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振升  曹宗波  纪耀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2-6072,6075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分类。[方法]根据大豆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需求确定各性状指标的权重,用星座图对28个大豆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按星座图聚类分析法把供试的大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各异的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大豆品种的血缘无必然联系。前两类群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在育种上配置杂交组合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结论]星座图聚类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大豆品种综合性状划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个细长粒形丝苗型的华南地区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水稻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但在改良品种1—2个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不一定选用遗传距离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地区谷子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典范性状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77个谷子品种分为11类,不同类群都各具特色。谷子品种的遗传分歧和地理远缘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选出穗粒重、码数、茎粗、草重、节数等5个性状,作为分类这些谷子品种的重要性状。研究表明,多元遗传分析用于谷子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上,有助于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春大豆新品种(系)的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育成的30个春大豆新品种(系)的12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根据遗传距离可以将30个春大豆新品系划分为4个特性不同的类群,主成分分析选出了株高、全生育期、分枝数、荚数、粒重等综合性状因子对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综合评价,为大豆育种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精准地鉴定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对34个玉米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测定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倒伏率、秃尖长、行粒数、百粒重变异丰富,生育期、出籽率、穗粗变异相对较小;遗传多样性指数(H′)百粒重与出籽率最高,倒伏率最低;二阶聚类性状指标BIC变化量在-4.461-193.532之间,距离测量比率在1.008%~3.329%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把34个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分成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1.99%,以前5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对34个玉米品种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对34个玉米品种进行遗传距离测定及聚类分析,34个品种可分为3大类(D2=15),第Ⅰ类群有24个品种属于营养旺盛生长类型品种,第Ⅱ类群有4个品种属于丰产类型品种,第Ⅲ类群有6个品种属于适合机械收获类型品种;以欧式距离(D2=5)把34个品种划分为12个类群,分析表明地理远缘玉米品种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由于选择方向不同近缘品种可能成为遗传远缘品种。结合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综合评价,品种驻玉216、驻玉927、伟科812...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分析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南片)46份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资源利用以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中间试验参试的46个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综合分析。【结果】不同材料间9个农艺性状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将9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5%,并对46个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供试材料分成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株型较高大、分枝性较好、百粒重较大、丰产性好。类群Ⅱ百粒重最大、株型矮小、分枝数少、丰产性差。类群Ⅲ分枝数最多、百粒重最小、株型中等偏小、丰产性一般。【结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种质资源多样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产量因子”、“主茎因子”、“分枝因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选择优良亲本。得分最高的有5个品种(系),分别为郑1440、周豆34号、濮豆5110、恒豆6号、南农47,可作为优良亲本参考改良当地大豆品种。类群Ⅰ可作为多目标性状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亲本,类群Ⅱ可作为选育大粒品种的优良亲本,类群Ⅲ可作为选育多分枝品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利用47对SSR引物对我国80份高蛋白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7对SSR引物在上述品种中共检测到309个等位变异.平均为6.57个:引物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79 6~0.8694之间,平均为0.639 0;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在0.102~0.150之间,说明高蛋白大豆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80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类群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多元分析在大豆杂交亲本选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个农艺性状,对20份大豆品种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为粒重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对供试亲本进行初步筛选。估算遗传距离,并采用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选择遗传距离较大且来源不同类群的品种进行组配,可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宁夏几个春大豆(Glycine max)新品系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生产潜力。[方法]以2011年春大豆产量比较试验的新品系为材料,对13个春大豆新品系的10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将13个春大豆新品系划分为2个特性不同的类群,主成分分析选出了株高、生育期、分枝数、荚数、粒重等综合性状因子对品种(系)进行初步综合评价。[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春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为棉蚜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1990-04~10对大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及趋势性进行分析。【结果】棉蚜种群数量的趋势性曲线可以用一个多项式来拟合;棉蚜的在一年之内的周期可以分为两段:前55 d可看作一个周期,后128 d可看作一个周期,并根据周期相角重新给出棉蚜种群数量的周期函数。【结论】建立了棉蚜种群数量的一般动态模型,该模型由趋势项和周期项组成。  相似文献   

13.
14.
Energy analysis     
Odum HT 《Science (New York, N.Y.)》1977,196(4287):259-261
  相似文献   

15.
Purvis EE 《Science (New York, N.Y.)》1996,273(5280):1323-1324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