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南瓜疫病(Pumpkin Phytophthora rot)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图1)。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多始于嫩尖,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情发展较快,萎蔫枯死,但不倒伏。叶片发病: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图2),软腐,边缘不明显。也有从叶缘开始发病,向内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病斑,呈黄褐色湿腐状,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下垂,病部可见白霉。干  相似文献   

2.
<正>瓠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死秧子,真菌性土传病害,是瓠瓜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侵害根部和茎蔓基部。田间株病率高达20%~40%,严重的可造成毁灭性损失,一般重茬或多年连作地发病较重。其典型症状为全株萎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坐瓜期为发病高峰(图1)。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成株发病:一般在开花结瓜后陆续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近地面主茎蔓呈褐色水浸状腐烂(图2),变细或纵裂,  相似文献   

3.
<正>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俗称"流黄水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图1),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病田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发病症状幼苗染病:常发生在子叶分杈处,初呈水渍状小点,后变褐色坏死、缢缩,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子叶受害,病斑  相似文献   

4.
正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在甜瓜生产上发生较重(图1),保护地栽培发生更重。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多以抽蔓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一般发病率3%~5%,严重时发病株可达30%以上,明显影响产量。发病症状苗期染病:播种后发病出现烂种,苗期造成子叶或全株萎蔫,茎基部变褐缢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名靶斑病、褐斑病、小黄点病,是一种喜欢高温高湿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和果实。以保护地受害严重(图1),多发生于黄瓜生长中后期,引起落叶。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  相似文献   

6.
正菜豆炭疽病,为菜豆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图1),主要危害叶、茎及豆荚,特别是潮湿多雨地区,为害严重,保护地和露地栽培均有发生,各生育期及采收贮运过程中均能发生,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生。发病症状幼苗被害。子叶、子茎、叶柄、茎上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的近圆形病斑,凹陷呈溃疡状,叶缘上的病斑呈半圆形,子茎病斑条状,锈色,严重时,幼茎折倒,造成幼苗枯死。  相似文献   

7.
正近段时间高温,菜农反映所种的蕹菜叶面起了"黄泡",在市场上特别不好卖,影响商品性。原来是蕹菜白锈病在作怪(图1)。该病发生比较普遍,一般在多雨、湿度大的月份为害比较严重,轻者发病率10%~20%,重者达30%~40%。叶片发病:在叶子正面长有淡黄绿色至黄色的斑点(图2),后扩大,边缘不明显,逐渐变褐,呈畸形隆起状(图3),菜农称之为"黄疱"。叶背出现白色隆起的疱斑(图4),近圆形或椭圆形至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图1),既造成茎叶枯斑和枯死,又可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一旦发生并蔓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轻者减产30%~40%,重者减产可达70%~80%。发病症状马铃薯的根、茎、叶、花、果、匍匐茎和块茎都可发生晚疫病,最直观最容易判断的症状是叶片和块茎上的病斑。  相似文献   

9.
正多年来,南方通过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稻两熟制使油菜播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但水田油菜菌核病发生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子病",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一般年份损失菜籽10%~30%,重病年可达50%以上。病害识别:该病是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开花以后发生,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部受害最重。(1)叶部。通常叶片发病较早。在叶片上最初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慢慢地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  相似文献   

10.
<正>豇豆轮纹病又称灰斑病、棒孢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该病为害呈上升态势。多在开花结荚后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豆荚。一、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初生红褐色小斑点,微突起,扩大后,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4~8毫米,红褐色,边缘明显,斑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部中心轮纹颜色稍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七、甘蔗赤腐病(甘蔗红粉病)1.症状识别多发生在甘蔗生育后期,主要为害蔗茎、叶中脉,也可侵害叶肉、叶鞘。蔗茎染病后外表初无异常表现,纵剖病茎可见茎内变红,在红色当中夹杂白色圆形或长圆形白色斑块,长圆形的白斑与蔗茎垂直。严重时髓部中空,并生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和分生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一般为5%~10%,严重的可以达到80%以上。青枯病一般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后,尤其是种植密度大,天气炎热,又突遇暴雨,田间有积水排灌的黏土地发病重。其中以最常见的是连阴雨后天骤晴,太阳暴晒时发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豇豆根腐病俗称烂根、死藤、豇豆瘟,各地均有发生,为害较重。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根和茎蔓。根部发病,呈典型根腐,主、侧根及茎基部变褐色腐烂,病部略凹陷,地上部叶片由基部向上逐渐萎黄,严重时全株枯死,有时根部及茎基部出现褐色纵向裂痕,剖视病部及附近的  相似文献   

14.
<正>豇豆红斑病,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1.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  相似文献   

15.
<正>豇豆红斑病(Cowpea Cercospora leaf spot)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一、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米,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16.
<正>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及防治方法1.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为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mm,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  相似文献   

17.
<正>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春、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为30%~100%,一般可致减产10%~20%,病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除危害甜瓜外,还可为害葫芦科其他蔬菜。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很快扩大形成白粉层,严重时会扩  相似文献   

18.
<正>每到甜瓜生长季节,我们在下乡开展农业生产调查及技术服务时,看到有些甜瓜前期出苗生长比较正常,可遇到生育发生突变时,常见有的农户甜瓜幼苗成片枯萎,有的甜瓜茎蔓和叶片也点、片或者成片枯死,有的瓜果也会遭受为害,轻者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更多,从田间诊断来看,这些情况就是甜瓜不同生育时期蔓枯病的为害状态。根据历年观察,甜瓜蔓枯病从苗期到结瓜期都有可能发生,一是在幼苗子  相似文献   

19.
<正>蚕豆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蚕豆瘟病,是蚕豆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均可被害(图1)。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至全田毁灭。除为害蚕豆外,还为害豌豆及苕子。发病症状苗期被害:先是须根尖端变黑色,然后蔓延到主根,造成根部皮层腐烂,主根也变成黑色。由于根部被害,引起茎部变黑,地上部的茎叶变黄萎蔫,植株矮小,叶片枯焦,严重时病株死亡。叶片染病:病叶初呈淡绿色,逐渐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干腐病作为一种在田间和窖储期常发性块茎病害,既能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发病直接造成作物大幅减产,也可以通过收获后块茎间感染造成损失。其常年发病率达到10%~30%。发病原因: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有茄病镰孢(图1)、茄病镰孢蓝色变种、串珠镰孢、串珠镰孢中间变种、串珠镰孢浙江变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