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猕猴桃优异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猕猴桃是20世纪人工驯化栽培野生果树最有成就的四大树种之一(其余3个树种为美洲鳄梨、美国东部越桔和澳洲坚果)。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共有66种,中国分布有62种,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猕猴桃属植物经济栽培价值较高的是中国特有的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1主要栽培种1.1美味猕猴桃又名硬毛猕猴桃,是猕猴桃属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最主要的可直接利用栽培种,六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74条(2n=174,6X)。主要分布区为湖南、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甘肃,在广西、云南、贵州的海拔1300~2100m的山区也有分布。1.2中华猕猴桃又…  相似文献   

2.
<正>猕猴桃原产于我国,为多年生雌雄异株落叶藤本植物。全世界现有猕猴桃属植物66种,约118个分类单位(变种、变型),其中62个种原产我国[1]。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属猕猴桃科,落叶木质藤本,果实含有粗纤维、17种氨基酸、果胶、胡萝卜素,Vc含量特高。猕猴桃性味寒,酸甘,有解热生津、通淋的作用,是一种极好的强身滋补品,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鲜果既可去皮食用,也可榨汁服用。因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庐山植物园猕猴桃属植物的虫害调查发现,对该类植物造成虫害的昆虫主要有6大类,分别是蝗虫类、金龟子类、椿象类、叶蝉类、蝶蛾类幼虫、卷叶蛾和钻蛀虫类,分属于23科约50余种。根据它们的繁殖发育规律及对植物造成虫害的特点,分别在猕猴桃属植物花蕾膨大期和着果初期进行药物防治。结果表明,在花期前后合理施药可有效控制虫害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7份猕猴桃资源为试材,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猕猴桃属植物相关序列,采用叶绿体基因标记matK和rbcL构建K2P遗传距离矩阵及NJ系统发育树,研究了猕猴桃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以期为猕猴桃属植物属下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叶绿体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现行的"四组四系"分类系统不符,净果组与其余3组K2P遗传距离较远,组内实髓系与片髓系之间遗传差距较大,支持净果组分为实髓系与片髓系两系的分类方法;星毛组、糙毛组及斑果组物种相互混杂,难以划分,建议3组合并为"非净果组",原有三组分别降级为"星毛系、糙毛系和斑果系",建立"二组五系"的猕猴桃属植物属下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6.
宋洁  赵菊琴  吴涛 《果农之友》2012,(8):19-19,28
红阳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早熟红肉型品种,品质上乘,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是高档猕猴桃主要品种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中表现树体生长势弱,叶片薄小,抗病性差,给生产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通过多年来在眉县地区试验示范栽培,建立了3000亩红阳猕猴桃示范方,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宜红阳猕猴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供广大果农和读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以中华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为主的14个组合的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探索了克服花期不遇的新方法,合理地选配杂交组合,有效地提高了杂种结实率,缩短了育种年限,选育出自然界罕见的猕猴桃新品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还在挑软的买或是买来等放软再吃?那你就out了!河南省西峡县财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可以使猕猴桃成熟后.在保持较高硬度的条件下刀削食用.并且不酸不涩。这只是合作社为西峡果农带来的竞争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属浆果类,采收后在常温下20d(天)左右即软化变质。近年来,猕猴桃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递增,加之,成熟期比较集中,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显,为缓解产销矛盾,延长市场供应,降低损耗,增加果农的收入,提高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强化和普及其贮藏保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据《Scientia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告,来自新西兰TePuke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成熟期猕猴桃果实维管功能和水分平衡情况。有证据证明,肉质果在发育后期水分通过韧皮部运输,木质部不运输水分,或是作为水分回流到植物体的途径。为检测该推论,对成熟期猕猴桃(Hort16A)的水分平衡和维管功能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1.
软枣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植物,又名软枣子、圆枣子、奇异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生津润肺等作用,是开发功能保健食品的绝佳原料.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伐,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人工栽培软枣猕猴桃对提高林农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比较ESTs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开发了猕猴桃的双亲遗传单拷贝的EPIC标记以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通过比较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的ESTs数据和葡萄(Vitis vinifera)基因组数据,以一致性85%为标准共检测到129个EPIC标记,并从中设计96对引物。其中21对EPIC引物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个商业化栽培品种中呈现稳定扩增,核酸多态性(Pi)为0.003 ~ 0.069,变异位点为0.7% ~ 14.8%,简约性信息位点为0 ~ 9.4%。用其中的EPIC-1标记重建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毛花猕猴桃(A. eriantha)、绵毛猕猴桃(A. fulvicoma var. lanata)和金花猕猴桃(A. chrysantha)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其跨种间扩增的实用性并获得分辨率较高的系统发育树。本研究中开发的EPIC标记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3.
软枣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植物,又名软枣子,圆枣子,奇异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生津润肺等作用,是开发功能保健食品的绝佳原料.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桃,又名红藤梨,为猕猴桃科植物,8~10月成熟,产于陕西周至、眉县等地。猕猴桃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比一般果品高数倍,还含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解朊酶等营养物质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较高的食品。一,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技术1.采收合理选择贮藏用果,一般晚熟品种较早熟品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发展猕猴桃的人工栽培,安徽农学院园艺系自1979年起先后对皖南黄山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野生猕猴桃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工作。1985年起部分优株已在本院猕猴桃试验园和歙县、岳西等地开始结果,该项研究已列入安徽省科委的攻关课题,并于1987年9月中旬通过省  相似文献   

16.
李青  余泽宁 《福建果树》1995,(4):32-32,26
猕猴桃花粉生活力与授粉观察宁德地区农业局李青宁德市农业局余泽宁闽西职业大学王在明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一种落叶藤本果树,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尤其富含维生素C,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过去我国的猕猴桃多呈野生状态,近十几年来栽培面积才逐渐地扩大,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软枣猕猴桃新品种—魁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赵淑兰  袁福贵 《园艺学报》1994,21(2):207-208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主要在我国东北、华北有部分分布。抗寒性极强,果实品质优良,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发展前途广的野生果树。目前尚无大面积人工栽培。我们从60年代初进行软枣猕猴桃选种工作,以期获得丰产、优质、抗逆性强,适于加工与鲜食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8.
山区猕猴桃优质化栽培措施徐晓平柳必盛(浙江省庆元县农业科学研究所323800)为提高山区猕猴桃的商品率,我们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应现阶段山区猕猴桃优质化栽培技术,供各地参考。1适地良种和雄株搭配猕猴桃在各种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疏松...  相似文献   

19.
张儒懋 《落叶果树》1991,23(3):47-48
猕猴桃原产我国,北起黄河以南,南到海南岛,西起西藏,东到台湾的山区,都有自然分布。近年已成为新兴的栽培果树,许多省、市、区都在引种试栽,目前,在黄河以北燕山以南地区,已有不少成功的事例。但是猕猴桃是一种喜温暖的植物,应当适地适栽。据山东农业大学及山东昌潍农业学校等单位引种观察,中华猕猴桃在冬季绝对最低气温-20℃,1月份(最冷月)平均-5℃以上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冬,而且具有一定的耐旱力;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广,在pH5.4~7.0的土壤上,幼株均可良好生长,但在偏北地区如遇春季零下低温,也有受冻及死株现象,因此在北方栽培一定要注…  相似文献   

20.
1 土肥水管理 1.1 选地不问土,扩穴倾向深 近几年,在许多栽植区出现了猕猴桃顽固性黄化病,几乎用尽了农业的化学的措施,效果甚微。果农不明其因。其实这是一个适地适栽问题。这些猕猴桃园建在了非适栽区,犯了选地不问土的错误。这类园地一般是地下水位较高(3~5米),土层浅薄,土壤pH值高于7.5~8.0以上。因土壤盐碱量过高,不但固定了铁元素,也使其他微量元素呈无效态,影响了猕猴桃对营养的均衡吸收。幼龄树期树体吸耗营养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