土壤水分保持力较差的喀斯特山区建植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毛花雀稗和宿根画眉草是其主要的演替草种.  相似文献   

3.
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混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混播组合在黔南州苹果园、梨园、刺梨园、核桃园等果林下的生长状况.经过4年的试验,从鲜草产量、草层的可利用空间、干鲜比、抗逆性等综合因素分析发现,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C)在几种果林下的综合表现最好,平均产草量最高,达到49 781.41 kg/hm2;干鲜比最大,为0.292;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C)在抗倒伏性上的综合表现最强.该牧草组合可在在黔南州果林下饲养绿壳蛋鸡时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明均  文克俭  熊先勤 《农技服务》2011,28(8):1227-1227
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采用补播和施肥的方法探索了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结果表明:采取补播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混播草种组合,可提高鲜草产量71.64%,施2 250 kg/hm2复合肥+562.5 kg/hm2尿素可提高鲜草产量67.45%。  相似文献   

6.
在科尔沁沙地将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分别与黄花苜蓿间行混播,设1:0、3:1、5:1和7:1共4个混播比例建植混播草地,研究混播比例对混播当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和草种组合对播种当年冰草-黄花苜蓿各草种产量和草地群体总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混播比例5:1的沙生冰草与黄花苜蓿混播组合总产量最高,为144.33 g/m2,显著高于各处理组合群体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刈割次数、施氮量和混播比例对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混播草地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④产量最高。处理12○中白三叶在混播草地中所占比例最高。刈割次数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混播群落组分变化的决定因素。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各混播组合的稳定性发现,处理④和12○的稳定性最好。试验显示,在合适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成功建植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产量与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植第三年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与评价草地产量与质量的表现。【方法】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鸭茅(Dactylis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对牧草产量、豆科产量比例、茎叶比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混播比例下,混5-1中豆禾比3∶7的产草量最高;不同混播比例之间牧草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混播种类下,混5-1与混6混播组合在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方面均表现较好,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混3-2豆科产量比例最高。混3-2与混6茎叶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不含红豆草的处理茎叶比小于含红豆草的处理。【结论】混播种类复杂组合产草量高于混播种类简单组合,而且草地产量与品质均受到混播种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种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牧草混播,混播比例为4∶6、6∶4、5∶5三种处理,各处理又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异行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以4∶6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产干草1209.1g/m2;其它处理也多在800g/m2以上.[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在草群中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光照及遮阴条件下,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优美、肯塔基)、紫羊茅(梦神)和多年生黑麦草(轰炸机)与狗牙根混播的草坪质量,比较不同光照条件及混播比例的成坪效果差异,提出适合长春地区夏季混播的草种及组合。【方法】通过草坪草外观评价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及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成坪效果差异。【结果】在遮阴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轰炸机∶草地早熟禾优美=1∶2效果最好,质量评价分数为0.731;在全光照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轰炸机∶草地早熟禾肯塔基∶普通狗牙根=3∶4∶3效果最好,质量评价分数为0.396,多年生黑麦草轰炸机与草地早熟禾优美、紫羊茅梦神混播不成坪。【结论】在遮阴条件下,两种草坪草混播组合优于含有保护种狗牙根的3个草坪草品种混播组合;在全光照条件下,含有保护种狗牙根的3个草坪草品种混播组合整体草坪质量优于两种草坪草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1.
左艳春  杜周和  朱永群  周晓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33-3634,3637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效应以及最佳混播比例。[方法]设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紫花苜蓿与鸭茅的混播比例不同。测定混播后各个处理组混播草地的产量,相总生物量以及紫花苜蓿与鸭茅在混播草地的竞争率。[结果]处理A3组的总产量最高,为4 827.67 kg/hm2,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且与处理A1组差异极显著(P〈0.01)。3个混播处理组的RYT值均大于1,2种草能够互补共存。在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鸭茅,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草地以及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混播草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退化趋势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gradation law and trend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Method] Taking the ryegrass (Lolium perenne)-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Maiping Township,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grassland vegetation of 40 quadrats from different areas (area around the sheep shed, hilltop, hillside, flatland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dominance and richness index. [Result] Degrad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appeared in various areas of this artificial grassland. To be specific,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around the sheep shed was not serious for less consumption by the sheep; however, the areas on the hilltop and hillside degenerated to the grassland types of dallis grass (Paspalum dilatatum Poir.)-Indian lovegrass (Eragrostis pilosa) and dallis grass-cogongrass [Imperata cylindrica (Linn.) Beauv.], respectively, and the area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degenerated to the grassland type dominated by garland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and knotgrass (Paspalum distichum L.).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grassland improvement as well as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zing-type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三叶和狗牙根的种间竞争关系。[方法]采用替代系列试验法。按移栽比例设5个处理,通过测定草产量及其动态变化,揭示2种牧草的种间竞争力大小。[结果]结果表明,处理②和③的草产量最高,分别为5164和4956 g/m2,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⑤的草产量最低,为3263 g/m2。在2年试验中,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进,5个处理中白三叶的比例均逐渐下降,而狗牙根却相反。2005年年初,白三叶的竞争率大于狗牙根,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狗牙根的竞争力占主导地位。2006年,草地群落逐渐被狗牙根替代。[结论]5个处理中,处理②和③可获得较高的草产量,但从群落的稳定性考虑,白三叶和狗牙根不宜在高频刈割方式下混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栾树叶片浸提液对4种草坪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栾树在园林中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12.5、25.0、50.0、100.0 mg/m L)的全缘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var.integrifoliola(Merr.)T.Chen)叶片浸提液对高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剪股颖4种草坪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栾树叶片浸提液抑制剪股颖幼苗的生长,且抑制效应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黑麦草呈现低浓度(≤50.0 mg/m L)促进、高浓度(100.0 mg/m L)抑制的双重效应;对高羊茅和白三叶没有明显化感作用。[结论]栾树叶片浸提液对4种草坪草幼苗存在不同的化感效应,与草坪草搭配种植时应优先选择黑麦草,其次是高羊茅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15.
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退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草地的退化规律及趋势。[方法]以贵州省麦坪基地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40个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势度、丰富度指数对不同区域的草地植被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人工草地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在羊舍周围因草地被采食较少,退化不严重;在坡顶和山坡上,草地类型向画眉草、毛花雀稗和白茅草地退化;在山坡下平地处,草地类型向茼蒿和双穗雀稗草地退化。[结论]该研究为草地改良和南方放牧型人工草地的高效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退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与方法 1.1野外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选择利用方式和地形不同的草地(A.羊舍附近;B.坡顶;C.山坡下平地;D.山坡)进行调查。用1m×1m的样方取样,在每种样地取样10个,共计40个。调查内容有盖度、种名、高度、频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调查方法如下:①高度。每种植物随机选取5个个体,测定其营养枝自然直立高度,记录算术平均值和最高值;有生殖枝的,还需测定生殖枝自然直立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贵州高寒山区优质高产牧草黔饲1号小黑麦人工混播草地的适宜建植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饲用小黑麦与箭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的生产能力显著优于单播处理(P0.05),其中,黔饲1号小黑麦50%+兰箭3号箭舌豌豆50%混播处理的鲜草产量、草层高度、叶茎比及0~3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57 349.2kg/hm2、176.9cm、0.534 8和21 298.32kg/hm2。该混播模式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在威宁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低热地区早春番茄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研究贵州省低热地区N、P、K施用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以N、P、K为供试因子,番茄产量为目标函数,对贵州省低热地区早熟番茄施肥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获得优化施肥技术方案:N、P、K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04.55、112.95、502.95 kg/hm2,产量可达115 719.0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优化N、P、K肥施用量,制定番茄专家系统的施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三种优良牧草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在不同播种方法情况下的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混播牧草比单播牧草在杂草防除、叶面积指数提高及生物学产量的增加有显著的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当地的饲料生产及草地改良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乔灌草混播密度,加快人工建植后边坡植被的演替速度,于2014年5—12月在贵州大学实验农场苗圃地采用人工模拟边坡的试验,研究石质边坡初播物种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1)乔灌木的萌发率受自身的播种量影响较小,而受草本植物播种量与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较大,5g/m~2的低密度草本植物播种量下乔灌木的萌发率最高;2)仅中、高密度乔灌木+低密度草本植物组合的幼苗株数能保持3~4株/m~2,其余组合的幼苗株数仅为1株/m~2或0株/m~2;3)从不同密度组合的乔灌草植株生长情况看,乔灌木的播种量及乔灌草播种密度间的交互作用仅对乔灌木的高度产生影响,草本植物的播种量对乔灌木的高度与草本植物的盖度影响较大;4)从植物的生长效果及节约播种成本方面考虑,B2H1(刺槐102粒/m~2+马棘102粒/m~2+火棘102粒/m~2+黑麦草1g/m~2+高羊茅1g/m~2+狗牙根1g/m~2+白三叶1g/m~2+苜蓿1g/m~2)组合作为边坡初播物种参考密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