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以确定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对不同脱水处理的响应。【结果】经不同温度脱水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随脱水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时间则呈现出随脱水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常温(20℃)脱水种子的发芽能力最强,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种子发芽能力较弱。与常温脱水相比,低温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与慢速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SOD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最适的干燥脱水温度是20℃,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会导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低温(5℃)或快速脱水后种子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和快速脱水反应不同,POD和CAT对低温脱水更敏感,而SOD则对快速脱水更敏感,SOD、POD和CAT 3种酶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处于对细胞无害的较低水平。种子低温或快速脱水过程中脱水保护功能下降主要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枫杨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打破休眠的方法,以枫杨成熟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透水性、种子浸提物的生物抑制作用、种子催芽处理效果以及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枫杨种子种皮透水性良好,种子浸提液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存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直接埋藏和混雪后埋藏解除枫杨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效果较好,层积时间达到120d时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89%。温度显著影响枫杨种子的萌发,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结论:枫杨种子不存在物理休眠,属于生理休眠类型,种子需要低温层积处理120d打破休眠,解除休眠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是25℃。  相似文献   

3.
以3个不同产地的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产地和萌发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地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黑龙江帽儿山产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也最长;内蒙古扎兰屯产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时间居中;吉林蛟河产地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时间却最短.萌发温度条件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25℃条件下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30℃条件下种子各项发芽指标最差.产地与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种子发芽时间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珍稀濒危植物丹霞梧桐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稀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种子存在硬实休眠现象,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试验通过高温浸种(80 ℃)、变温浸种、机械损伤、酸蚀处理和激素处理等不同方法破除其休眠机制。结果表明,除激素处理对破除丹霞梧桐种子休眠无明显作用以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其萌发率;其中,酸蚀 20 min 效果最好,丹霞梧桐种子萌发率为 82.29%,发芽势 78.13%,发芽指数 4.59;高温浸种次之,萌发率为 77.52%,发芽势为 68.99%,发芽指数为 3.71。研究表明酸蚀 20 min 和高温浸种能显著促进丹霞梧桐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氯化钙、ABA和蔗糖预处理对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低温脱水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揭示种子脱水耐性调控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10~(-2),10~(-3),10~(-4),10~(-5) 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不同浓度(10-3,10-4,10-5,10-6mol·L~(-1))的ABA溶液或不同质量浓度(1,10,50,100 g·L~(-1))的蔗糖溶液浸泡种子24 h,以蒸馏水浸泡种子24 h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种子在低温(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确定几种预处理措施对种子低温脱水萌发的影响。再依据上述试验结果,分别选择出提高种子萌发能力最有效的处理浓度:氯化钙10-3mol·L~(-1)、ABA 10-6mol·L~(-1)、蔗糖100 g·L~(-1),以经上述溶液预处理24 h后低温脱水的种子为材料,以蒸馏水浸泡24 h后低温脱水种子为对照,进行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种子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测定,分析不同预处理措施对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10-3mol·L~(-1)氯化钙或10-6mol·L~(-1)ABA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在低温(5℃)下脱水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缩短发芽时间;100 g·L~(-1)的蔗糖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在低温(5℃)下脱水后的发芽率,但在提高发芽指数和缩短发芽时间上并没有明显效果。10-3mol·L~(-1)氯化钙预处理的种子,胚中SOD活性在低温脱水后显著提高,种子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降低;10-6mol·L~(-1)ABA预处理的种子,低温脱水后胚中POD活性明显提高,种子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降低;100 g·L~(-1)蔗糖预处理的种子,低温脱水后胚中SOD和POD活性均显著提高,种子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降低。氯化钙、ABA或蔗糖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胚和胚乳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胚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论】适宜浓度的氯化钙(10-3mol·L~(-1))、ABA(10-6mol·L~(-1))和蔗糖(100 g·L~(-1))预处理(尤其是氯化钙或ABA预处理)能够提高水曲柳种子低温脱水后的萌发能力。氯化钙、ABA和蔗糖预处理,会显著提高低温脱水条件下种子胚中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更好地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降低细胞的离子外渗和MDA含量。但不同预处理种子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不同,氯化钙预处理提高胚中SOD活性的作用更明显,ABA预处理提高胚中POD活性的作用更明显,而蔗糖预处理则同时提高胚中的SOD和POD活性。氯化钙、ABA和蔗糖预处理后低温脱水过程中种子胚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种子低温条件下脱水保护功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解除休眠处理后,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与种子萌发的关系,为明确山桐子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济源种源山桐子种子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1)25℃恒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萌发率均低于10%;15℃/25℃变温条件下,没有经历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发芽率仅为33%~37%,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60天低温处理的济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可达98.0%。2)15℃/25℃变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内源激素IAA、GA_3、ZR含量均明显高于25℃恒温,而ABA含量正好相反,(IAA+GA_3+ZR)/ABA或GA_3/ABA比值变大。3)在变温条件下,没有低温处理的山桐子萌发过程中IAA与AB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GA_3与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经过5℃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只有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IAA、GA_3、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差别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4)不同低温处理时间,(IAA+GA_3+ZR)/ABA与GA_3/ABA的比值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达到3.8±0.2,2.0±0.1,但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0、20、40和60天的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0、12、12天或8天、8天。5)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山桐子种子发芽率虽与单一内源激素没有相关性,但与(IAA+GA_3+ZR)/ABA与GA_3/ABA比值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济源山桐子种子具有明显的冬休眠特征,在变温条件下经历不同时间5℃低温解除休眠后的济源山桐子在萌发过程中(IAA+GA_3+ZR)/ABA以及GA_3/ABA比值升高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早发芽率越高,当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到8天时,发芽率最大。低温解除休眠的作用是使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及早达到内源激素的平衡态。  相似文献   

7.
以成熟的垂柳种子为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贮藏时间下垂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生活力指标的变化,以探索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垂柳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10℃、-5℃、4℃可以延缓垂柳种子的劣变,延长其贮藏时间;常温20℃与极低温-20℃条件下会降低种子的生活力,表现为活力指数降低;随贮藏天数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速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常温20℃贮藏7天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在-5℃贮藏3天的条件下种子生活力最强,可应用于垂柳种子萌发及人工种苗培育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含水量、贮藏温度对金花茶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在室温条件下,花粉干燥处理萌发率高于非干燥处理,室温非干燥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下降最快,10 d左右基本丧失生活力;在4℃和-20℃低温条件下,贮藏一定时间的花粉活力仍可达50%以上。花粉最佳的贮藏条件为冷冻干燥(-20℃)。  相似文献   

10.
以新采收成熟、饱满的榆树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温度、模拟盐胁迫环境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5,15,25,35℃)与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mol/L)NaCl胁迫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NaCl胁迫及其2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影响榆树种子的萌发过程;(2)在蒸馏水(对照)与50 mmol/L的NaCl胁迫下, 25,35℃的温度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均超过83%,种子发芽指数高,种子活力强,平均发芽时间短,种子萌发速度快。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与25℃下的各项发芽指标相比,35℃与NaCl胁迫处理产生的交互作用抑制种子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平均发芽时间有所延长;(3)5℃条件下,无论采用蒸馏水(对照)还是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榆树种子的萌发均受到较强的抑制,且NaCl浓度越高,低温与高浓度盐胁迫综合处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就越强,以5℃低温与300 mmol/LNaCl胁迫综合处理的抑制作用最强,此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低,分别为24%和2.24,平均发芽时间最长,达10.26 d。  相似文献   

11.
8种造林树种不同催芽方法种子发芽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山杏等8种造林树种在不同催芽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得出了8种造林树种的最佳催芽方法:1)日本落叶松种子为雪藏法,发芽率达88.2%。2)刺槐种子播种前10天用10倍体积的90℃水处理,发芽率为91.8%。3)黄菠萝种子宜在保持不干的状态下低温处理,发芽率为85.3%。4)水曲柳、刺五加果实采收、种子取出后立即进行高、中、低温沙藏,其发芽率分别为90.0%和92.0%。5)文冠果种子宜播种前进行3个月的低温沙藏,发芽率为95.3%。6)辽东栎种子应采收后立即低温沙藏,发芽率为94.0%。7)山杏种子宜在1月初浸泡并进行低温沙藏,发芽率为91.7%。  相似文献   

12.
JINKS  R. L.; JONES  S. K. 《Forestry》1996,69(4):335-345
Sitka spruce seeds which had been: (1) untreated (U), (2) prechilled(P), or (3) prechilled and then redried and stored for 16 months(R), were sown into progressively warmer seed beds on four datesat monthly intervals from March to June. At each sowing date,samples of seed were germinated in the laboratory at optimum(20°C) and sub-optimum (10°C) temperatures. Prechillingand prechilling + redrying both increased the rate and totalamount of germination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seed at each testtemperature. However in the nursery, the beneficial effectsof pretreating Sitka spruce seed were restricted to sowing inMarch and April when soil temperatures were sub-optimal forthe germination of untreated seeds. Pretreatment resulted inrapid seedling emergence at soil temperatures between 10°Cand 15°C, whereas untreated seed germinated slowly and seedlingemergence continued until high soil temperatures in June killedungerminated seeds. The pattern of seedling emergence from theredried seed was similar to that from the prechilled seed, exceptfor a lag in the start of seedling emergence probably due tothe extra time needed for redried seed to imbibe water in theseed beds. Thus redrying caused insignificant loss of seed performanceon the nursery. Seed sown in May and June experienced average temperatures closeto the optimum for germination of 20°C, however daily maximaregularly exceeded 35°C resulting in the cessation of seedlingemergence in all three seed treatments, and the loss of newlyemerged seedlings. Periods of warm weather from June onwardswere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the final number and size ofseedlings.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木棉 Bombax ceiba 和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混合种子,在0、4、和8℃条件下贮藏135d,每隔45 d测定一次种子场圃发芽率和活力指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TTC法)测定种子的初始和贮藏135 d的生活力。结果如下:木棉种子在相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活力逐渐下降,贮藏135 d后种子发芽率在8.33%以下,基本失去发芽能力;美丽异木棉种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率为新鲜种子发芽率的67.46%以上;利用TTC染色法(1.0%浓度)能反映出木棉的种子生活力;木棉种子0℃贮藏90 d发芽率好于4和8℃,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木棉的种子生活力;美丽异木棉种子0、4、8℃贮藏135 d的发芽率差异很小,0℃贮藏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较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索其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以年珠林场收集的多花黄精种子为研究材料,开展其种子形态测定以及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在1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平均发芽时间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3.4%、70.1%和48.5,平均发芽时间最低为11.4 d。光照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为多花黄精栽培育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的NAA对银中杨插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NAA溶液浸泡可以提高银中杨插穗生根率和成活率,但用高浓度NAA溶液蘸根是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分内水曲柳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lica)为我国东北林区阔叶红松林的主要伴生树种,与胡桃揪(Juglans mandshurica)、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称为我国东北珍贵的"三大硬阔"。在黑龙江省方正县红星林场,对不同林分内水曲柳天然更新与环境因子、立地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在自身林内更新较差,40年生水曲柳林内仅5200株/hm2,而在其他林分内更新较好,杂木林内最高可达34000株/hm2;从对影响更新的诸多因子中分析发现,灌木盖度和草本盖度与水曲柳更新幼苗数量呈负相关,且关联性显著(p0.05),与枯落物厚度相关性不显著,基本上不受坡度、郁闭度和土壤A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录  陈祥伟  刘强 《林业研究》1994,5(2):22-28
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usuallytakesplacewheretherearesuitablesoilmoistureandseedbankofsecondarymanchurianashforestintheEasternMountainousAreaofNortheastChina.Sometimes,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canbefoundinpureconiferousplantation.Inordertofindoutthepossibilityofintroducing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inpureconiferousplantation,trialsandresear-cheshavebeencarriedoutindahurianlarchp1antationbyopeningupeffectbeltinthestands.lntheend,charactersofcommunitystructureandmicr…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温度梯度(0℃、5℃和10℃)及不同处理时间(10d、20d和30d)对缬草种子萌发及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30d条件下发芽率为39.7%,且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0℃10d和0℃20d条件下发芽率仅分别为13.3%和19.3%,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酶相对较低。在同等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低温处理能有效的提高缬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同处理会造成缬草种子发芽指标和酶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水曲柳种子为材料,探索流水冲洗对种子层积处理萌发的效果。结果表明:流水冲洗处理促进了层积催芽过程中水曲柳种胚的发育,提高了种子萌发率。水曲柳种子层积处理前进行流水冲洗96 h可以获得良好的催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