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特征及气象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林区2005年夏季林火火场资料及相应地区的同期和前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夏季林火的环境场特征,并着重分析了林火发生期的关键气象因子.研究表明: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是引起林火的主要原因;林火集中出现在7月27日~8月14日,而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发生在15:00~17:00时;林火发生期的高温少雨天气,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日降水量5mm以内、连晴日数3~4d、连平日数5d以上、日水分蒸发量在3.1~5mm之间、日照时数10d以上、平均风速在1.5~2.5m/s有利于林火的发生.而且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在气温下降的阶段仍可能伴随有夏季林火的发生,这与冷锋带来的干雷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火场资料、温度、降水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气候背景与林火发生期和发生前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多发年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夏季林火发生前期(春季)的气候条件并不是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林火发生期(夏季)的旱涝状况是决定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因子;林火多发年高低空大气环流均存在异常变化。高低空大气环流的配置.均不利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出现,从而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技》2021,46(1)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1990~2012年森林火灾(简称林火)数据信息,选择对林火发生影响较大的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和当日最低湿度6个气象因子,分析了气象因子和林火发生的相关关系,为林火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黄山东部旌德、绩溪两县1987~1990年森林火灾资料及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黄山地区11月到次年4月为森林火灾发生季节,10∶00~17∶00时又为林火发生时段。林火的发生与大气湿度、降水、风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可由这些因子综合建立火险天气级别。火险天气级别高,林火频率高;火险级别低,林火不发生或极少发生。经统计黄山气象站资料,天都峰森林火灾是在火险级别为五级状况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北方森林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方森林作为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林区气候变暖,林火发生的数量和过火面积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因此研究北方森林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对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从北方森林林火发生的主要控制因子和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林火发生的预测方法及变化趋势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林火的驱动因子既包括在大尺度上气候的作用,也包含植被、地形、可燃物和人类活动等局部尺度的影响。近几年来对气候变暖下林火状况趋势预测更倾向综合考虑气候和局部控制因子的作用。对我国而言,需要在更大的区域尺度上开展林火发生预测的研究。研究认为,北方森林林火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确立林火发生的关键控制因子以及完善现有的林火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2001—2018年的浙江省MODIS-MCD64A1森林火灾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斯蒂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地形、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因子对浙江省的林火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 866次,年均发生林火104次,林火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及与丽水市交汇区域、丽水市中部和北部区域、衢州中部、台州和宁波东部区域及金华、杭州和湖州的小面积区域;(2)时间上,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在年际间的波动较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月火点分布不均衡,林火在10、11、12月和次年的1、2、3和4月的火点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以上;(3)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9个林火发生重要因子,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年均温度、高程、年降水量、河流密度、月植被覆盖度、坡度、前一年植被覆盖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公路密度;运用逻辑斯蒂模型方法计算出林火发生与日平均气压、月植被覆盖度、坡向指数、坡度、日最大地表气温、公路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点密度、河流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和高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火发生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了塔河1972—2005年的林火及气象资料,对塔河地区近40年林火的发生次数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塔河年际气象变化与火灾次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越大,分布越均匀,林火越不易发生;风对林火的影响有双重性,在一定范围内,风促进林火的发生和蔓延,超出一定范围会抑制林火的发生;温度的变化与林火发生次数呈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黑河地区2004~2009年的夏季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黑河地区夏季林火具有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主要为地表火、火因主要是人为所致等特点,强调使用直升机、专业机械化部队扑救该地区夏季林火具有优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澄城县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认为森林火灾发生与否,发生后的蔓延和扩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并根据澄城县实际情况,筛选出日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和24小时降水量作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因子、风作为林火等级核查因子,确定森林火险等级和林火蔓延等级。经过近一年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不错,能够较好的对林火天气预报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辽西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7个月的研究周期内,分析可燃物含水率与实时温度、湿度、风速及连旱天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死可燃物含水率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风速、连旱天数呈负相关,其中风速与连旱天数为重要影响因子。11月至2月林内空气湿度低、风速大、降水量小,是林火发生的危险期,应尤其加强林火监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度范围在58%~62%,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林火发生次数与日照时数、日均温、日最高温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过火面积与日均相对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0—2018年云南省云南松分布区气象数据和森林火灾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比分析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指标与森林火灾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防火期平均气温在1998—2018年达显著上升水平,年均与防火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均在1995—2018年达显著下降水平;年均及防...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克里格空间数据制图和传统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08年黔南州森林春季防火期主要气象因子与林火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森林春季防火期内降雨量、蒸发量和最大风速相对空间分布不均匀,而最高气温、最小空气相对湿度则相反;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时间动态明显;森林火灾次数及火场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以都匀、平塘和罗甸3地为分界线,东南部6个县市森林火灾次数及火场面积大于西北部6县市。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是我省的森林火灾高发区,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森林火灾高危地区之一。通过对凉山州冕宁县近14年的森林火灾数据资料和气象数据资料分析,探讨了森林火灾次数与人为因素、气象因素、植被类型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冕宁县森林火灾主要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每年1—3月份是森林防火最重要的时段,云南松林区是区域森林火灾防范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森林内各梯度的温度、湿度、风速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森林小气候影响下的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度:各梯度月平均温度均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降低值均高于理论值,林内日变化速率快于大气变化速率,森林-大气边界在日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②湿度:森林具有一定的增湿作用,年平均湿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湿度变化与降水量均密切相关,并且夏季相对湿度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大气湿度基本无日变化;③森林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年平均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林内风速基本无日变化,4、5、11月湿度低、风速大,是小兴安岭林区高火险时期,而在此期间,每日的14时前后的风速最大,湿度最小,这时尤其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林火规律研究Ⅱ.林火动态与格局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胡海清  金森 《林业科学》2002,38(2):98-102
本文对在大尺度 (5 0 0km2 以上 )上影响黑龙江省林火的因素及其影响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年林火次数 (人为火次数 )与林业人口正相关 ,林火面积与人口无关。干燥度的空间差异对林火燃烧率格局有正向影响。林火特征与气候因子之间没有线性关系。黑龙江省林火次数和面积对年均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可归纳为旋转的单叶双曲面和双叶抛物面两种模式。林火特征的周期与年均温、年降水量的周期关系很大。黑龙江省森林类型对林火次数、面积的影响在省级区划尺度上不显著的。较高的管理水平显著减少林火。林火次数、面积与了望塔数量、消防车数量及通讯覆盖率等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回顾了我国关于气象要素森林火灾影响的近 2 0 a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风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Remote sensing as the measure to monitor disasters has the advantage of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large scale. Since "5.6 catastrophe" in 1987, China began to monitor forest fires broadly. In the summer of 2002, many forest/grass fires occurred in the Daxing'anling Mountains, and the damage was very heavy. In the forest fires fighting, th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nitoring the fires. Especially the FY serial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large scale monitor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in time and exact, and get good results.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forest/grass fires research, including burned area and fireline intensity evaluation, post fir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tc.  相似文献   

19.
Most forest fires in the Margalla Hills are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re essential to assess their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This study consid-ers both environmental (altitude,precipitation,forest type,terrain and humidity index) and socioeconomic (popula-tion density,distance from roads and urban areas) factors to analyze how human behavior affects the risk of forest fires.Maximum entropy (Maxent) modelling and random forest (RF)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and spatial diffusion patterns of forest fires in the Margalla Hills.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models.We studied the fire history from 1990 to 2019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b-ability of forest fire and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s.Using Maxent,the AUC fire probability values for the 1999s,2009s,and 2019s were 0.532,0.569,and 0.518,respectively;using RF,they were 0.782,0.825,and 0.789,respectively.Fir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urban areas and their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was related to acces-sibility and human behaviour/activity.AUC principles for validation were greater in the random forest models than in the Maxent models.Our results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risks of forest fires by consid-ering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