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HPLC法测定棉团铁线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根及茎叶中齐墩果酸含量,为进一步开发棉团铁线莲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色谱柱为YW-C18柱(4.6 mm×1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V∶V=90∶10);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棉团铁线莲根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175 2%,茎叶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096 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棉团铁线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同时该研究为评价棉团铁线莲茎叶的药用价值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开发棉团铁线莲药用资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穗醋栗叶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等组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子叶和初生叶的叶柄各组成部分较简单;成长叶和成熟叶的叶柄组成较复杂,其表面除一层表皮细胞外,还有一层下皮;邻接下皮处有数层厚角细胞;薄壁组织中分布3个分离(近轴端)或连合(远轴端)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面有数层厚壁细胞,增加叶柄的机械支持作用。在同一叶柄的不同水平切面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品种的成熟叶叶柄远轴端与叶片基部相接处的结构特征和维管束排列形状常相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混合盐胁迫对铁线莲叶片渗透调节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种浓度的NaCl+NaHCO3混合胁迫试验,探索短尾铁线莲(Clematis brevicaudata)和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胁迫浓度的提高,铁线莲的根部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降低,根冠比上升,膜透性加大,丙二醛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累积;混合盐胁迫促进了铁线莲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质量分数随胁迫浓度增大持续显著提高;混合盐胁迫导致铁线莲的叶绿素的质量分数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不断下降,光反应中心(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反应中心(PSII)潜在活性(Fv/F0)不断下降,短尾铁线莲和棉团铁线莲均受到光抑制;棉团铁线莲的耐盐碱能力高于短尾铁线莲,棉团铁线莲更适合在中等盐碱环境栽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研究北药白鲜的茎叶解剖结构特征。[结果]白鲜的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皮层由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构成,维管束环状排列,由外到内依次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叶片为典型的异叶面,由表皮、叶肉及维管束构成,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结论]该方法研究了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黑穗醋栗叶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等组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子叶和初生叶的叶各组成部分较简单;成长叶和成熟叶的叶柄组成较复杂,其表面除一歧表皮细胞外,还有一歧下皮;邻接下皮处有数层厚角细胞;薄壁组织中分布3个分离(近轴端)或连合(远轴端)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面有数层厚壁细胞,增加叶柄的机械支持作用。在同一叶柄的不同水平切面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品种的成熟叶叶柄远轴端与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开发利用半夏资源,采用石蜡切片对半夏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层、皮层和中柱(五原型)3部分构成,无次生结构;珠芽和球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薄壁组织含大量淀粉粒和晶体,周木维管束数量少;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角质层较厚,气孔平列型,仅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叶柄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机械组织由厚角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方,维管束三圈环状排列。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显示,从横切面观察,火棘叶片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大部分组成。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都是单层,排列整齐有序,外切向壁加厚为角质层,无表皮毛,下表皮的气孔凸出叶表面,有孔下室。典型异面叶,叶肉分化明显,富含叶绿体,栅栏细胞长柱状,排列有序,整齐划一,2~3层,海绵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一。主脉维管束发达,充分体现了其运输功能,另在维管束上下两侧有少量的机械组织,侧脉维管束结构简化。以上特征与干旱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药用植物鸭跖草的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鸭跖草的木质部为六原型,韧皮部与木质部排列,根皮层中分布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其内皮层具凯氏带。茎中维管束散生,许多近表皮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分散的或成束的多个晶体,茎中央薄壁组织中含有粘液细胞和单宁细胞。叶为两面叶,叶肉组织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细胞一层,叶中含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北方3个越橘主栽品种(北陆、北极星、埃利奥特)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方法]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越橘叶片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3个品种叶片均为背腹型叶,栅栏薄壁组织1~2层,北陆叶片海绵组织和主脉的较为发达,北极星其次,埃利奥特最差。[结论]3个品种的栅/海比排列顺序为北陆>埃利奥特>北极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C.G.&Th.Nees)Bl.〕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外角质膜较厚;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叶肉组织不甚发达,具分泌腔,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疏松的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1∶1.6;主脉发达,为外韧维管束,具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侧脉有发达的由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延伸区。这些特征反映出阴香叶片结构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东北铁线莲中总皂苷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方丽  王晓林  陈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95-16497
[目的]研究微波法提取东北铁线莲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干浸膏中总皂苷的含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出膏率作为次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东北铁线莲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的微波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70%,提取次数为2次,微波功率为500W,每次提取时间为15min。[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从东北铁线莲中提取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开发利用东北铁线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筛选东北铁线莲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在60cm垄作下,设计3个种植密度,即株距5、10、20cm,研究了2、3年生东北铁线莲产量、形态特征、干物质分配、产量增长动态、单位面积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随之增加,但地下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变化,单位面积产量变化随叶面积指数增大呈对数函数增长趋势。[结论]东北铁线莲适宜种植密度为60cm垄作下约5cm株距,3年生产量可高达3740.87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铁线莲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铁线莲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铁线莲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其腋芽诱导分化、诱导芽增殖和继代苗生根的影响。[结果]铁线莲腋芽诱导效果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以MS+6-BA 1.5 mg/L+NAA 0.50 mg/L为最佳;继代苗生根培养以MS+6-BA 1.5 mg/L+IBA 2.0 mg/L最佳。[结论]建立了铁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谈远锋  原鲜玲  丘芬  莫芳  黄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48-11250,11391
[目的]对壮药石上莲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生药知识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壮药石上莲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结果]石上莲根状茎的维管束约18个排成1个间断的环,间距宽疏不等;根状茎、叶柄、叶和粉末均含草酸钙砂晶;叶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大,且下表皮细胞较上表皮的大;气孔环式,副卫细胞3环,每环3个细胞。[结论]该研究对壮药石上莲进行了性状和显微鉴别,可为壮药石上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晓军  高芬  涂院海  宋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31+14262
[目的]研究黄花铁线莲乙酸乙酯组分的抗炎作用。[方法]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组和黄花铁线莲高、低剂量组(0.08和0.04 g/kg),连续外涂给药7 d,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法和交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观察抗炎作用。[结果]黄花铁线莲乙酸乙酯组分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和交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结论]黄花铁线莲乙酸乙酯组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6.
黎彩霞  廖明安  魏志强  沈文  任雅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9-18480,18497
[目的]探讨不同水温浸种对毛蕊铁线莲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为毛蕊铁线莲种子繁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经10和15℃(室温条件下的自来水温度,以此作为对照,CK),20、25、35和45℃的恒温水浸种48 h后,测定毛蕊铁线莲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活力指数5个指标。[结果]毛蕊铁线莲种子水温浸种的适宜温度为20℃,其发芽率为80.7%,发芽指数为6.184,发芽势为54.0%,活力指数为9.442。[结论]20℃水温浸种后毛蕊铁线莲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苗药烟管头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烟管头草的组织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烟管头草主根不明显,侧根多分支;茎圆柱形,有明显纵条纹,密被白柔毛,断面外层表皮容易脱落,髓部为白色,质地松脆;叶互生,两面均被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和腺点,多皱缩,易碎;花黄棕色。根横切面皮层宽广,近韧皮部有分泌腔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与木质部间有断续成环的裂隙。茎表皮上有非腺毛及少量腺毛,皮层窄,外侧有2~3列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约20~30束,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髓部发达。叶上、下表皮均被腺毛和非腺毛,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主脉上、下表皮内为数列厚角组织,维管束双韧型;气孔不定式。粉末呈黄绿色至灰绿色,导管多数,以螺纹、网纹为主,可见多数破碎的非腺毛。腺毛少见。以上描述可作为烟管头草药材性状鉴别的依据。[结论]烟管头草性状、显微特征稳定、可靠,可以作为其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柱果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柱果铁线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柱果铁线莲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3.014%。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29.696%),其次是棕榈酸(12.370%)、α-松油醇(8.554%)、4-乙烯-2-甲氧基-苯酚(6.474%)、2-正戊基呋喃(4.063%)。圆底烧瓶的大小、温度及加水量是柱果铁线莲挥发油提取的关键,而添加正己烷有利于挥发油的提取与收集。[结论]该研究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鉴定出5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