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唐山地区发现一种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番茄病害,该病害与文献报道的溃疡病和青枯病类似。对其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关系到对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从该病害的典型病株上分离获得2种细菌TSK-1和TSK-2,分别接种健康植株,TSK-1能够产生典型症状,TSK-2没有产生致病性。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表明,该病菌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因此,唐山地区的种新发番茄病害为番茄溃疡病,而不是番茄青枯病。该研究结果将为控制该病害的发生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番茄溃疡病是由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引起的番茄最具毁灭性病害之一,在松江区3个大棚内发现可疑番茄病株。大棚内采集的发病植株经南京农业大学病原物分离培养和PCR检测,检测出番茄溃疡病菌。为进一步确认,笔者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对接种病原物进行了再分离,经专化性免疫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确定为番茄溃疡病菌。同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上海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其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3年6月在玛纳斯、石河子等地相继发现番茄细菌性溃疡病。从病株和病果上分离得到病原细菌,经菌体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血清学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细菌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michiganensesub-sp.michiganense(Smith)Daviesetal]。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疆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是对平菇、阿魏菇商品价值有危害性的病害.研究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特性,为进一步防治该病害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点蚀测试评估方法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供试菌株对供试双孢菇具有致病性差异,表现为菌株之间存在差异性.菌株形态特征:菌落乳白色,圆形,平展,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平整,具明显的荧光反应.[结论]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原菌是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20;叶枯唑WP<20;噻菌铜SC< 72;农用链霉素.但考虑药害残留,新制备杀细菌剂是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广西南宁沃柑溃疡病病原菌种类,筛选田间能抑制该病害的药效,为当地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与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选用14种药剂,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药剂对沃柑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选取室内毒力测定具有一定抑菌效果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确定广西南宁沃柑溃疡病病原为柑桔黄单胞柑桔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系A菌系.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14种药剂中只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6%噻霉酮涂抹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在500、1000、2000、4000和8000倍稀释浓度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7.4%、75.2%、64.7%、63.0%和58.3%,有效中浓度(EC50)较低,为49.09 mg/L;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率为73.5%、67.4%、64.5%、61.5%和51.2%,EC50较高,为81.4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6%噻霉酮涂抹剂对沃柑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3.45%和71.07%.[结论]从广西南宁分离出的沃柑溃疡病病原菌为强致病性柑桔黄单胞柑桔亚种A菌系,田间可选择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6.
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在江苏南京江浦县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玉米上发现1种细菌性病害,从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7个菌株,接种玉米叶片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细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根据致病性、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特性将该批病原菌鉴定为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该病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番茄青枯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番茄青枯病防治和番茄抗青枯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番茄青枯病株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感染了青枯病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到9个菌株Tom l~Tom 9,根据分离菌株在TTC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将9个菌株鉴定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9个分离菌株可以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并可侵染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和茄子;9个分离菌株均可同时扩增得到144 bp的演化型Ⅰ的特异条带和280bp的青枯菌特异条带.[结论]从感病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的9个菌株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属于生化型Ⅲ、生理小种1、演化型Ⅰ和序列变种17.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分离鉴定山西温室蔬菜西葫芦根茎部软腐病害。[方法]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DNA系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0个菌株经人工接种后,CY39导致西葫芦茎基部软腐,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鞭毛,革兰氏阴性。CY39菌株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AB680280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西葫芦茎基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为了鉴定来自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马铃薯软腐和黑胫致病菌,利用 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 5个省(自治区)的 48 株马铃薯致病菌株和28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 序列以及特殊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利用块茎接种法测定不同菌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pel特异性引物表明,48株细菌均具有果胶溶解特性。其中16个菌株为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频数为31.25%,30个菌株为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频数为64.50%。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与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分别与其他Pcc和Pa菌株聚集成明显的类群,自举支持值分别为97%和99%。致病性测定显示不同分离菌株浸渍块茎的水平不同。分离的Pcc和Pa菌株的块茎浸渍水平低于标准菌株。西北地区马铃薯软腐和黑胫的病原菌分别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与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  相似文献   

10.
夏振远  莫笑晗  雷丽萍  刘勇  祝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0-17521,17544
[目的]对一种在烟草漂浮苗上发现的病害的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Biolog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和其他生理生化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经柯赫氏法则试验证明分离得到的3—3菌株是引起该漂浮苗病害的病原菌,经Biolog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符合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3-3与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菌株Kun28213相似程度最高,达99.9%。[结论]综合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引起烟草漂浮苗病害的病原为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该痛害是在国内首次报道.根据英文的名称,将该病害命名为烟草黑脚病。  相似文献   

11.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中国北方地区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油菜黄单胞菌菜豆变种诊断试剂检测、致病性测定、16S rDNA和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特异PCR检测、脂肪酸分析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病害样品和菜豆种子样品中均分离到类似黄单胞杆菌的细菌分离物,选取25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有24个分离物在菜豆品种“英国红”上导致典型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症状。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特异性PCR检测及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24个分离物中7株被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17株为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结论】中国北方地区发生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由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或(和)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引起;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番茄上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简便、最经济的措施之一.搞清目前新疆加工番茄一些栽培品种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收集的30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温室育苗,于4~5片真叶期进行针刺接种.采用分级调查法调查病情,观察其发生发展情况.根据病情指数划分反应型,确定供试品种的抗感类型.[结果]在供试的30个加工番茄品种中没有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只有H2401、石番18、石番97-10、石红306和石红401表现为中度感病,剩余全为高感品种.[结论]供试的30个加工番茄品种中没有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省35个县市41种农林作物的调查、鉴定,发现有29种细菌病害。其中,严重影响生产的有稻白叶枯病、青枯病、软腐病。根癌病、猕猴桃溃疡病等,属于检疫性病害有番茄溃疡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甘薯瘟病、日本樱花根癌病,其中除柑桔溃疡病外,均属首次发生。同时,猕猴桃溃疡病也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2009 - 04在河南省中牟县番茄保护地内发现疑似番茄溃疡病病株,对来自发病植株及其根围土壤的20种细菌性分离物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分析,初步确定其中出现最频繁的一种分离物J16为番茄溃疡病菌,将其人工接种时能够诱发出溃疡病症状.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的16S-23S rDNA ITS序列特异性引物(...  相似文献   

15.
黄伟  宋博  张丽娟  王博  王玮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7):1355-1364
【目的】研究拮抗细菌JK19的分类学地位,检测其抑菌活性,分析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为脂肽提取和生防制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采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组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及促生作用相关的基因。【结果】鉴定JK19为芽孢杆菌,JK19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同源关系比较近。菌株JK19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分别为香梨黑斑病 66.67%、核桃腐烂病100%、马铃薯早疫病73.33%、西瓜枯萎病 60.71%、水稻恶苗病67.86%、棉花枯萎病 76.92%、西瓜蔓枯病100%。PCR反应检测JK19基因组中有参与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的基因 ituA、ituD、bamC、fenB、fenD、srfAB;参与生长素IAA合成的基因ysnE;促生作用相关的基因yndJ【结论】拮抗细菌JK19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基因组中含有脂肽类和促生作用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6.
双重PCR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1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105 CFU•mL-1。利用双重PCR体系对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进行扩增,可获得913和690 bp的2条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6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5×105 CFU•mL-1。【结论】成功建立了双重PCR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技术体系,该技术能够同时快速可靠地检测出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为后期巨龙竹组织培养基的优化及预防巨龙竹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 然后通过菌体的形态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进行鉴定。【结果】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为SWFU03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的生理生化特征基本相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WFU03与坚强芽孢杆菌(GQ903389.1)在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其同源性为99.11%。【结论】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菌株SWFU03为坚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为后期巨龙竹组织培养基的优化及预防巨龙竹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 然后通过菌体的形态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进行鉴定。【结果】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为SWFU03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的生理生化特征基本相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WFU03与坚强芽孢杆菌(GQ903389.1)在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其同源性为99.11%。【结论】引起巨龙竹组培苗污染的优势内生菌菌株SWFU03为坚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口岸进境番茄种子中检测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一直以来都受检测周期的限制,快速、特异地从种子中检测该病原细菌需要新的方法。研究在锁式探针扩增方式上,选择连接酶依赖的PCR扩增方式,并结合实时荧光PCR技术,旨在建立番茄溃疡病菌基于锁式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为口岸番茄种子快速检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番茄溃疡病菌的一段特异基因Pat-1序列,设计锁式探针的T1和T2臂,使之与CMM的特异性片段碱基序列互补,再按照锁式探针的设计原则设计锁式探针和扩增引物以及荧光探针。试验时,先将锁式探针与CMM以及参照菌株的DNA模板在DNA连接酶作用下分别进行环化连接,再用核酸外切酶Ⅰ和核酸外切酶Ⅲ消化未环化的线性锁式探针,最后以环化的锁式探针为模板,在扩增引物的作用下进行实时荧光PCR试验。建立CMM基于锁式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分别比较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常规PCR方法的差异,并用该方法对收集的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番茄种子以及国内采集的共45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基于锁式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从供试的菌株中特异性地检出CMM,在供试的10种菌株中,只有靶标细菌能被特异性地检测到阳性,空白对照和其他参试菌株均没有荧光信号的增加,检测为阴性。比较该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其特异性和常规PCR方法一致。该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高,DNA最低浓度检测为50 fg•μL-1,而常规PCR方法检测DNA最低浓度为5 pg•μL-1,灵敏度高于常规PCR两个数量级。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5份样品中共有5份样品CMM检测结果为阳性,分别是日本的番茄种子样品2份(编号Jap1214、Jap1102),永泰采集的样品2份(编号为Yongt1001、Yongt1002)和闽清采集的样品1份(编号为Minq1001)。【结论】建立的基于锁式探针技术的荧光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该检测方法对收集的进境番茄种子进行检测,可以直接从番茄种子中检测到CMM,该方法适合口岸番茄种子CMM的快速检测,有较好的口岸检疫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s of our present study were to isolate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from tomato rhizosphere, and evaluate the potential strain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 One hundred and seventy strains of isolated from tomato rhizosphere were tested for antibiosis activity against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 on double-layer agar. Sixty-three isolates showed antibiosis activity with diameter of an inhibition zone ranging from 1.0–6.5 cm. Fifteen Streptomyces strains had strong antibiosis activity against C. m. subsp. michiganensis with diameter of the inhibition zone above 4.0 cm on double-layer agar. Especially, the strain named Z-L-22 showed the strongest antibiosis activity with 6.5 cm inhibition zone. The fermentation filtrate also showed a high inhibition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such as Streptomyces scabie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combined with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strain Z-L-2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L-22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Streptomyces setonii, and the 16S rDNA sequence showed 99.4% homology to S. setonii. Based on the polyphase taxonomic views, the Z-L-22 was identified as S. seton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