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实仓条件下储藏小麦的高大平房仓,采用高浓度磷化氢环流熏蒸抗性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和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等5种不同抗性水平害虫,记录磷化氢浓度变化、熏蒸过程中及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害虫死亡情况等。主要结果为:抗性较低的米象和赤拟谷盗在熏蒸第7 d即都全部死亡,此过程中磷化氢的浓度处于300 mL/3→500 mL/m3的上升阶段;抗性中等水平的谷蠹在磷化氢浓度保持在300 mL/m3以上19 d的时间才能全部死亡,而高抗性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则需要在第21 d和27 d后才全部死亡,此过程中磷化氢的浓度处于前期上升阶段和500 mL/3→200 mL/m3的下降阶段。结果表明,有效熏蒸书虱和锈赤扁谷盗不仅需要较高的磷化氢浓度,更需要在较高磷化氢浓度下保持更长的熏蒸时间。  相似文献   

2.
范磊  张兴梅 《粮食储藏》2008,37(3):12-15
在堆高7 m、容量1858万千克的大型储藏小麦的土堤仓内和土堤仓底设置PVC磷化氢环流管道,采用外设环流风机环流促使仓内磷化氢均匀分布,检测浓度分布情况、杀虫效果和粮食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仓内磷化氢浓度最低保持在300 mL/m3以上的时间可达25 d,浓度在250 mL/m3以上的时间迭34 d,粮堆中发生的书虱、锈赤扁谷盗等害虫均被完全杀死,试验的熏蒸工艺对粮食品质及粮堆内温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锈赤扁谷盗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磷化氢抗性为294倍的锈赤扁谷盗种群,只要将环流熏蒸的磷化氢浓度保持在300mL/m3以上、密闭30d,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锈赤扁谷盗的磷化氢防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在广东地区,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达到惊人的地步。溴甲烷对锈赤扁谷盗的不同虫态的防治效果比磷化铝好,适当采用溴甲烷熏蒸可以彻底杀灭锈赤扁谷盗的磷化氢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5.
在500 Pa正压半衰期为30 s的拱板仓中对储藏小麦中抗性488倍的嗜卷书虱LiposcelishbostrychophilusBadonnel进行磷化氢熏蒸,包括预置试虫虫笼、潮解施药、气体环流、检测浓度、补充药剂、检查效果、熏蒸后防护等。主要结果为:初次施入磷化铝片剂44 kg后,仓内磷化氢浓度下降很快,以后分别于第14 d、第19 d和第37 d先后补充施药6 kg、12 kg、12 kg,仓内磷化氢浓度保持在200 mL/m3以上的时间维持45d。在大部分时间保持磷化氢浓度200 mL/m3~500 mL/m3的情况下,虫笼中的害虫到第45 d才全部死亡,试验仓在后期隔离防护的情况下180 d没有检测到书虱。结果说明,密闭较差的仓房熏蒸中补充施药才可能有效保持磷化氢浓度,在200 mL/m3~500 mL/m3的浓度下熏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杀死抗性嗜卷书虱。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甲基嘧啶磷、防虫磷、磷化氢、甲基嘧啶磷和防虫磷分别与磷化氢联用对不同虫态的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和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熏杀效果。对甲基嘧啶磷和防虫磷耐药性最强的是嗜虫书虱,其次是嗜卷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耐药性最强的是锈赤扁谷盗,其次是嗜虫书虱,嗜卷书虱最敏感。甲基嘧啶磷或防虫磷与磷化氢联用处理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的若虫和成虫,以及锈赤扁谷盗的幼虫时,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应用甲基嘧啶磷或防虫磷处理平房仓中的稻谷,6个月后未发现虫害,然而仅用磷化氢熏蒸的仓,发现有锈赤扁谷盗和书虱发生和活动,说明在实仓中使用甲基嘧啶磷或防虫磷两种储粮防护剂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储备粮中主要害虫种类及抗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46个中央储备粮库磷化氢熏蒸杀虫应用情况的调查信息分析,归纳了当前中央储备粮储藏中通常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对应于储粮生态区域分布的差异性,通过对磷化氢熏蒸杀虫难度的调查,研究了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概况,并对磷化氢有效熏蒸杀虫提出大体建议.结果表明,在中央储备粮中实际发生的害虫种类很少,只有米象、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和书虱常见.而较难熏蒸治理的种类主要是书虱、长角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米象、赤拟谷盗等,且熏蒸治理难度较大的储粮区主要在华南区、华东华中区和西南区.  相似文献   

8.
普通房式仓环流熏蒸的生产性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新建的普通房式仓进行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环流熏蒸可有效促进PH3气体均匀分布,保持100ppm以上有效浓度的时间达到30天,能杀死仓内全部主要害虫,但仍存活了一些抗性锈赤扁谷盗个体。针对广东地区锈赤扁谷盗抗性较强的问题,建议环流熏蒸过程中,在保持足够密闭时问的情况下,适当提高PH3有效浓度的最低值,以取得理想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9.
磷化铝常规与缓释熏蒸结合防治锈赤扁谷盗实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确保仓房密闭性能的前提下,利用AIP常规熏蒸与缓释熏蒸相结合对抗药性害虫锈赤扁谷盗进行熏蒸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IP常规熏蒸与缓释熏蒸相结合防治锈赤扁谷盗,PH3有效浓度可保持21d以上,杀虫效果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高大平房仓磷化氢防治锈赤扁谷盗的生产性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储粮害虫的防治过程中,锈赤扁谷盗很难防治,经常出现熏蒸不彻底,给仓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锈赤扁谷盗为第二食性害虫,通常取食于粮食碎屑或粉末,较少危害完整粮粒,但其繁殖速度快,一年发生3~6代,生存能力强,耐低温,发育适宜温度为21~37℃。如果防治不彻底,当锈赤扁谷盗大量繁殖时,也常常会引起粮食发热、结露、霉变,危害粮食安全。为此,中储粮莆田直属库专门进行了试验室熏蒸浓度和密闭时间对锈赤扁谷盗的防治试验(见表1和表2),并在此基础上在实仓(1号和6号)进行了实仓磷化氢(PH3)防治锈赤扁谷盗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用磷化铝片对储藏在房式仓(仓容516m3)中的400t散装小麦进行熏蒸。储 不小麦水分为11.5%,储藏平均温度为29.3℃,小麦用PVC(厚度0.125mm)复盖。熏 蒸期间用磷化氢检测管测定PH3浓度。采用1.03kg磷化铝片(可释放0.34kg磷化氢) 分成小包进行熏蒸,磷化氢最高值为 1. 0mg/L。熏蒸 16天的 CT值为 213mg· h/L。用 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米象和谷蠹进行生物试验表明.熏蒸1个月后所有的成虫都死亡;熏 蒸42天所有中度抗性的谷蠹没有发现F1代成虫出现.米象的印和蛹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2.
磷化氢膜下自然潮解环流与常规熏蒸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堆高为4.6mS散装小麦4个平房仓中进行不同施药量的膜下环流熏蒸和非环流熏蒸的对比试验,磷化铝片剂的施药量分别为1g/m^3、1.5g/m^3、2g/m^3和2g/m^3时,检测磷化氢的浓度变化情况和杀虫效果。在试验仓房的密闭性符合现行技术规程要求的情况下,较低施药量时粮堆中磷化氢浓度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分布较为均匀。敏感品系的害虫较抗性害虫更易杀死,对于抗性(Rf=327)较高的赤拟谷盗可以在12~15天的时间内完全杀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缓释环流熏蒸的方法,可使磷化氢维持浓度100 mL/m3以上,保持33 d,彻底将磷化氢抗性较高的赤拟谷盗害虫全部杀死,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抗性害虫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东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平房仓散装小麦的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粮堆内磷化氢浓度在投药开机18小时后趋于均匀。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比为0.75;25小时后,比值为0.57,均高于国外资料扒荐的浓度均匀性标准,即大于0.25。43小时以后的浓度测定结果也高于该值。可见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对促进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分布效果良好。熏蒸14天后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袁奎 《粮食储藏》2002,31(1):22-24
用二氧化碳和磷化氢混合气体采用环流熏蒸技术处理浅圆仓中的散装小麦。通过对粮仓进行长时间低浓度的密闭熏蒸,由于环流系统有效地促进了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均匀分布,在熏蒸14天后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磷化氢杀虫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综述了对储粮熏蒸剂磷化氢(PH3)的研究结果,从PH3的各种特性和杀虫机理两个方面入手,收集了各种研究试验结果。特性方面重点介绍PH3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人的毒性、熏蒸后的残留与分解等知识。杀虫机理方面介绍了PH3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PH3作用在害虫体内的耙标部位,研究结果表明,PH3作用于多种酶,但是,作用于各种酶分子上的靶标部位不详,对害虫的作用机理还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最后建议开展PH3与昆虫体内蛋白质二硫键的作用研究,希望揭示杀虫机理,供基层技术人员在实际熏蒸杀虫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