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丝裂霉素C和羊膜植入在犬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成功建立12只(24只眼)犬的青光眼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眼,每只犬双眼行不同手术),即单纯小梁切除组(CT组),行普通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组(MMC组),行小梁切除术联用丝裂霉素C;羊膜组(AM组),行小梁切除术联用羊膜植入;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组(AM+MMC组),行小梁切除术联用丝裂霉素C和羊膜植入。以术后眼压、滤过泡、并发症及纤维组织增生为指标,评价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联用丝裂霉素C和羊膜植入在降低眼压、提高滤过功能、减少并发症和瘢痕形成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犬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压的关系。通过对48只犬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滤过泡形态及相应眼压。结果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滤过泡之间眼压差异极显著,Ⅲ型与Ⅳ型滤过泡之间眼压差异不显著。表明犬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压具有一定的关系。从Ⅰ型到Ⅲ型滤过泡,眼压逐渐升高。形成Ⅲ型和Ⅳ型滤过泡时,眼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数犬青光眼临床病例中,尽管前期常采用保守的药物治疗方式,但随着病程进展,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眼压,缓解病情。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犬青光眼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方式~([1])。其中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能快速降低眼压,控制病情,在青光眼手术中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但也有早期低眼压、浅前房,滤过通道瘢痕化,维持时间短等缺点~([2-3])。因此本文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引流器安装的方法治疗犬青光眼,并从眼压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丝裂霉素在不同年龄段犬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用量,将24只实验犬按照年龄段分为青幼年犬组、老年犬组,每组各12只,组内再随机分为A、B、C、D四个小组,每小组各3只,各组犬的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A、B、C、D四组使用的丝裂霉素溶液的浓度分别是0.67 mg/mL,0.50 mg/mL,0.40 mg/mL,0.00 mg/mL,观察术后1个月的滤过泡形态并测量眼压。结果青幼年犬组的A组均形成功能型滤过泡,B、C、D组形成的多为非功能型滤过泡,且A组与B、C、D组间眼压差值差异性显著。老年犬组的A、B组均形成功能型滤过泡,C、D组中形成的多为非功能型滤过泡,且A、B组与C、D组间眼压差值均为显著性差异。表明青幼年犬小梁切除术中的丝裂霉素溶液有效浓度0.67 mg/mL,老年犬小梁切除术中的丝裂霉素溶液有效浓度为0.50 mg/mL。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犬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区域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量,并结合外源性注入CTGF探索CTGF对犬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和眼压的作用。方法:(1)选取体质大致相同的本地杂交犬12只。左眼行小梁切除术为试验组,右眼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取滤过泡区域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分析;(2)选取体质大致相同的本地杂交犬16只左眼行小梁切除术,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结膜瓣下分别注射等量的CTGF和生理盐水,术后每天观察滤过泡生成情况并测量术前以及术后术眼眼压。结果:(1)试验组中CTGF蛋白阳性颗粒的阳性面积率和光密度(OD)值随手术后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在第7天达到峰值。对照组中CTGF蛋白阳性颗粒和OD值几乎为0;(2)试验组平均滤过泡失败时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眼压恢复快,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CTGF表达水平在小梁手术后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7 d达峰值。当外源性注入CTGF,加速了滤过泡瘢痕形成和眼压升高,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6.
<正>在犬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上,青光眼滤过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区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形成而使伤口愈合,即滤过通道瘢痕化~[1],因此青光眼引流手术后的滤过通道瘢痕形成程度对术后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传统小梁切除中,常常由此导致短期后的手术失败。K.Yoshiaki等~[2]指出,对于易发生滤过通道瘢痕化的青光眼,青光眼引流器(glaueoma drainage devices,GDD)是很好的选择。麻南等~[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在治疗犬急性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中20例26眼急性青光眼犬(术前眼压均40mmHg)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结果:所有患犬经前房穿刺放前房液后高眼压及眼痛症状迅速得到缓解。术后眼压平均为4mmHg,未发生与前房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青光眼高眼压,损伤小、反应轻、简便高效,可以避免长期大量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迅速降低眼压,可以缓解患病动物的疼痛,尽量降低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总结一例犬双眼白内障失明经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明的治疗和护理经验.方法:对诊断为犬白内障的犬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在术后对患犬仔细护理,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在术后对患犬做了相关检测,其结果与术前相比明显的转变,患犬恢复视力手术成功.结论:本次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犬治疗取得成功,其治疗过程提供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使用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犬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进行抗免疫排斥治疗,以探讨其对该手术术后的疗效.选择30只健康本地犬建立犬角膜高危病理模型,继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将试验犬随即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环孢霉素A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组15只,分别于术后第2天进行滴眼治疗,6次/d,2滴/次,用药组进行交替药物滴眼,两次滴眼间隔2h,并对术眼进行眼压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裂隙灯检查,观察术后各组角膜免疫排斥情况和角膜组织结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用药组角膜发生免疫排斥的平均时间为49.33±9.61d,生理盐水组角膜发生免疫排斥的平均时间为10.83±2.93d,两组相比差异性极显著(P<0.01).术后第5天测定所有术犬术眼眼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10~20 mmHg).生理盐水组角膜组织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和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严重发展趋势,用药组整个观察期角膜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四种手术方法治疗犬髋关节脱位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犬髋关节脱位几种手术方法的实际疗效及其优缺点,选择健康家犬制作髋关节脱位模型,分别施行人造圆韧带植入术、髋关节囊外固定术、股骨头切除术和髋关节囊单纯缝合术,术后对实验犬术肢的运动机能、负重耐力及髋关节结构等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以上各种手术对犬的年龄或髋关节结构各有要求,其中以股骨头切除术疗效肯定、适应范围广,而人造圆韧带植入术的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乳酸片球菌ZPA017的γ-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试验通过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D-果糖18g/L、大豆蛋白胨40g/L、乙酸钠3g/L、磷酸氢二钾1.37g/L、柠檬酸氢二铵2g/L、硫酸镁0.63g/L、硫酸锰0.29g/L、吐温-801mL/L。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优化得到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6.5、接种比例1%、发酵时间30h。乳酸片球菌ZPA017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培养,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1.036g/L,是优化前产量的3.77倍。  相似文献   

12.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在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中获得PvbZIP8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了非生物胁迫下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761H1248N24O23S8,分子量为17.81 kDa,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哈氏黍(Panicum hallii)、谷子(Setaria italica)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相似性较高,并且具有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属于bZI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定量PCR结果显示,PvbZIP8基因在盐、干旱、高温和低温胁迫下上调表达,在柳枝稷抗逆过程中发生作用。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PvbZIP8在多个组织或器官均有表达,其中在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本研究初步确定柳枝稷PvbZIP8基因响应抗逆性反应,并为进一步研究柳枝稷PvbZIP8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发酵饲料资源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影响我国饲料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优质饲料原料严重不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依赖进口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我国各类杂粕、糟渣、食品加工副产物等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但由于其饲用价值不高,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高效应用。因此,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多种饲料资源进行优质化处理,可以提高其饲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能量蛋白饲料原料供给,缓解我国优质饲料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就近年发酵饲料资源的加工工艺以及在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0.86±0.62)kg的健康"长×大"二元生长猪1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对照组生长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生长猪饲喂由95%基础饲粮和5%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组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生长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32%(P<0.05)和12.23%(P<0.05),料重比降低了8.58%(P<0.05);2)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44%(P<0.05)、20.51%(P<0.05)和11.01%(P<0.05);4)试验组生长猪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8.85%(P<0.05)、33.31%(P<0.05)、15.85%(P<0.05)和45.86%(P<0.05),血清中尿素氮和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29%(P<0.05)和52.72%(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增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东北地区粮库储存3年玉米对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毒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储存玉米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以指导粮库储存玉米的安全有效使用。选取48头平均体重为(14.0±3.8)kg的杜×长×大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1/2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粮选用当年收获的玉米(占饲粮60%)作为主要能量饲料,试验组饲粮则选用东北地区(克东粮库)储存3年的玉米(占饲粮60%)作为主要能量饲料,试验期28d。结果显示:与饲喂当年收获玉米的仔猪(公和母)相比,饲喂东北地区粮库储存3年玉米的仔猪(公和母)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尿素氮含量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和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B1、内毒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将东北地区粮库(克东粮库)储存3年玉米应用于仔猪(12~30kg)饲粮中,可取得与当年收获玉米相同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卷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20.35±0.53) kg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冻干制剂(卷曲乳杆菌添加量为5.5×109CFU/kg),饲喂期为30 d。饲养试验结束当天采集新鲜粪便用于16S rRNA V3~V4区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采集血清用于长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 32%(P <0.05),料重比降低了5.68%(P<0. 05); 2)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能够提高生长猪粪便菌群物种丰富度,增加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和光岗菌属的比例; 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丁酸含量增加了6.20%(P<0.05),乙酸含量减少了9.88%(P<0.05); 4)试验组猪群血清中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P<0.05)和6.28%(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5.5×109CFU/kg卷曲乳杆菌能够影响生长猪的粪便菌群组成,增加粪便中丁酸的含量,并改善血清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从而对生长猪的肠道健康及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猪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现状,采用鼻甲骨病变评分方法对我国12个省市24个规模化养殖场的上市猪及死淘猪的鼻甲骨病变状况进行诊断评估。数据显示:100%的猪场感染萎缩性鼻炎,97.81%的样品出现鼻甲骨病变情况。结果表明,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北方及东部地区感染情况更为严重,急需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蛋鸡母体添加有机锌和有机锰对种蛋中锌锰含量及后代雏鸡骨骼发育的影响。选取23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祖代种母鸡57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粮添加80 mg/kg的无机锌锰(来源:ZnSO4、MnSO4),等量添加组饲粮用40 mg/kg的有机锌锰(来源:氨基酸锌、锰)替换对照组饲粮等量的无机锌和无机锰,额外添加组饲粮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40 mg/kg有机锌、锰,试验第8、24周测定种蛋中锌锰含量,试验第31周所产种蛋入孵。检测1日龄雏鸡的胫骨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种鸡饲粮中添加有机锌锰显著提高了蛋黄和胫骨中的锰沉积量(P<0.05);试验第23周,等量添加组雏鸡的胫骨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额外添加组(P<0.05);试验第31周,等量添加组雏鸡的胫骨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种鸡饲粮等量添加有机和无机锌锰能促进锰在蛋黄和后代胫骨中的沉积,促进骨骼发育。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质量苜蓿草粉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发情率的影响。试验选取120日龄(体重约40 kg)的后备母猪4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不含苜蓿草粉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低、中、高质量苜蓿草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1%、18.3%、20.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3%、34.5%、28.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50.4%、41.7%、36.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 120~220日龄阶段,试验组母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母猪平均日增重最高;试验组母猪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Ⅲ组母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血浆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猪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猪190~220日龄的发情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母猪血清雌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瘦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猪血清孕酮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在后备母猪饲粮中添加10%中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18.3%)和高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20.0%)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生产效果,添加10%中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18.3%)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核酸酶抑制剂ATA阻断DNase酶活性条件下)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减少活性氧生成,促进细胞因子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降低IL-4的表达,对IFN-γ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旋毛虫排泄分泌物能够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等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