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引种到牡丹江地区的6个异源山楂品种:‘甜红’、‘磨盘’、‘本溪2号’、‘绛县798203’、‘豫8001’、‘铜台白野生’测定其在不同低温水平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值,将结果拟合Logistic曲线模型,计算出方程拐点值,得出各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将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引种成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山楂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甜红’(-28.72)‘磨盘’(-28.03)‘本溪2号’(-26.15)‘绛县798201’(-21.06)‘豫8001’(-17.30)‘铜台白野生’(-13.71),方差分析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各品种寒地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试验地生长情况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地区果桑抗寒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到牡丹江地区的5个异源果桑品种:‘安椹’、‘辽5’、‘白玉王’、‘红果2号’、‘白珍珠’测定其在不同低温水平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值,将结果拟合Logistic曲线模型,计算出方程拐点值,得出各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方程拟合度高,模型选择正确,计算结果可信度高。5个果桑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安椹’(-25.15)、‘辽5’(-27.27)、‘白玉王’(-24.76)、‘红果2号’(-20.41)、‘白珍珠’(-19.41),评价抗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辽5’、‘安椹’、‘白玉王’、‘红果2号’、‘白珍珠’。  相似文献   

4.
以‘绿岭’、‘辽宁1号’、‘香玲’、‘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4月15日取样测定各品种叶片和子房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电解质渗出率,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4月20-21日调查各品种的霜冻害受冻指数。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的霜冻害受冻指数分别为41.97%,52.65%,54.88%,67.58%,74.93%,98.67%,‘绿岭’受冻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过冷却点分别为-4.40,-4.27,-3.87,-3.73,-3.53,-3.23℃,结冰点分别为-3.83,-3.27,-3.10,-3.30,-2.47,-2.43℃;子房的过冷却点分别为-3.71,-3.68,-3.53,-3.24,-2.72,-2.31℃,结冰点分别为-3.12,-2.83,-2.61,-2.53,-1.87,-1.73℃;其中‘绿岭’、‘香玲’叶片、子房的过冷却点,子房结冰点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叶片结冰点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3,-2.96,-2.81,-2.63,-2.31,-2.25℃,其中‘绿岭’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子房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62,-2.58,-2.39,-2.05,-1.80,-1.07℃,‘绿岭’与‘香玲’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对各品种过冷却点、结冰点、电解质渗出率、低温半致死温度分析及田间抗霜冻结果均表明,6个品种的抗霜冻能力由高到低为‘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清香’。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甘肃兰州及同类型气候区发展的品质优良、抗寒性好的葡萄新品种。【方法】以10个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春光’‘贵妃玫瑰’‘巨玫瑰’‘蜜光’‘晚黑宝’‘无核翠宝’‘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晶红宝’和‘SP9715’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盛果期葡萄的单粒质量、单穗质量、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测定低温胁迫后各品种1年生休眠枝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将10个品种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运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和枝条抗寒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10个鲜食葡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尽相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0个品种中:‘阳光玫瑰’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22.38℃;其次为‘浪漫红颜’和‘春光’,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1.96、-20.75℃;‘晚黑宝’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18.94℃。【结论】在甘肃...  相似文献   

6.
选取花叶蔓长春、扶芳藤和络石3种常绿藤本植物的1年生离体枝条和当年生叶片为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叶片和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求拐点值确定3种植物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花叶蔓长春、扶芳藤和络石3种植物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是-3.19℃、-11.73℃、-13.14℃;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是-5.02℃、-13.34℃、-18.09℃。所以,3种常绿藤本植物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络石>扶芳藤>花叶蔓长春。  相似文献   

7.
以越南河内(Hanoi)、江西吉水(Jishui)、湖南资兴(Zixing)3个产地1年生越南安息香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技术进行低温处理,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配合Logistic方程对不同产地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了拟合;测定低温处理下各产地越南安息香的MDA含量、根系活力,并观察不同产地越南安息香1年生幼苗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3个产地越南安息香耐低温能力差异显著,半致死温度值LT50在-14.93~-9.48℃之间,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为:Zixing> Jishui> Hanoi;幼苗叶片MDA含量、根系活力及抽条指数均反映出产地抗寒性强弱与半致死温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万寿菊9个品种叶片进行不同的高温处理后,测定其叶片相对电导率,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计算出各自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以评价其耐热性。结果表明,9个品种耐热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金门’、‘拳王’、‘发现’、‘巨人’、‘珍妮’、‘小英雄’、‘迪阿哥’、‘鸿运’、‘大英雄’。该结果与田间试验观测基本一致,说明高温半致死温度可以作为万寿菊品种耐热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低温是含笑属植物引种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探明含笑属新品种‘锦绣含笑’的耐寒性,了解其与台湾含笑、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在耐寒适应性上的差异,对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该文对4种含笑的叶片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受冻后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利用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运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耐寒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含笑受冻后的叶片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1.599—-15.263℃;通过聚类分析将叶片9个结构指标分成3组,分别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细胞结构紧密度等3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锦绣含笑的耐寒性介于台湾含笑和深山含笑之间,4种含笑的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台湾含笑锦绣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  相似文献   

10.
以‘贝尔奇卡金Belgica Aurea’、‘金皇帝Gold King’、‘牢苏尼阿纳Lawsoniana’3个哈克勒雷冬青Ilex×altaclerensis品种13 a生嫁接植株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等光合参数日变化,测定叶片相关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哈克勒雷冬青品种的Pn受生理及环境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Pn的主要生理因子是Gs,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3个品种的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午休”现象,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Pn、Tr、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均表现为‘牢苏尼阿纳’>‘贝尔奇卡金’>‘金皇帝’。综上所述,‘牢苏尼阿纳’光合生产能力最高,能够快速生长;‘贝尔奇卡金’次之,且受环境影响最小;‘金皇帝’综合光合性能最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逐级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技术测定洒金桃叶珊瑚、无刺枸骨、南天竹、红花榷木和金边黄杨5种园林常绿灌木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计算它们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5种园林常绿灌木的耐低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电导率总体上呈S形曲线变化;计算得5种常绿灌木的LT50强弱次序为金边黄杨(-17.34℃)〉红花橙木(-12.34℃)〉南天竹(-11.35℃)〉无刺构骨(-8.91℃)〉洒金桃叶珊瑚(-7.42℃)。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林木1522株(隶属于47种30属15科);与其他亚热带森林比较,该森林中木质藤本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多度较低;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基面积在沟谷显著高于坡面,而林木的差异性不显著;木质藤本植物在支柱木上呈集群分布,并且不同种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百分比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藤本植物的攀援对支柱木具有选择性;云南越桔、薄叶马银花和景东冬青等树种因其树皮光滑而不易被藤本植物攀援,而腾冲栲、七裂槭、山矾和多花山矾等则易于被藤本植物攀援;大径级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比率高于小径级支柱木;茎缠绕和钩刺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极显著相关(P0.001),根攀援和卷须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樱花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12个樱花新品种叶片在40℃、45℃、50℃、55℃、60℃、65℃、70℃下细胞伤害率的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夏季高温后的热害等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耐热性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持续低温对彩叶树木枝条内渗透物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4种彩叶树木在-20℃低温持续胁迫下离体枝条内渗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为揭示离体枝条生理特性和判断树木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处于深休眠的紫叶矮樱,美国红栌,鸡爪槭,元宝枫为试材,离体枝条在保水条件下,使用冰箱提供-20℃低温胁迫,3次重复。结果表明:4种彩叶树木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升高的变化,升高幅度分别达到93.56%,162.45%,114.95%,57.19%;美国红栌枝条内可溶性蛋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余3个树种表现出一直升高的变化,试验末期含量显著高于第3天;紫叶矮樱和鸡爪槭试验期间游离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美国红栌和元宝枫第15天含量显著高于第3天。综合分析认为,彩叶树木离体枝条在-20℃低温胁迫下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紫叶矮樱抗寒性略高于其他3个树种。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杭州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树种叶表面区域的VOCs成分、研究VOCs与城市道路绿化的关系,文章对该地区道路绿化资源进行调查,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区域的VOCs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杭州主城区的主要乔木为香樟、悬铃木、朴树、无患子、栾树、枫杨、雪松、玉兰、银杏,主要灌木为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红花檵木、月季、无刺枸骨、紫薇、紫叶李、桂花、金边黄杨;在这些树种叶表面区域检测到的VOCs可分为卤烃类、芳烃类、醛类、烷烃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在现有的主要树种中,挥发物质相对较少的是香樟、悬铃木、朴树、金森女贞、红花檵木、无刺枸骨、桂花,挥发物质相对较多的则是雪松、枫杨、紫叶李、金边黄杨等,研究结果对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越南青冈为壳斗科濒危树种。通过越南青冈2年生温室容器苗叶片和茎段分别在9个高温和8个低温温度处理后,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 LT50)。结果表明,叶片和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均呈“S”型曲线, Logistic方程拟合度较高;计算得到越南青冈2年生苗木叶片的高温、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2.04℃和-1.78℃,茎段的高温、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6.62℃和-9.72℃。研究结果可推测越南青冈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为该濒危树种的人工栽培、就地或迁地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华北地区生态和经济林建设提供优良的树种和品种,对河北省酸枣主产区的酸枣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筛选,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育出了‘蓝猫3号’和‘蓝猫4号’2个酸枣优良品种。‘蓝猫3号’鲜食品质优良,丰产性强,可以作为鲜食和加工兼用的品种;‘蓝猫4号’丰产性强,风味酸,含酸量极高,可以作为加工专用品种。这两个品种均于2015年12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8.
Detailed studies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ecology of Ilex khasiana were carried out at five representative natural populations i.e. Mylliem (Population - I), Upper Shillong (Population - II), Shillong Peak (Population - III), Laitkor (Population - IV) and Nongpiyur (Population - V) to probe into the responsible affecting factors for it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ability in these populations.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under three controlled light conditions (full sunlight (100%), intermediate sunlight (50%) and low sunlight (30%)) showed that the growth status and survival rates of seedlings under intermediate and low ligh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under the high light condition. The density-diameter distribution in population of adult trees (≥5cm dbh) exhibited a typical character of a regenerating population. A higher seedling mortality rate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I. khasiana was most probably due to increase in light intensity following vegetation destruction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hat cause opening of forest canopy.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would be of immense value in formulating appropriate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引种的6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6种常绿阔叶树种,运用越冬适应性观察与电导法作为对比测试手段,分析这些树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来测试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计算出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能定量地反映这些树种本身的抗寒能力高低,并且与它们在南京地区越冬适应性的观察基本相符。这些研究结果对预测常绿阔叶树种抗寒能力以及在较高纬度地区园林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13个阔叶树种在广东省清新县白湾镇石灰岩山地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楝叶吴茱萸、任豆和千年桐3个落叶树种的存活率在90%以上,生长也最快,3 a生平均树高在3.0 m以上。2个常绿树种浙江润楠和铁冬青表现次之。肥皂荚和长叶竹柏的存活率也较高,但生长较慢,3 a生平均树高不到1.3 m。亮叶含笑、金花茶、蝴蝶树和肖蒲桃的试验苗木几乎全部死亡,表明这些树种不适宜在石灰岩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