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不同遮阴处理对3种茶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的茶花(Camellia)为研究对象,经过3个不同的遮阴(全光照,20%,60%)处理后,测定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含量增加;而可溶性糖则表现为20%遮阴度>60%遮阴度>全光照;可溶性蛋白与游离脯氨酸在3个品系各遮阴处理之间表现不同。综上表现:20%遮阴度下更适合茶花的生长,香茶花的耐阴性强于其他2种茶花。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关中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种类,让园林企业在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关中地区引种栽培的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迷迭香和蜘蛛抱蛋4种常绿地被植物2年生盆栽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水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程度下的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4种植物的萎蔫系数及叶片的游离脯氨酸、MDA、SOD、POD、CAT、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由此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从干旱临界值来看,迷迭香的最低,达到3.01%;2)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来看,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迷迭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到了重度干旱胁迫,其含量分别达到对照的7.09倍、11.73倍、18.59倍;3)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大吴风草和迷迭香叶片中的含量同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蜘蛛抱蛋、顶花板凳果则整体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4)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的含量只有蜘蛛抱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余3种均呈现显著连续下降趋势;5)从叶片保护酶活性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和CAT均有所增加。其中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蜘蛛抱蛋的CAT含量显著增加,增长率分别达159.28%、239.31%和200.97%;6)利用隶属函数分析4种常绿地被植物的抗旱性强弱,其顺序为:迷迭香>顶花板凳果>蜘蛛抱蛋>大吴风草,这一结果与盆栽干旱试验的形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3.
4种引进月季品种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从美国引进的4个月季品种,进行叶片耐热力指标研究,测定不同热处理下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指标可用于月季叶片耐热力测定。本试验所测定的4个月季品种中,以Centurytwo较耐热,Angel face次之,Magic carousel、Peace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4.
弱光条件下光质对喜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喜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弱光环境下红、黄、蓝、绿等光质对喜树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光使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其它单色光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减少部分主要是叶绿素b,叶绿素(a/b)比值升高;与白光相比黄光使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其它3种光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红光使丙二醛含量升高,同时使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其它3种光对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大;与白光相比,绿光和红光可使叶片中喜树碱含量增加,而黄光和蓝光不能引起喜树碱含量的增加。弱光条件下不同光质对喜树幼苗生长形成了胁迫,光质对其初生和次生代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PEG处理研究水杨酸对杜松幼苗生长过程中水分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杜松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水杨酸处理使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均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盆栽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对于5个楸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测定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角质层厚、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气孔特征)、生理和生物量(根冠比、耗水速率、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叶水势)等15个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楸树无性系抗旱性相关的15个指标归纳为3个主成分,在3个主成分中筛选出叶片厚、栅栏组织、气孔密度和叶片脯氨酸含量等4个指标与楸树抗旱性相关。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对5个楸树无性系抗旱性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楸树无性系抗旱性从强到弱排序为:7080(0.678 4)>1-3(0.524 2)>004-1(0.221 6)>015-1(0.207 0)>1-4(0.103 2)。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分别处理2年生金露梅扦插苗,测定盐胁迫后金露梅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金露梅的高生长量以及叶片的肉质化程度、膜透性、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研究证实膜透性、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是金露梅3个重要的耐盐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对轻度盐害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金露梅耐盐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3种观赏竹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凤尾竹、孝顺竹、四季竹等3种观赏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竹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叶片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根据4项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四季竹>凤尾竹>孝顺竹。  相似文献   

9.
以常见的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3个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下对其枝条中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高于抗寒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3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  相似文献   

10.
盐分胁迫对土沉香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土沉香幼苗在盐分胁迫下生长与生理特征,探讨其耐盐性。结果表明,土沉香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率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质量分数≤0.4%时,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不显著;土沉香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低浓度的盐分胁迫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说明,土沉香苗木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短期降温—回温过程中2年生盆栽银杏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降低,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升高,Pro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温度的回升,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与降温过程相反,说明银杏对短期变温做出了快速反应,即银杏叶中上述渗透调节物质代谢的水平和途径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2)渐变过程升至25℃和骤变过程升至25℃时,上述4个指标值均高于变温前的水平,表明经过变温锻炼,银杏获得了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非洲桃花心木对寒害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月,广东省经历了2次低温天气.本研究分别于2次降温后(3 ~10℃)和正常温度下(>10℃)采集广州和肇庆2片试验林的非洲桃花心木叶片,测定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个指标,分析了27个种源对寒害的生理响应模式.结果表明,2次降温均显著提高了非洲桃花心木的REC、Pro含量、SOD和POD活性.相比首次降温,第2次降温后,Pro含量、SOD和POD活性进一步提高,而REC则有所降低,表明植株在2次降温后进一步启动了自身的保护系统.该研究应用耐寒隶属函数值对27个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选出来自马里(种源10#,20#,22#)和布基纳法索(种源30#,31#,32#)的6个耐寒表现优异的种源.  相似文献   

13.
以引种的9种多年生地被植物为材料,通过对其在华北高寒区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越冬性与生长形态观测,以及人工低温胁迫下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与株体生长恢复的实证研究表明,0~-18℃处理温段,9种地被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18~-36℃处理温段,桔梗、金娃娃萱草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仍保持上升而后再下降,而玉簪、荷兰菊、百合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合越冬性与低温胁迫下株体恢复生长状况认为,9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常年环境下均可越冬,其抗寒能力依次为:桔梗>金娃娃萱草>大花萱草>单瓣芍药>重瓣芍药>八宝景天>玉簪>荷兰菊>百合。  相似文献   

14.
为给春季核桃种质抗寒性的鉴定及核桃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甘肃省成县栽培的普通核桃(香玲、中林1号、辽核4号、陇南755、陇南15、强特勒、土莱尔、清香)、美国黑核桃及美国长山核桃等核桃种质展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将其叶片分别置于4、0、-4、-6、-8℃的低温冷藏柜中进行胁迫处理,以大田自然生长的叶片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核桃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核桃种质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分别是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根据综合抗寒指标排序,供试核桃种质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辽核4号>清香>陇南755>土莱尔>中林1号>陇南15>香玲,这与其半致死温度(LT50)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核桃种质可聚为3类: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强的种质;辽核4号、陇南755、土莱尔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强的种质;中林1号、清香、陇南15、香玲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差的种质。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翠雀花观赏性状的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花蕾数量影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分枝数、茎粗、叶长、叶宽、花冠直径、株高、基叶数。其中分枝数对花朵数量的影响是最大的,二者的关系为线性。对单朵花径影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分枝数、叶数、花蕾数量,回归分析中株高与花径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照地区部分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低温是竹类植物在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中得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究其抗寒性机理,扩大引种范围,本文以6个竹种(品种)为试材,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LT50,研究低温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所有抗寒性指标分析得出,6个竹种(品种)抗寒性顺序为:金镶玉竹〉矢竹〉罗汉竹〉苦竹〉箬竹〉鸡毛竹。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下3个甜角品种幼苗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连续15 d分别进行5、10、15、20、25、30℃的温度处理,测定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甜角幼苗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30℃是甜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当温度下降到1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甜角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降到10℃时,幼苗叶片上述指标变化加剧,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的上述6个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温度越低,变化越剧烈。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判定3个甜角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的顺序为:SRITONG>SRITONGBAO>PRAKAYTONG。  相似文献   

18.
以灰毡毛忍冬优良变异植株为试验研究材料,经过品种比较试验,从中选育出金银花新品种‘花瑶晚熟’。对‘花瑶晚熟’的植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物候期及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年田间试验观测,‘花瑶晚熟’的花蕾较其他品种晚成熟10d左右,且花期长,适合采摘加工。‘花瑶晚熟’的花蕾整齐、花冠一直不开裂、产量高,定植第五年干花产量达378kg/666.7m^2,是‘普通灰毡毛忍冬’的3.5倍;‘花瑶晚熟’花质优,干花中绿原酸含量高达8.86%,是‘普通灰毡毛忍冬’的1.92倍。在干旱、低温和水淹胁迫下,‘花瑶晚熟’抗旱、抗寒能力最强,‘金翠蕾’次之,‘普通灰毡毛忍冬’最弱;‘金翠蕾’抗涝能力略强于‘花瑶晚熟’,显著强于‘普通灰毡毛忍冬’。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引种观赏竹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其抗寒能力,以期为竹资源在北方的推广提供科学指导。以山东省聊城市百竹园的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黄纹竹(Ph. vivax 'Huanwenzhu’)、紫竹(Ph. nigra)3种引种观赏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引种观赏竹的出笋率及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抗寒生理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出笋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金镶玉竹、黄纹竹、紫竹。人工低温处理下,随低温胁迫的加剧,3种竹叶的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金镶玉竹的电导率最高;MD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金镶玉竹叶片中渗透物质含量高于黄纹竹和紫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金镶玉竹叶片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竹种;基于熵权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抗寒指标中占的权重最大(23.69%),其次为游离脯氨酸(22.56%)和可溶性糖(15.40%);TOPSIS评价得出金镶玉竹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黄纹竹、紫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