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4月1日开始,在浙江省桐乡市以1年生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5种处理,共施氮5次,纯氮总用量分别为5.0,1.0,3.0,5.0,8.0 g·株-1。生长结束后,利用全收获法测定落羽杉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EF3的苗高和EF2的地径显著高于CF(P0.05),与CF相比,EF2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了42.9%,44.3%和43.5%(P0.05);与CF比较,EF地下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37.5%~86.6%,EF1,EF2,EF3地上部氮和钾积累量显著高于CF(P0.05);EF磷积累量和地下部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P0.05)。氮素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落羽杉幼苗生长,施氮量为3.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落羽杉苗木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落羽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指数施肥能诱导苗木对养分的奢侈消耗并建立养分库,从而实现苗木对肥料的稳定持续吸收,进而实现养分在体内的稳定积累,针对1年生赤皮青冈幼苗对不同水平指数施肥的响应,对比常规施肥,旨在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赤皮青冈在不同时间段苗木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大小以及苗木质量指标的影响,揭示指数施肥对赤皮青冈苗木生长的潜在影响以及赤皮青冈苗期对氮素的需肥规律,为赤皮青冈苗木培育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赤皮青冈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基于对照(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等6个处理,施氮量(纯氮)分别采用0、3.0、1.0、2.0、3.0、5.0 g·株-1,分5次施入,每30天施入1次,施肥前先测量苗高、地径,生长期结束后,用全量收获法测定每1株的苗高、地径、干质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生长指标分析。【结果】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施氮处理对苗高、地径等影响不同,赤皮青冈的苗高生长差异表现较大,表现为EF2 EF1 CF EF3 EF4 CK,其中处理EF2的苗高达136.5 cm,比对照处理95.2 cm高出43.41%,比常规施肥CF处理高出25.34%,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对地径的影响差异表现为EF2 EF1 EF3 CF EF4 CK,其中中低浓度的指数施肥EF2和EF1处理,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地径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49.33%、37.38%;中高浓度的指数施肥处理EF3、EF4与常规施肥处理CF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相同,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由不同处理条件下赤皮青冈苗木总生物量介于58.13~125.80 g·株-1,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质量指数差别较大(P 0.05),其中以处理EF2、EF1最佳。【结论】指数施肥不仅能节约肥料的施用量,减少肥料的浪费,还能有效提高赤皮青冈苗木质量。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指数施肥方式EF2处理(2 g·株-1)指数施肥处理在苗高、地径、总生物量、质量指数等指标显著优于1 g·株-1的处理及其他处理,在根比重方面也表现略优,从苗木质量培育的角度综合考虑,指数施肥2 g·株-1是赤皮青冈苗木培育的最佳处理,能获得最佳的苗木形态指标和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施肥方式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接菌苗(简称+M)和非接菌苗(简称-M)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形态和综合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EF处理下,+M和-M处理间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而CF和DEF处理下,+M处理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较-M处理显著增加了35.7%(P<0.05)和35.0%(P<0.05).2)3种施肥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均为+M高于-M处理,且在+M和EF组合处理下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而+M和CF组合处理下苗木主根长最小,侧根数最大.3)在+M和EF组合处理下油松苗木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最大,且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4)与-M处理和CF、EF、DEF组合处理相比,+M与EF组合处理下苗木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23.8%(P<0.05)、21.0%(P<0.05)、27.7%(P<0.05).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探明指数施肥对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alba)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可为其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共6个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30天,共施肥5次,每30天对苗木的苗高、地径进行测量,生长结束后,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杂交新美柳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表现较大,EF2处理的苗高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36.40%;EF1处理的地径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21.63%。EF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F和CK,其中EF2处理表现最好,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96.86%、84.31%和157.60%。综上,指数施肥3.0 g株-1施氮量和19.99 g株-1多元复合肥是杂交新美柳1年生培育的适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全缘冬青(Ilex integra Thunb.)、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3种海岛树种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设置了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即(1)N(对照),(2)N+P,(3)N+2P、(4)N+K、(5)N+2K、(6)N+1P+1K、(7)N+2P+2K,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并测定植物各部分的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苗木不同施肥处理下,通过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可知,在N+1K施肥组合下,全缘冬青的苗木质量最好,而红楠在N+2P+2K的施肥组合下苗木质量最高,普陀樟在N+1P+1K的施肥组合下,苗木质量要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运用指数施肥方法,采用4种施N水平(10、8、6、4 g/株)在砂培条件下对欧美107杨当年扦插苗进行施肥试验,探讨欧美107杨扦插苗木的需肥规律及最适施N量。结果表明:指数施肥各处理苗高和地径生长与对照ck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并以N2处理(8 g/株)最优;将杨树扦插苗生长分为成活期、幼苗期(5-6月)、速生期(7-8月)和硬化期(9-10月)分析,速生期是苗木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此时是施肥的关键时期,由于肥效的滞后性,以在苗木生长高峰前15 d内施肥为宜;N2处理(8 g/株)能够使苗木达到较高的生长速率及养分积累水平,在硬化期其苗木生物量积累和苗木N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7.102、2.700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和用量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取2种不同施肥方式(等量施肥和指数施肥),以不施肥为对照,分别设置3个处理(100、300和500 mg/株)开展交趾黄檀幼苗盆栽试验,施肥结束1个月后对植株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施肥有效促进交趾黄檀苗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养分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施肥水平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影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显著促进交趾黄檀苗木的苗高,而对地径的粗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同等施肥水平内不同施肥方法间差异效应不显著。在合理氮肥供给时,指数施肥优于等量施肥方式。指数施肥方式更有利于交趾黄檀幼苗早期高生长,植株物质积累,N养分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累积。N匮乏时,等量施肥促进交趾黄檀幼苗根系和叶片生长,提高根和茎中N、P养分含量。各施肥处理中,300 mg/株的指数施肥处理更有利于苗木生长。【结论】不同施肥方式和用量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养分承载和生理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指数施肥更有利于交趾黄檀容器苗的生长。合理施肥方式,可以满足交趾黄檀苗木有效N供给,使树体营养元素保持适当的水平,实现苗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冬季覆盖的条件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的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均有极大的盈:N的盈余量与输出量之比为1.55~2.70,P的盈余量与P输出量之比为3.49~13.44,K的盈余量与输出量之比为3.5~6.9.高量化肥处理(CF2.0)的N、P和K盈余量分别达到1187、224.8和847 kg·hm-2,分别比低量化肥处理(CF1.0)提高了68.1%、76.9%和27.4%.与低量化肥处理(CF1.0)相比,化肥和猪栏粪处理(CF1.0+PM1.0)的N、P和K的养分内部利用效率(INUE)分别提高了30.2%、31.2%和95.0%,竹笋产量提高了2.16倍;半量化肥和猪栏粪处理(CF0.5+PM0.5)N、P和K的INUE值分别提高16.6%、15.9%和32.3%,竹笋产量提高了74.2%.对肥力水平高的雷竹林,增施化肥对竹笋产量的提高不显著,但可造成养分的大量盈余,从而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并增加环境污染风险,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或者减少化肥用量不仅提高了雷竹竹笋产量,而且可以降低养分利用效率,减轻化肥对环境污染压力,促进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施用N、P、K肥对杉木幼苗期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但需N、P、K肥配合施,单施N肥的效果较N、P、K配施的效果差,单施N肥和N、P、K肥配施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此试验最为合理的施肥配方是:N 1.5 g、P 5 g、K 1.5 g,苗高比对照高出38.8%,地径比对照高出46%,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表现最差的施肥配方是N 1.5 g,苗高比对照高出17.4%,地径比对照高出20.0%。  相似文献   

10.
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苗木为研究对象,用氮素指数施肥法对降香黄檀苗木进行 梯度施肥处理,探讨N 素指数施肥对苗木及土壤氮、磷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指 数施肥显著影响了植株体内各器官及土壤N、P 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植株体内各器官及土壤N、P 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指数施肥同时影响了植株和土壤的N/P,施肥处理下的植株和土壤N/P 显著 低于未施肥处理。相关分析表明,植株与土壤的元素含量和化学计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叶片 N/P 比值对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可知,试验中段植株生长受 N、P 元素共同限制,试验结束时则主要受 P 元素限 制。研究表明,N 素指数施肥能够有效提高降香黄檀体内各器官元素含量,在苗木抚育时应注意加强施 肥以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4.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9.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