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 Met)对舍饲滩羔羊生长、消化、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19.06±0.46)kg的健康去势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3%、0.06%和0.09%RP Met的饲粮,每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只。预试期7d,正试期85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舍饲滩羊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0.06%和0.09%RP Met显著提高了屠宰率(P<0.05);饲粮添加RP Met有降低胴体骨重/胴体重的趋势(P>0.05);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增加(P<0.05);0.06%RP Met组滩羊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RP Met可提高舍饲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适宜添加量为0.06%。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RPF)对饲喂低蛋白质饲粮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体重[(22.00±1.00) kg]相近的3月龄滩羊27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7.5 g/d过瘤胃赖氨酸(RPLys)+4.5 g/d过瘤胃蛋氨酸(RPMet),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4 g/d RPF,各组饲粮营养水平相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滩羊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各组间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33.59%和51.91%(P<0.01);试验Ⅰ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最高,并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Ⅱ组胴体重、骨重、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净肉重和屠宰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0.27%和12.33%(P<0.05)。4)试验Ⅰ组羊肉pH<...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20只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5月龄宁夏滩羊羯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10.0 g/d RPLys。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第30天时,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时,试验Ⅰ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第15、30天时,试验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60天时,各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第45天时,试验Ⅲ、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时,试验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4)对照组和试验Ⅲ组的胴体净肉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Ⅳ组的胴体脂肪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各试验组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的肉色黄度和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Ⅰ、Ⅳ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Ⅱ、Ⅲ组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Ⅲ和Ⅳ组的羊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羊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RPLys能够降低羊肉失水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滩羊血清生化指标。本试验条件下,荞麦秸秆饲粮中RPLys的适宜添加量为7.5 g/d。  相似文献   

4.
选择120只健康、体重(11.77±0.70)kg的黄淮白山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用2.5%、5.0%和7.5%CLA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普通豆粕,预饲期为10 d,正式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CLA发酵豆粕对黄淮白山羊公羔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Ⅲ组的胴体骨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的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其他胴体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CLA发酵豆粕对黄淮白山羊公羔的肉品质而及羔羊肌肉的化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铜(Ⅰ组)、碱式氯化铜(Ⅱ组)、混合铜(Ⅲ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添加比例为1∶1,以铜元素计)和蛋氨酸铜(Ⅳ组),添加水平均为4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每组选取8只动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后,每只动物后肢静脉采血。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Ⅲ、Ⅳ组(P<0.05)。Ⅲ组的铜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粪氮、尿氮含量及氮沉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Ⅳ组的粪铜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Ⅳ组尿铜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Ⅲ组的铜沉积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0.05)。4)Ⅱ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Ⅲ、Ⅳ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混合添加适宜水平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可提高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铜沉积,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寻求育成期雌性银狐饲粮中适宜铜源。试验选取40只平均体重为(3 315±11)g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银狐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铜(Ⅰ组)、蛋氨酸螯合铜(Ⅱ组)、硫酸铜(Ⅲ组)、柠檬酸铜(Ⅳ组)的试验饲粮,各试验饲粮中铜源的添加水平以铜计均为30 mg/kg。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5.47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Ⅳ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铜蓝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Ⅳ组尿素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略高于其他组。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Ⅳ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Ⅰ和Ⅲ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得出育成期雌性银狐饲粮适宜铜源为柠檬酸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3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6、8、10、12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的周产蛋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和Ⅵ组(P <0.05或P <0.01),Ⅴ和Ⅵ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和Ⅵ组的料蛋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和Ⅳ组(P<0.05或P<0.01)。2)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合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 <0.05或P <0.01),Ⅲ、Ⅳ、Ⅴ和Ⅵ组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0.05或P<0.01)。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Ⅱ、Ⅲ、Ⅳ、Ⅴ、Ⅵ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壳强度有显著影响,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铜添加水平5.75~7.17 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胍基乙酸(GAA)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0.32±0.55) kg的健康去势滩羊羔羊120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加入0.04%、0.08%和0.12%GAA。预试期7 d,正试期8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8%和0.12%GAA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GAA对胴体重影响不显著(P 0.05),但添加0.08%和0.12%GAA显著提高屠宰率,添加0.08%GAA显著提高净肉率(P0.05);饲粮中添加0.08%和0.12%GAA显著降低尾脂/胴体重和胴体脂肪含量值(P0.05);饲粮中添加0.08%和0.12%GAA显著升高肌肉中糖原、肌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08%GAA能够提高舍饲滩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可显著改善滩羊脂肪沉积和肌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糖化玉米秸秆(SCS)对22~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2日龄健康的雌性爱拔益加(AA)肉鸡2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Ⅰ组)、8%(Ⅱ组)和12%(Ⅲ组)的SCS。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Ⅰ、Ⅱ和Ⅲ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能量、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Ⅲ组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代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之间屠宰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和Ⅲ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Ⅰ和Ⅲ组胸肌45 min 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胸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腿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Ⅰ、Ⅱ和Ⅲ组腿肌熟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胸肌红度(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腿肌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22~42日龄肉鸡饲粮中添加SCS能够促进肉鸡生长,提高全净膛率,但对肉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表明饲粮中添加4%~12%的SCS替代能量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饲粮添加琥珀酸对滩羊肉品质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选择年龄(5月龄)和体重[(33.00±0.69)kg]相近的健康滩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单栏饲养。在干物质基础上,4组滩羊饲粮琥珀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和2.0%(试验Ⅲ组)。饲喂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对每组屠宰5只滩羊,取背最长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蒸煮损失和脂肪亮度(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的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以及Ⅰ型和Ⅱa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Ⅰ型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a型肌纤维比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4种类型的肌球蛋白重链(MyHCs)基因MyHCⅠ、MyHCⅡa、MyHCⅡb和MyHCⅡx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可知,饲粮添加琥珀酸可以降低滩羊背最长肌肌纤维中MyHCs基因的表达,调节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并通过调节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影响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IL-23p40和IL-10分泌的影响,探讨LBP的免疫调节机制,为LBP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各组小鼠进行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间隔3d后,再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同时,用高(40mg/1kg)、中(20mg/1kg)、低剂量(10mg/1kg)的LBP给小鼠连续灌胃2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用LPS(1mg/kg)和PBS,连续2周。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LBP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提示LBP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为枸杞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来自牛疱疹病毒1和5型(BoHV-1和BoHV-5)的病毒囊膜糖蛋白D(gD)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并且在疱疹病毒的致病机理中起到关键作用。gD对于病毒侵入细胞是必不可少的,是病毒感染细胞期间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鉴于其在诱导保护性免疫方面的作用,已使用该糖蛋白作为主要抗原开发出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载体疫苗候选物,证明gD具有在宿主中诱导较强病毒中和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以及对宿主进行免疫保护的能力。论文着重介绍了BoHV-1、BoHV-5和一些人类疱疹病毒gD的结构和功能特征,阐述了gD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及gD在新型疫苗设计中的应用,为全面了解gD结构特点及其在疫苗研发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性能,测定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干草产量等农艺性状,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6个农艺性状与越冬性关联度顺序依次为:干草产量>越冬率>株高>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分枝数,灰色关联度为WL354HQ>WL903HQ>WL326GZ>WL353HQ>WL363HQ>WL343HQ>WL319HQ>WL366HQ>WL168HQ>WL298HQ;10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4小类,以WL354HQ,WL903和WL326GZ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是引起反刍动物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毒之一,犊牛对该病毒的感染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养殖的经济效益。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F蛋白和G蛋白上的某些抗原表位可刺激中和抗体反应,而且是BRSV唯一能够在动物模型中诱导中和抗体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蛋白。N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诱导BRSV的保护性免疫,小疏水性蛋白(SH)有助于维持病毒外壳稳定性。目前,在该病的防控措施上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可根据BRSV编码蛋白的不同特性与功能,研发出一种免疫效果良好、安全高效的疫苗,用以防控BRS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围栏封育和放牧对盐池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围栏封育和围栏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寻找荒漠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出路,本试验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选取3对封育围栏与放牧围栏,对封育围栏和相邻放牧围栏的本底条件一致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样带采用样线法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灰钙土上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为主,风沙土上以一、二年生菊科为优势群落。封育围栏群落物种组成趋于稳定状态,而放牧围栏群落还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初期。围栏封育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度和盖度;灰钙土上植物的生长量显著高于风沙土。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的荒漠草原,封育禁牧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结构,但不能显著增加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风沙土上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围栏放牧,围栏封育更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为害指数法,对宁夏地区主栽的2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室内蓟马抗性评价试验。田间蓟马种类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75%,室内试虫群体结构与大田相仿。结果表明:供试26个苜蓿品种中,先行者、甘农9号、WL298HQ、耐盐之星、三得利5个品种的为害指数小于25.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皇后、盐宝、阿迪娜、WL354HQ 4个品种为害指数大于40.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同时从株高、分枝数及干草产量等方面对不同苜蓿品种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蓟马为害后,抗性较强的苜蓿品种其株高绝对增长率、分枝相对增长率及干草产量损失率均高于抗性较弱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7.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现状,为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支持。2017年以来,宁夏地区兽医主管部门全力推进政府购买兽医社会服务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全区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面广。全区95.5%(21/22)的县(区)开展了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区81.6%(160/196)的乡镇。二是村防员队伍平稳转型,工作效率与薪资待遇显著提高。此外,本文梳理基层兽医服务需求和供给,指出了当前存在养殖主体对政府提供兽医服务的依赖性强,基层兽医机构力量不足,社会兽医服务组织能力不足,兽医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等发展瓶颈,这提示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培育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经费投入的目标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丙酸铬对热应激期间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54头泌乳天数、产奶量、胎次相近的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和20 g/d丙酸铬。结果:添加丙酸铬可以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产奶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0和1.32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乳蛋白、尿素氮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夏季热应激期间,在日粮中添加丙酸铬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有助于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改善乳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150只AA白羽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肉鸡饲用金霉素,复合微生态制剂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杆菌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表明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善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其在改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