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新疆各地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及其流转速度进行研究,寻求驱动各地区土地流转出现区域差异的动因.[方法]根据新疆14个地州(市)2008~201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推动农地流转的驱动力.[结果]新疆农地流转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北疆地区在流转规模和速度上远高于南疆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和南北疆差异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对农地流转的驱动作用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措施,推动新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以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3个省份为样本地区,分析影响农地流转率的主要因素,并应用SPSS16.0软件对各因素与农地流转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因素与农地流转率的相关程度,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的出台使得市场化流转出现并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而加速发展,在推动新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考验。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总结了新疆农地流转发展现状,揭示了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对新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缓解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困境:(1)以协同政府有效政策供给衔接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为前提,与重大农业农村改革措施形成联动;(2)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3)加强工商资本审核监督,实现农业生产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河南省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的主要因素.[结果]小农户经营规模小,户均耕种面积0.37 ha;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省时省力作物;兼业化较重,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5.5%.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较强,68.9%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经营权,农地流转潜力较大.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影响显著的因素主要为非农收入、耕种面积和农机数量,其中,非农收入和耕种面积对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别达5%和1%的显著水平;农机数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非农收入影响较大,估计系数为1.105,发生比率为3.020.[建议]为促进河南省农地经营权流转,建议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水平;调整农机补贴政策,实行与农地经营规模挂钩的农机补贴政策;弱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土地退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15年湖南省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相关数据,建立农地流转面积与15个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得出湖南省不同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有促进作用;而在非贫困地区长期稳定的农林牧渔业企业个数的增长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发展。针对如何推进农地流转在各地区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制度改革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关键,农地流转创新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前人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兵团13个农业师进行农地流转现状调查分析,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探索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第八师农地流转的具体制度对策。结果表明:北疆团场土地流转较活跃,其中第八师流转规模最大;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信息获取量、团场引导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兵团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兵团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清晰、农民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土地流转不规范、权利流转服务机构缺乏、权利流转监管困难、利益保护机制缺乏等。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认清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地区农村信贷配给效率,为制定更加高效的农村信贷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北疆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伊犁、博尔塔拉州、塔城以及阿勒泰地区农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测评新疆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结果]新疆北疆农业信贷资本的投资产出弹性为-1.15,似然概率的对数值是70.56,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资本的投资产出弹性为2.27,似然概率的对数值是51.37.新疆农村信贷配资金配给效率较低下,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相对高.新疆北疆地区农业信贷资源在分配时对于高增长部门的敏感度不高,新增的农业信贷投入中,具有高增长性和高盈利性特征的农业部门获得贷款数量较少,而农业信贷资金较多的流向了经营业绩一般且盈利性较差的部门.[结论]加强制度建设和信贷后续监管,从源头上解决农村信贷配给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新疆农村信贷资金配给效率,确保信贷资金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和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8县(市)问卷调研数据,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区域经济特征3个方面11个具体变量,构建Logit模型分析变量对农户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再利用Tobit模型对转出和转入实际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显著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对农地转出呈正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本村土地租金及村集体是否组织流转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对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农地转入呈负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本村土地租金,呈正向显著影响的有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区类型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变量对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建议】从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中介、合同管理作用,适时合理调整租金水平,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在整理新疆玛纳斯县农户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选取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和经济特征3个可以反映劳动力转移特征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户主年龄的影响难以测度外,其他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提高农户受教育程度、提升农户竞争力、延长农户外出务工时间、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可以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地生态价值是农地总价值测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化农地资源生态价值,对制定农地保护、征地补偿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用CVM法对其农地资源的生态价值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运用SPSS专业软件,对影响被调查者支付意愿的自变量进行了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地方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受其自身的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及家庭收入的影响较为强烈;兵团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受其自身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及家庭收入的影响,据调查数据可测算,兵团和地方的被调查者对艾比湖流域农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支付意愿.[结论]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退耕还林(草)是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尝试运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农户退耕还林(草)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农户的意愿,为促进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草)工程,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定性分析与计量模型(Logistic模型)相结合.[结果]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意愿受区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总体环境、对封山育林的态度、人均农用地、非农收入、劳动时间以及地块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结论]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3.
马彬  王帅  吴依衍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9):2232-2239
【目的】研究干旱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效应。【方法】选取新疆150团一处南北走向的农田防护林以及西侧的棉田为研究对象,针对农田防护林对棉田的各个胁地因子,对比分析距离农田防护林不同树高(H为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5 m)倍数处棉田的气象、土壤及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防护林对棉田的胁迫规律、胁迫程度,筛选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主导因子。【结果】150团农田防护林杨树树种发达的根系是构成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引起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气象因素是光照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可达0.972与0.995;造成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主要肥力因素是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系数可达0.980与0.992;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后期胁地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影响较大,在前期通过降低光照强度及土壤含水量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995~2009年阿勒泰市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探究,分析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为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管理耕地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阿勒泰市近15年耕地数量呈波动变化态势,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结论]综合分析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建设投资、农业建设投资、农业总产值以及城市化水平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新疆的后备耕地资源面积为1425.60×104hm2,占全国后备耕地资源的21.69;.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各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等问题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疆在我国耕地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研究在通过对新疆耕地保护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耕地保护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SWOT分析方法.[结果](1)1997~2007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呈减少的态势,而新疆则反之,耕地面积净变化率为3.23;.新疆的耕地面积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97~2001年为耕地的快速增长期;2001-2004年为耕地的快速下滑期;2004~2007年为耕地面积的缓慢恢复期.(2)新疆耕地保护的优势在于水土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品质好,比较优势明显;劣势在于资源性缺水较为严重,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盐渍化问题严重.面临的机遇为周边区域和国家对新疆农产品的需求增大,耕地经济效益连续多年提高.国家和新疆加大了对耕地的资金投入,面临的挑战为新疆绿洲外围生态环境趋于不利化,生态需水向农业用水的保障提出了挑战,耕地可持续利用面临考验.[结论]通过SWOT分析可以得出,通过适当的方法能够使新疆耕地得到保护,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新疆耕地保护的主要障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新疆的耕地保护战略应该为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控制土地开发,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王鸣雷  史文娇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2):2435-2449
【目的】新增耕地的时空变化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明确新增耕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保障耕地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1980s—1990s、1990s—2000s、2000s—2010s 3个时段中国北方的新增耕地数据,利用重心转移模型和区域统计等方法,探讨中国北方新增耕地的重心变化以及时空格局变化;基于气候数据计算3个时段≥10 ℃积温(AAT10)以及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气候因素对耕地开垦的驱动作用;基于1980s以来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空间叠加模型、区域统计模型等分析人为因素对耕地开垦的促进作用;综合气候和人为因素,结合地理分区的方法对中国北方的新增耕地进行分区。【结果】1980s以来,中国北方新增耕地重心呈现由东北向西北转移的态势;大多数耕地开垦地区的气候有暖干化趋势,2000年以来具有暖湿趋势的耕地开垦区比例逐渐增加;农业为主人口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为东北、新疆等地耕地资源扩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新疆、黑龙江、吉林等地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以及平坦的地势条件为耕地开垦提供了可能;基于对气候和人为驱动因素分析,将中国北方分为7个分区,即东北北部气候驱动林草-耕地转换区、东北气候+人为驱动林草-耕地转换区、东北中部气候+人为驱动水旱转换区、北方气候+人为驱动林草-耕地转换区、黄土高原人为驱动生态恢复区、西北人为驱动荒地-耕地转换区以及新疆人为驱动绿洲农业开垦区。【结论】1980s以来,中国北方新增耕地时空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暖干气候并未成为耕地开垦的限制因素,而较为湿润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耕地的开垦;农业人口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对耕地开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目前新疆特色农产品种植、管理及销售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产品溯源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建立基于WebGlS的新疆库尔勒香梨信息管理系统.[方法]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例,采用ArcGIS Server+.NET技术设计研究基于WebGIS的香梨信息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利用GIS的数据管理及分析功能,集成了库尔勒香梨在种植、供应、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并通过GIS数据分析达到用户对各类信息的检索.[结论]系统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农产品流通中产品信息的透明度,还为新疆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峰  赵忠国  李刚  陈刚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8):1560-1568
目的】分析Landsat 8 OLI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面向农用地分类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效果,以新疆奇台县南部为研究对象。【方法】使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三种分类器进行研究区农用地分类对比。【结果】通过对三种分类器参数设置参数精度检验,利用上述三种算法对农用地地物分类进行精度评价,在整体分类精度中,支持向量机算法(SVM)<随机森林算法(RF)<神经网络算法(Neural Net),分类精度分别为:90.75%,94.30%和94.84%。【结论】神经网络方法(Neural Net)在该地区的农用地物整体分类上,比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法(RF)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并获得较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