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奶牛低温症是以奶牛口、鼻、耳、四肢发凉,出气冷,口色青白滑利,尤其是牙龈冷凉,体温在36℃以下,心律缓慢等症状。多发生在数九寒天和初春,常见于体弱的泌乳牛和幼畜。笔者在2000年前遇到奶牛低温症多例,采用灌服附子理中汤回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从事兽医工作多年来,在2000年前遇到奶牛低温病多例,采用灌服附子理中汤回阳救急和西药注射治疗收效甚微,凡在临床上遇到奶牛口、鼻、耳、四肢发凉,出气冷,口色青白滑利,尤其是牙龈冷凉,体温在35℃以下,心律缓慢,时有间歇等中寒衰竭病例,均以不治之症放弃治疗。2003年来,经认真总结分析,查阅中医方药,对6例低温病奶牛采用中西药结合救治,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3.
笔者多年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猪低温症 4 8例 ,治愈 4 3例 ,因畜主灌药失误导致死亡 2例 ,效果不明显 3例。1 病因病症本病多因气候突变 ,风寒侵袭 ,致使病猪体温下降到 35 .5~ 37.0℃ ,全身冰冷 ,口色发青 ,卧地不起 ,强迫驱赶 ,走路踉跄 ,数步后卧下 ,少食或不食 ,心跳缓慢而微弱。2 治疗以升阳复脉为治则。药用 :升麻 30 g,柴胡 15 g,陈皮 15 g,党参 30 g,当归 15 g,菖蒲 15 g,生姜 15g,甘草 15 g。煎服 ,1剂 / d;肾上腺素 3ml,肌肉注射 ,每隔 3~ 4 h一次 ,连用 3次 (用量均为 5 0 kg体重猪用量 ,小猪酌减 )。3 病例2 0 0 1年 3月 2…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是发生在奶牛产后数天内的一种代谢性疾病。2006年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奶牛生产瘫痪1例,疗效较好,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犬低温症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种比较棘手病症,有单纯性低温症,但多数为其他疾病导致犬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引起的低温症。患低温症的犬,体温若不能及时恢复正常,将会造成预后不良或死亡。以前,我们单独使用西药制剂进行治疗,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注射用能量合剂),肌肉注射安钠咖等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近2年,我们在诊疗中发现中药制剂———参灵清瘟败毒注射液[豫兽药(2004)Z528192]配合西药治疗犬低温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典型病例:2005年12月9日,本市郊区一养殖户…  相似文献   

6.
奶牛低温症主要是因为奶牛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生存而引发的,本文主要围绕低温症的发生与流行展开相应的论述,并总结相应的综合防治手段,以减少奶牛低温症给饲养者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奶牛带症是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对86例奶牛带症进行辨证分型,用中西药配合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奶牛带下症是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对86例奶牛带下症进行辨证分型,用中西药配合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奶牛带下症是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对86例奶牛带下症进行辨证分型,用中西药配合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是奶牛饲养管理中一种常见多发的产后期疾病之一,其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继发病症多,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会给奶牛的繁殖,生产造成极大损伤,为此,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案,先后诊治458例,治愈446例,治愈率达到97.3%,总结归纳如下,希望能给兽医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疾病(产后衰竭不食、产后缺乳、产后子宫炎、产后低温症、产后尿闭、产后瘫痪、产后感冒)在各养猪场(户)是常见病、多发病,椐临床治疗统计,占母猪疾病的90%以上。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单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治疗时间长,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缩短疗程,且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犬低温症是一种以体温低于正常温度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症,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种比较棘手的病症,有单纯性的低温症,但大多数为体温降至35℃以下的产热与散热失衡综合低温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死亡。笔者诊治1例藏獒低温症,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义桂 《中国奶牛》2013,(16):30-32
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西药结合进行奶牛乳房炎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高达100%,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猪低温症是由于猪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或自身代谢异常.致使患猪体温低于正常温度的综合性疾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经产母猪、架子猪和仔猪多发,种公猪也有发生。在实践中笔者经常遇到猪低温症,其中母猪17例,架子猪13例,仔猪11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乳就是乳汁中带有血液。挤出的乳汁呈粉红色、鲜红色、紫色或暗紫色,有时乳中混有丝状凝血块,严重者挤出的乳汁呈黑紫色,很快凝结成块。此病可发生于各种家畜,但奶牛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奶牛生产后,在第一次挤奶时发现挤出的乳中混有血液,轻微病例不经治疗,通过加强饲养护理,10~20d可自愈,一般病例都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本泌乳期产量降低项目治疗头数治愈好转无效西药治疗171133中药治疗972-中西药结合治疗88--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单位:头40%~60%,严重者可导致母牛死亡。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奶牛血乳症34例,均…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临床上以不食症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多见,根据其病因,临症表现不同,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对46例奶牛不食症进行辨证分型,用中西药配合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发病和较难防治的疾病之一,可使患牛泌乳机能急剧下降,若不及时治疗,会使部分乳房损坏,甚至全部失去泌乳能力,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临床上单纯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奶牛乳房炎,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同时也易导致某些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以及乳汁中的抗生素残留量超标等。笔者近几年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39例,治愈31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达95%。1证状患牛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红,肿胀,质硬、发热、疼痛明显,拒按,乳房淋巴结肿大;乳汁呈淡黄色水样,杂有絮状物;甚者乳汁呈淡红色或血色,内含小片絮状物或流清水,并混有豆…  相似文献   

18.
家畜低温症 ,是兽医临床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严重者体温低于 35℃。如治疗不及时或治不得法 ,死亡率可高达 90 %以上。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笔者用自制“回阳口服液”治疗 2 5 6例家畜低温症 ,其中猪 2 13例 ,治愈 2 0 6例 ;羊 2 6例 ,治愈 2 4例  相似文献   

19.
真胃阻塞,也叫真胃积食,是奶牛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疑难病症,随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奶牛真胃阻塞的发生有所增加,并且常见于奶牛分娩前后,如诊断不当或延误治疗时间,很容易造成患畜母子双亡,给奶牛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共诊治该病18例,治愈15例(其中早期采用中药治愈4例,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由于真胃弛缓或真胃机械性转移所致的奶牛常发性胃肠疾病之一。对奶牛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奶牛的养殖效益。为此,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案诊治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先后治疗83例,治愈78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