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新型性诱剂对苹果蠹蛾诱捕试验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苹果蠹蛾的性诱最佳配比及其协同增效剂配方和诱捕器的优化,提高现有诱捕技术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和疫情防控,2009—2010年在阿克苏市苹果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成祥  张新平  岳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41+9343-9341
[目的]筛选对新疆喀什地区苹果蠹蛾诱捕效果最佳的性信息素.[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测定了3种不同性信息素对苹果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3种信息素诱芯对果树苹果蠹蛾均有防治效果,其诱捕效果大小顺序依次为北京某公司性信息素诱芯、中国科学院新疆某研究所性信息素诱芯、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性信息素诱芯.[结论]在喀什地区选择北京某公司性信息素诱芯作为防治苹果蠹蛾的首选产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方法】在阿拉尔地区设计田间诱集效果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类型、不同诱捕器颜色、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和方位、不同性诱芯个数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集数量,研究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和性诱集的关键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该果园1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发生4代。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梨小食心虫总量为1 832头,诱集苹果蠹蛾总量为581头,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著;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和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著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2种蛀果性害虫。  相似文献   

4.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为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角式、飞翼式、水盆式和圆筒式4种诱捕器,较系统地研究了诱捕器类型和悬挂高度、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剂量和纯度等因素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三角式和飞翼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佳;诱捕器设置在树冠中上部的诱捕量极显著高于下部及顶部;每诱芯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含量为0.75 mg时诱捕效果最佳,剂量低于每诱芯0.25 mg或高于1.5 mg时,诱捕量显著下降;性信息素纯度对诱捕效果影响较大,在每诱芯1.00 mg剂量下,纯度为75%的性信息素诱捕效果较佳。【结论】田间宜采用三角式粘胶诱捕器;每诱芯中含0.75 mg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处理的诱捕效果最佳;性信息素纯度不低于75%即可达到制备诱芯的要求;诱捕器设置在树冠中上部诱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不同数量诱芯的诱捕器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剂为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苹果蠹蛾;且不同诱芯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大小为:2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1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3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7、15天后,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88.67%、69.72;2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15天后、中心区、边缘区与CK1及诱测灯K2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而在连续诱杀15天后,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0.16%、0.39%和0.71%,前两者明显低于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克州苹果蠹蛾发生区域用性诱芯诱捕苹果蠹蛾进行监测,初步明确苹果蠹蛾在克州的扩散程度;并对苹果蠹蛾在果树上的空间分布进行探究,描述了其在各个方位、各个高度的分布规律及越冬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果实模型诱捕器和雄性性诱剂在野外田间对南亚果实蝇进行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不添加性诱剂、添加液体性诱剂、添加1片固体性诱剂3种处理对黄瓜、脐橙、笋瓜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表现为黄瓜>笋瓜>脐橙;而在添加2片固体性诱剂时,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表现为黄瓜>脐橙>笋瓜;而果实模型诱捕器和市售诱捕器使用效果显示:黄瓜和黄黏板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捕效果最佳,6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依次为黄黏板>黄瓜>脐橙>笋瓜>三角板>诱罐。  相似文献   

10.
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试验,就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置放方位、不同诱芯剂量、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数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悬挂高度越高诱捕效果越好,桃树的西方诱捕效果最好;诱剂量以6个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为38.75头/诱捕器,其次为2个诱芯,诱捕效果为31.00头/诱捕器;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其中三角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其次为自制水瓶诱捕器,诱捕效果分别为138.75头/诱捕器和100.25头/诱捕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无防治措施、迷向丝防治措施、迷向丝+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4种条件下,三角型诱捕器与纸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以及各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2020年在石河子152团果园设置各防治区,悬挂2种诱捕器,在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期调查各诱集点的苹果蠹蛾成虫的诱捕量及发生动态。【结果】纸型诱捕器在各防治措施下的诱捕效果均好于三角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在不同天气变化中的适应性好于纸型诱捕器;各防治措施中,迷向丝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好于综合防治区,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化学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纸型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1 494只>933只),与化药防治相比,迷向丝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橡皮头性诱剂和毛细管性诱剂的对比试验表明,安装橡皮头性诱剂的诱捕器在春、秋季的诱蛾试验中,从诱蛾总量到单灯诱蛾量,效果均优于安装毛细管性诱剂的诱捕器。同时,粘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好于黑光灯诱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现有诱捕苹果蠹蛾技术效果,2014年在新源县野果林进行了性诱剂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对比试验,试验处理分为处理一(2个月换一次诱芯)和处理二(一直不换诱芯)。试验结果表明,(1)处理一的性诱芯诱虫数量全年达到900多头,诱虫高峰期在5、6月;处理二的性诱芯诱虫数量全年达到600多头,诱虫高峰期在6月,在7、8月已经诱不到虫子;(2)性诱剂的诱芯有时间期限性,最好2个月换一次性诱芯,使捕虫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杨媚 《农村科技》2014,(7):39-40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的测报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选择适于本地基层测报站点使用的主要害虫监测工具,分析不同性诱剂对害虫种类的诱导作用及性诱剂的持续效果。由此,评价各种性诱剂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和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种苹果蠹蛾性诱捕器诱捕效果的比较,发现板式性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盆式与瓶式之间无差异;对苹果蠹蛾成虫综合防治果园和未防治果园中的时序变化以及防治措施对成虫动态变化的研究发现,在综合防治果园中苹果蠹蛾成虫的数量明显降低,第1代和第2代成虫每单位诱捕器3 d内诱捕虫头数在2头以下,盛发期前后的2次化学防治为越冬代成虫防治的关健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蓝杯、黄杯诱捕器对落叶松球果花蝇的诱捕效果,以及蜜源对诱捕效果的影响,2000年在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林业技术推广站落叶松种子园内进行了诱捕试验。诱到花蝇4种,共90头。其中,蓝杯诱蝇62头,占诱捕总量的68.9%;黄杯诱蝇28头,占诱捕总量的31.1%。无蜂蜜诱捕器的诱捕量占总诱捕量的67.8%,有蜜的诱捕量仅占32.2%。诱捕结果表明,蜂蜜不能增强诱捕效果,无蜜蓝杯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2000年,大兴安岭地区稀球果花蝇数量最多,在种团中的相对比例为41.1%,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诱捕桔小实蝇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比厂家生产的Steiner诱捕器效果好,在2个试验点诱杀效果分别提高了78%和49.8%。用棉花诱芯诱捕桔小实蝇效果比用诱蝇醚包装瓶直接当成诱芯使用效果好,诱杀效果分别提高30%~47%、50%~57%。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改进型夜蛾诱捕器与普通夜蛾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夜蛾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宁波纽康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效率,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量为55头,比普通夜蛾诱捕器(诱芯同上)多41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生产上推荐将改进型夜蛾诱捕器作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载具用于监测和控制斜纹夜蛾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20.
性信息素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测试不同干式性诱捕器与不同浓度性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的诱捕效果,开展了捕虫室固定或摇摆、进蛾口口径、不同诱捕器类型对田间玉米螟雄蛾的诱捕试验,并对搭配4种性诱芯的桶状诱捕器在不同试验田诱捕玉米螟雄蛾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捕虫室固定的诱捕器比摇摆的诱捕器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更好;②不同口径的塑料诱捕器中,外口直径14 cm诱捕器诱捕雄蛾效果较好,且对于相同口径诱捕器,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优于牙签性诱芯;③比较桶状诱捕器、塑料诱捕器和三角板诱捕器,桶状诱捕器的诱捕雄蛾效果最好;④在玉米田、水稻田中,搭配2.6∶1-XP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在大豆田,搭配1∶1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综上所述,捕虫室固定、诱捕器进蛾口越大,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越好;相同诱捕器,配置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更好,不同作物田地的最佳性诱芯不同。结果为合理使用性诱捕器及性诱芯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