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粗饲料促进犊牛瘤胃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犊牛瘤胃发育与其免疫机能和生长性能紧密关联,瘤胃组织形态变化、发酵情况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是评定瘤胃发育的重要指标.粗饲料中的纤维供给对犊牛瘤胃的健康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优质粗饲料的饲喂,可以增大犊牛瘤胃容量,促进瘤胃乳头生长,并且会使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得更加丰富.然而,粗饲料种类繁多,且在生产中其适宜的添加水平和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瘤胃微生物菌群对犊牛早期断奶的影响,试验选择10日龄的荷斯坦小公犊牛3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组分别于10,13,20日龄时投喂同群成年牛瘤胃液10,50,100 m L,并在15日龄时对其补饲开食料,对照组犊牛除不进行瘤胃液投喂处理,其他饲养管理与试验组相同。分别在犊牛初生2 h后、断奶当天进行体尺、体重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成年牛瘤胃液投喂犊牛并实施早期断奶可实现55 d左右早期断奶,断奶后试验组与对照组(75 d左右断奶)体重和体尺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断奶时间试验组却较对照组提前了20 d,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犊牛腹泻发病率较对照组低33.3%,效果非常明显。说明在犊牛培育期间采用成年牛瘤胃液投喂犊牛可以使犊牛瘤胃微生物菌群提早建立,促进犊牛瘤胃消化机能发育,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缩短犊牛断奶时间,实现早期断奶,同时减少腹泻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犊牛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后期的生产性能。纤维在瘤胃中发酵成挥发性脂肪酸为犊牛提供能量,同时维持瘤胃环境、调控犊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刺激瘤胃的发育。日粮中的纤维对犊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日粮纤维水平和来源对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瘤胃发育、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纤维在犊牛的饲粮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犊牛开食料中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犊牛来说,在瘤胃微生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利用植物性饲料蛋白的能力很有限,但在50日龄左右,犊牛瘤胃微生物体系基本建立[1].此时在先进的饲养模式下犊牛已经断奶,因此犊牛必须摄食非乳品营养--植物性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其中蛋白质水平和来源对保障瘤胃微生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瘤胃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 国外早有报道:用成年牛反刍食团或瘤胃食糜喂给哺乳期犊牛,可使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提前建立,促进瘤胃发育和改善体况。我们实验曾发现,人工瘤胃种子液由于含有瘤胃优势菌系,高浓度的挥发性脂肪酸,必须氨基酸及消化酶类等,添喂到生长肥育猪的日粮内可提高猪的增重及大肠内粗纤维消化率。本验试目的在于探索  相似文献   

6.
犊牛开食料中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犊牛来说,在瘤胃微生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利用植物性饲料蛋白的能力很有限,但在50日龄左右,犊牛瘤胃微生物体系基本建立[1].此时在先进的饲养模式下犊牛已经断奶,因此犊牛必须摄食非乳品营养--植物性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其中蛋白质水平和来源对保障瘤胃微生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瘤胃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刚出生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植入途径,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过程,从日粮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建立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藏羔羊生产方式因营养因素造成羔羊胃肠道发育迟缓、断奶过渡期长,影响了羔羊生产潜力发挥及断奶后的育肥。成年动物瘤胃已建立了十分成熟稳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瘤胃宿主与微生物菌群之间存在很强的特异性,外源性干预一旦停止,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发酵谱又恢复到初始状态或干预前的状态。然而,新生或出生早期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为改变或干预瘤胃微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唯一的机会。因此,羔羊瘤胃的发育规律及瘤胃与瘤胃微生物和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反刍动物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犊牛的瘤胃具有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在犊牛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瘤胃结构和功能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并且犊牛期瘤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其生长性能及成年期的生产性能。短链脂肪酸(SCFA)可以改善瘤胃发酵,并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进而促进瘤胃的发育,但由于犊牛瘤胃发育不健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内源性SCFA较少。外源添加SCFA已经被证实具有促进犊牛瘤胃发育的功能,因此,本文简要综述了SCFA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及影响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作用方式,为犊牛的健康培育及科学饲养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瘤胃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瘤胃微生物区系受饲粮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因素,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可提高瘤胃对饲粮的利用率,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调控在养牛业中的应用,旨在为奶牛和肉牛研究中瘤胃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奶牛是一种耐寒畏热的动物,当奶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超过其阈值时就会产生热应激。热应激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制、内分泌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是阻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植物黄酮作为一种存在广泛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炎能力、调节机体代谢等功效。因此,植物黄酮可以对症治疗奶牛热应激。本文将从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制、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以及近些年来将植物黄酮用于改善动物热应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是豆科植物中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类雌激素活性而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抗炎以及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等能力。本文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结构功能及其对奶牛瘤胃发酵、泌乳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增殖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畜牧养殖面临全面禁抗的挑战,而植物提取物具有分布广、无残留和微量高效的特点,是极佳的抗生素替代品。连翘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过敏、抗应激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猪和鸡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连翘酯苷是连翘提取物的主要活性组分,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集中探讨连翘酯苷的深层作用机理以及连翘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为科学研究和畜牧生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量奶牛的行为学差异,并分析奶牛行为学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4头泌乳中期[(114.6±7.5)d]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体重为(670±24)kg,胎次为(2.6±0.4)胎,分为高产组[泌乳量(31.90±1.76)kg/d]和低产组[泌乳量(19.30±1.76)kg/d],每组12头。通过24 h视频监控系统、精准饲喂系统及计步器等,观察和统计奶牛48 h内采食(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反刍次数)、饮水(饮水时间、饮水次数)、运动(躺卧时间、躺卧次数、站立/游走时间、游走步数)等参数,研究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低产组奶牛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组奶牛(P<0.01),低产组奶牛的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产组奶牛(P<0.01)。2)高产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饮水时间和饮水次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产组奶牛(P<0.05或P<0.01),高产组奶牛的游走步数极显著低于低产组奶牛(P<0.01)。3)总泌乳量与干物质采食量(r=0.829,P<0.01)、饮水时间(r=0.473,P<0.05)、饮水次数(r=0.429,P<0.05)呈正相关,而与游走步数(r=-0.574,P<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行为的差异,可为寻找通过改变行为学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为6组,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75、1.50、3.00、4.50、6.00 mg/g的竹叶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记录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各组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00和4.5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4.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3. 00、4.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4. 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3. 00、4. 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发酵液中异丁酸、戊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体外发酵甲烷体积和甲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体外发酵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体外条件下添加竹叶提取物在不影响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其中添加4.50 mg/g竹叶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评价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84头初始体重为(7.22±0.22)kg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复合酶组仔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酶制剂(包含4 000 U/g纤维素酶、1 500 U/gα-淀粉酶、150 U/gβ-葡聚糖酶和3 000 U/g中性蛋白酶)的试验饲粮。饲养期为35 d,分为前期(1~14 d)和后期(15~35 d)2个阶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降低断奶仔猪全期的料重比(F/G)(P<0.05),并有降低前期(P=0.09)及后期F/G(P=0.05)的趋势;复合酶组断奶仔猪前期及后期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前期有机物(OM)(P=0.07)、粗蛋白质(CP)(P=0.09)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8)以及后期CP(P=0.07)和GE的表观消化率(P=0.09)有提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趋于增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6);在试验第35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血清GSH-Px活性(P<0.05),对血清其余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增强了空肠和回肠黏膜蔗糖酶以及回肠黏膜乳糖酶和胰脏胰脂肪酶活性(P<0.05),趋于增加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P=0.07)。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酶制剂能通过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内源消化酶活性以及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来改善断奶仔猪机体健康水平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合生素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空肠黏膜免疫因子含量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72头2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阉公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抗生素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500(0.05%)、1 000 mg/kg(0.10%)的合生素替代抗生素。试验期为28 d,分为2个阶段(第1~14天和第15~28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不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腹泻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05%合生素组第1~14天的平均日增重与抗生素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7)。2)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空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0.05%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内容物中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合生素替代抗生素不会降低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还可控制腹泻,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免疫性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05%。  相似文献   

20.
动物慢性炎症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基础,包括慢性乳腺炎、代谢综合征、关节炎、伤口感染、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前列腺素类(PGs)作为一种典型的急性炎症介质在近年来的动物试验研究中被证明在慢性炎症的过渡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扩增;2)促进获得性免疫并诱导长期免疫炎症;3)募集炎性细胞以在炎症部位交替活性细胞群;4)参与组织重塑。因此,PGs信号传导可能作为慢性炎症的治疗靶点。鉴于慢性炎症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以及PGs在动物慢性炎症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PGs及其受体的分类以及PGs作为典型急性炎症介质的特点,重点描述了PGs在动物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的促炎作用,并概述了前列腺素H2D-异构酶(PTGDS)与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对奶牛慢性乳腺炎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