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宁南山区现实和潜在的粮食消费缺口,采用基于“生物圈第一性生产力”概念建立的降水和温度与粮食生产潜力关系的公式,量化地分析了宁南山区旱地粮食生产潜力:干旱区为48.7万t,半干旱区135.7万t,半湿润区36万t。3个类型区合计220.4万t,是这个地区1993年粮食总产的4.3倍,在制定和论证宁南山区2000年旱地粮食生产方案的同时,讨论了宁南山区贫困农民在2000年稳定通过温饱线粮食最  相似文献   

2.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开发蔬菜生产.提高大棚综合利用能力。已成为当前思茅市科技示范园大棚生产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不同茬口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观察研究。思茅坝区10月~翌年6月,热量充足。雨水少。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病虫害较轻.利于大棚黄瓜的生长,所生产的黄瓜产量高、质量好。同时也避开了露地黄瓜大量上市的时间,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年降雨量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年蒸发量大,导致严重的雨洪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山麓迎风区多暴雨的气候特征对平原地区构成了雨洪灾害的威胁,在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作为径流缓冲区,对于缓解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雨洪管理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城市浅山区的雨洪灾害情况及其特点,首先探讨了在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项目,提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浅山区的海绵绿道设计方法。该海绵绿道的设计策略综合考虑到3个维度:1)华北城市浅山区作为自然基底;2)绿道作为雨水径流缓冲带;3)低影响开发措施作为绿道设计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雨水安全与利用两个视角综合考虑设计策略。最后,本文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将海绵绿道与传统绿道的调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海绵绿道在控制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推迟峰现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效能,能有效解决场地的雨水调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棚蔬菜逐渐成为了我国蔬菜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棚无公害蔬菜成为了人们追求和关注的重点。要想实现农产品到餐桌的绿色生产,相关部门、人员就必须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掌握先进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了解必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此来提高大棚蔬菜的种植质量。1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1.1大棚蔬菜选种在种植大棚蔬菜时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雨水、阳光等实际情况,选种符合当地市场销售需求的蔬菜品种。对此,在进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北省2005~2016年142个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REOF)方法将研究区域分为冀北山区、冀东平原、冀中地区和冀南平原4个研究区域。并对不同区域的累积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区域夏季降水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冀北山区、冀中地区的累积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三者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冀北山区累积降水量峰值主要出现在20:00,冀中平原峰值出现在午夜;冀东平原累积降水量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冀南平原累积降水量峰值出现在前半夜,且与降水强度密切相关。河北省短历时降水事件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前半夜。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技开发》2005,(9):45-45
目前,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汤山特菜基地进行蔬菜生产全年雨水灌溉技术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年可收集降水300立方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河北丰宁为例,对该地的高海拔山区冬暖式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以及对无公害大棚栽培中的主要栽培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给相关的蔬菜栽培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冬暖式大棚生产是保护地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温高湿天气,大棚生产基本处于空闲状况,充分地利用大棚休养期进行越夏蔬菜栽培技术,可解决大棚休闲期利用和越夏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优良品种,精耕细作由于受前茬作物生产影响和夏季雨水较勤,土壤十分板结,应将土壤深翻细耕,随整地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9.
<正>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广大北方麦区,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区,即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和年降水量400~500 mm的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一般可一年两熟,如山东、河南等实行小麦—玉米—小麦种植模式,而半干旱地区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如西北黄土高原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影响,旱地小麦的产量较低,影响小麦总产的提高。旱地小麦生产条件特点:一是生长季节降水少;二是往往旱薄相连、肥力不足限制了有限降水的利用;三是耕作管理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设施农业生产期气候变化与灾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克  张巍  杨霄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336-338
为了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灾害的对策,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沈阳地区近40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阳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近40年来,沈阳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平均每天只有4.6h,对大棚生产不利,日照时数存在微弱的减少趋势;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 ℃/10年,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地区冬季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尤其冷冬年份大棚生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平山县地处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13.4℃,多年平均降水量520.7mm,降水年际间、季节性变化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的65%~70%。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150.44mm,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水分,需要补充灌溉水来保证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俗名无壳蜒蚰螺、鼻涕虫、粘粘虫,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年来,在北方地区随着大棚日光温室蔬菜面积不断的扩大和蔬菜种类的增多。野蛞蝓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为了有效地预防野蛞蝓在大棚温室蔬菜中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本地露地和大棚温室蔬菜生产中对野蛞蝓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本溪地区1955~2014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近60年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66.1 mm,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23 mm/10 a;7、8月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7%;12、1和2月降水较少,3个月之和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0%。各年代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是减少的。春季和夏季的降水呈现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的降水呈下降趋势;降雨大多集中在主汛期,夏季降水是本溪地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降水量最少,其次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14.
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大棚效益近年来,沧州市郊及部分县市先后建立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为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沧州市蔬菜研究所于1992年和1993年进行了不同茬口大棚蔬菜高效益栽培试验。已初步摸索出大棚蔬菜一年三种三收高效益栽培茬口,现总结如下。一、大棚蔬...  相似文献   

15.
南方山区旱地作物抗旱避旱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对旱地作物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南方虽然雨量较为充沛,但在山区由于降水量在年际间和年内时空分布的不均,再加上土壤质地较差,旱地作物在干旱影响睛,产量损失较在。浙江磐安县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将多年抗旱措施配套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旱地作物因干旱减产的实际问题,为山区昌地农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哀牢山区降水时空变化及其阻隔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滇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哀牢山区7年(2008-2014年)来110个模拟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T检验等方法对哀牢山区降水的时空格局进行多尺度分析,并探讨了哀牢山降水阻隔效应.结果表明:①从降水站点尺度看,哀牢山西侧站点的降水量均高于东侧对应站点,哀牢山北端和中部两侧降水差异最小,南段两侧降水差异最大;②从等降水量线尺度看, 800 mm与1 200 mm等降水量线在不同降水类型年份走势存在差异,降水偏多年份等降水量线分布杂乱,降水偏少年份等降水量线与哀牢山走势相近;③从降水量插值面尺度看,哀牢山区降水的空间分异特征可划分为东部高原区、中西部三角岭谷区、以及南部水平丘陵区.总体上看,哀牢山北段较南段降水阻隔效应更明显,体现了较高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总结长治市蔬菜生产可行性的基础上 ,根据自然气候特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土地生产条件 ,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手段与传统的适用农业技术相结合 ,优化组装配套。以充分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为主导 ,走出了一条科学适用的蔬菜旱地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途径 ,为蔬菜旱地栽培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克  刁军  李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2-9043,9143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蔬菜旱地,一般处于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灌条件优越的"黄金"地块,菜农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把有限的"黄金"菜地与低效益的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由于长期连茬和大棚种植,所以不可避免发生盐分危害、土壤结构恶化、连作障碍和病虫草害等.故菜农形象地说,地种"死"了(土壤板结)、地种"臭"了(病虫草害严重).为了保持蔬菜旱地的地力,提高蔬菜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持续地发展蔬菜业,1997~2000年,我们在东埔、前庄等菜区进行蔬菜旱地溶田耕作,配合深施有机肥和增施壳灰等方法,使生产成本下降8.3%~15.6%,蔬菜产量提高54.3%~560.3%,病虫草害得到有效地抑制.实践证明,蔬菜旱地实行溶田耕作,是持续发展蔬菜生产的一项生态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雨水集流工程是指在年降水量少(250~500mm)、7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6—9月的干旱山区,利用屋面、庭院场地以及道路收集雨水,以水窖的形式蓄起来,供人畜饮水及农业节水灌溉。以往的雨水集流蓄水窖普遍采用球形水窖,由于这种水窖在施工中两半球的接合处防渗处理难度大,加上长时间蓄水,受水压及自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