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在研究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刺桐成瘿过程中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早期与晚期、成熟期和开裂期5个阶段虫瘿的发育及其结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揭示刺桐姬小蜂诱导虫瘿的产生和发育过程.[方法]分别采集剌桐叶片上5个发育阶段的虫瘿及健康叶片、叶柄(各20个),用于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测量虫瘿的直径、高(上下顶点之间的长度)和质量大小及虫体大小,并用Moticam 2506体式解剖镜和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显微系统下拍照观察测量不同阶段虫瘿结构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虫瘿和正常组织(叶片、叶柄)的结构特征.[结果]刺桐姬小蜂雌成虫选择将卵产于新生的幼叶上,幼叶叶片厚度、上表皮层及海绵组织部分均比健壮叶的要厚,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幼叶的上表皮层和栅栏组织中的细胞排列密度也显著小于健壮叶(P<0.01).随幼虫的发育,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大小和质量先迅速增加,后增加速度减缓,最后随成虫羽化离开而减小;刺桐姬小蜂的寄生使得原有的植物组织发生改变,形成了由内到外可分为:瘿室、薄壁层、保护层、表皮层的虫瘿组织.虫瘿组织的每层结构都先迅速加厚,之后缓慢降低;其中薄壁层作为营养物质的供给,在第Ⅲ阶段显著加厚(P<0.05);保护层和表皮层是虫瘿的外层结构,第Ⅱ阶段各层厚度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对生活在虫瘿内的虫体起保护作用.[结论]刺桐姬小蜂的产卵入侵使得原有的植物组织发生改变,且虫瘿的形成往往与寄主植物组织的成熟度有关;幼嫩的组织更易被诱导形成虫瘿;通过对5个发育阶段虫瘿结构的观察研究,可验证虫瘿内部结构的差异主要由营养物质的供给决定,而外部结构的差异由防御性决定;能更好地解释虫瘿存在的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刺桐姬小蜂虫瘿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竹瘿广肩小蜂与竹环斜纹枯叶蛾是竹林的主要害虫。其中,竹瘿广肩小蜂主要危害毛竹叶柄,竹环斜纹枯蛾主要危害竹子叶片。竹瘿广肩小蜂竹瘿广肩小蜂是毛竹的一大害虫。它以幼虫在叶柄中取食,形成虫瘿为害。虫瘿外部被白色粉末,有黄色小竹衣紧紧包住,外形呈长椭圆形,比正常竹节大2~5倍。从外观看,受灾林分的竹叶多而密厚,颜色青翠,  相似文献   

3.
《林业实用技术》2021,(9):60-62
通过测量虫瘿长径、短径、厚度和质量,统计虫瘿内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数量,分析黑果枸杞(Lycium rathenicum Murr)瘿螨虫瘿与螨量的关系,以期建立虫瘿大小与瘿内螨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科学防治瘿螨危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虫瘿长径在2.1~3.0 mm区间、短径在1.1~2.0 mm区间、厚度在1.6~2.0 mm区间时瘿螨的数量最多。虫瘿的长径、短径、厚度和质量与瘿内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质量与瘿内螨量高度相关。虫瘿质量与瘿内螨量关系的回归方程y=13.86x+8.23,可作为估算瘿内螨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1枸杞瘿螨1.1发生规律枸杞瘿螨主要危害枸杞叶片、嫩枝、花蕾及幼果,刺激受害组织形成虫瘿,螨在虫瘿内寄生、繁殖和为害。花蕾、萼片、嫩枝、果实上的虫瘿形态和叶上的相同。虫瘿在嫩枝上危害性更大,对新抽出的嫩枝条、嫩叶危害尤为严重,可导致枝条不能正常生长、叶小,不能开花结果,直到干枯。枸杞瘿螨可在枸杞的整个生长期内持续发生。精河县枸杞受瘿螨为害十分严重,代数不清。枸杞瘿螨以老熟雌成螨在枸杞的当年生枝条及2年生枝条  相似文献   

5.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和危害症状进行描述。测定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在树干和侧枝上的种群聚集度大于叶片,树干和侧枝上的种群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I§、平均拥挤度m^*、L指数(个体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46.2065,0.2811,3.5294,57.9134和58.9111,叶片上则分别为7.0401,0.9949,1.9996,9.0574和7.0500。虫瘿平均长度0.32cm,平均宽度0.22cm,平均大小0.0901cm^2。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不同无性系桉树上的虫瘿数量在不同部位上存在差异,广林9主要危害枝条、巨桉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的虫瘿数量差异上,广林9主要危害叶柄,巨桉则同时危害叶柄和中脉;已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天敌寄生蜂——长尾金小蜂。  相似文献   

6.
对杏香兔耳风根、茎、叶、叶柄、种子等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根的初生木质部为3原型;茎的维管束环状排列,有乳汁管分布;叶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上、下表皮有发达的单列表皮毛;叶柄维管束5个,呈U状排列,中间的最大,两边的依次递减;子仅有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均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7.
早园竹林2种造瘿小蜂及其形成的虫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得349个虫瘿,其中新瘿291个,枯瘿58个;依据虫瘿的形态特征分成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5种类型,其在整株竹子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30.95%、19.77%、6.01%和3.15%。(3)单虫瘿解剖最多可获得6头昆虫的幼虫,而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虫瘿的平均幼虫数分别为1.83、2.88、2.77、1.00和2.27。(4)联瘿型、叶片型和叶鞘型虫瘿羽化出5种301头小蜂,包括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2种造瘿昆虫,栗瘿旋小蜂、点腹刻腹小蜂和纹黄枝瘿金小蜂3种寄生蜂;竹泰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和寄生蜂在3种不同类型虫瘿中的比率分别为59:18:1、70:31:2和83:31: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早园竹虫瘿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综合防治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虎舌红茎、叶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虎舌红茎、叶解剖学特征研究表明:虎舌红的茎由周皮、皮层、维管束、髓4部分构成,属于木质茎;茎和叶柄的皮层薄壁细胞内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淀粉和晶体。叶为异面叶,海绵组织发达,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虎舌红具有发达的分泌系统和通气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尾叶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巨桉(E.grandis)和赤桉(E.camaldulenis)3个桉树品种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自然侵害后的从枝状等级、虫瘿特征、虫瘿数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受害程度不同,按照丛枝状等级划分,尾叶桉和巨桉为3级,而赤桉为4级。尾叶桉仅在叶柄部位发现虫瘿,而在叶脉和嫩梢部位均未发现虫瘿;巨桉和赤桉在叶柄、叶脉和嫩梢部位均形成虫瘿。3个品种的虫瘿数等级均为2级。结合从枝状等级和虫瘿数等级的评定结果,将尾叶桉定为低抗品种,巨桉定为中感品种,赤桉定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栎空腔瘿蜂(膜翅目:瘿蜂科)危害栓皮栎及麻栎的重要害虫,该虫形成虫瘿并在虫瘿内取食危害,隐蔽性强,导致对其进行化学防治非常困难,而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明确栎空腔瘿蜂虫瘿内天敌的种类和生物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天敌防治栎空腔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对栎空腔瘿蜂越冬期和生长期虫瘿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解剖,调查虫瘿内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生活史和行为特性。【结果】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有3种优势天敌,均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长尾小蜂Torymus sp. 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现,产卵于无性虫瘿内,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广肩小蜂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产卵于无性虫瘿内,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金小蜂1年发生3代,越冬成虫4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有性虫瘿内,第1代成虫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将卵产于无性虫瘿内,第2代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结论】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优势天敌为长尾小蜂、广肩小蜂和金小蜂,可作为栎空腔瘿蜂幼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蜡梅营养器官解剖学结构的结果表明:蜡梅芽具有芽鳞;蜡梅具有典型的异面叶,表皮角质层较厚,表皮具有表皮毛,气孔多集中在下表皮,为平行列型;栅栏组织由两层细胞组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高,主脉维管束呈列状排列,木纤维和韧皮纤维较发达;蜡梅根的初生木质部导管数量多、口径大,髓部为木质部占据;次生根周皮增厚;幼茎木质部含有较多的导管,茎中韧皮纤维和髓部发达;老茎的维管束紧密排列连成环状,茎的每个突起部位都有成团的韧皮纤维;蜡梅解剖结构特点说明腊梅与其山林干燥、寒冷的生长环境相适应,具有耐旱性及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三种槭树叶的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槭树叶的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复叶槭、五角枫和挪威槭3种槭树叶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种槭树科植物的叶片总厚度、叶片表皮气孔密度和栅栏组织密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复叶槭<五角枫<挪威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3项指标均差异显著,且大小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虫性顺序是一致的。而叶柄木质部与韧皮部厚度比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挪威槭<五角枫<复叶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此指标差异极显著,且大小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虫性顺序是相反的。此外,3种槭树科植物叶片表皮及主脉韧皮部中的内含物与植物的抗虫性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拟酸雨溶液喷洒法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深山含笑幼苗在不同pH值(2.0,3.0,4.0,5.6(对照))的酸雨溶液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叶面积、苗高、根长等)和叶片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H<3.0的酸雨溶液严重抑制幼苗的生长,植株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大量的苗木出现死亡;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叶表皮及叶肉细胞结构均受损或坏死。与对照相比,pH≥3.0的酸雨溶液处理对苗木的伤害较轻,可见性伤害症状不明显,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仅表皮细胞受损。从生长指标来看,pH≥3.0的酸雨溶液对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呈正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毛竹材细胞壁纹孔的形态、结构和分布排列等特征,揭示维管束组织细胞间的纹孔通道,为竹子生长发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竹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毛竹竹条经树脂渗透、树脂固化、组织消化和清洗干燥等处理后,获得单个细胞铸型和空间范围内多个细胞连接的立体铸型网络。结合毛竹切片扫描电镜图像,研究导管、薄壁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纹孔特征以及细胞间纹孔对的连接和分布特点。【结果】毛竹后生木质导管纹孔具明显的纹孔缘结构,并呈较高的选择性分布,即靠近维管束几何中心位置一侧的导管壁上往往密集分布大量纹孔,而另一侧纹孔则十分稀少或基本没有。导管铸型上,纹孔口和纹孔膜分别为0. 9~2. 7μm和1. 1~3. 8μm;维管束内存在小导管且相互间以具缘纹孔对连接;维管束内薄壁细胞纹孔比基本组织中的数量多、孔径大,紧邻木质部导管的薄壁细胞,其纹孔分布尤为密集;纤维细胞上纹孔稀疏分布,纹孔小、纹孔道狭长,纤维状管胞上分布有具缘纹孔;维管束内细胞间由纹孔对进行横向和纵向连接,并进一步形成流体移动的空间网络。【结论】树脂铸型法可直接展现纹孔立体结构,客观反映特定流体在竹材内部的扩散或渗透路径,适用于毛竹材细胞壁纹孔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杨楔天牛生活史的观察和多处防治试验的总结,从选择适宜的作用林分和作业时间,正确识别有虫虫瘿和确定上剪部位,妥善处理剪下的虫瘿,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周边林等方面阐述了人工剪虫瘿除治青杨天牛技术要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青杨楔天牛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合欢种皮结构对吸水的影响。【结果】合欢种子的种皮具有不透水性,采用始温60、70、80℃的热水浸种处理均能有效解除其硬实性,但种子生活力随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欢种子呈不规则的扁椭圆形,种皮坚硬,黄褐色,背腹面各有一条向外突出且长轴与种子侧缘平行的椭圆形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椭圆形棱是种皮表面的一道较宽的裂痕。合欢种子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种子表面有许多大小、形状及深度不同的裂缝。种孔和种脊紧闭,种脐被致密的蜡质所覆盖,维管束由种脐开始平行于种皮表面向其深处延伸。热水处理后,种孔开启,种脊处细胞开裂,种脐处的蜡质减少。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解除硬实性后,种子各部位均可吸水,但子叶末端区域的吸水量始终最低。吸水4h时,种脐部位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后中间部位吸水加快,吸水至24h,种脐部位和中间部位的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子叶末端部位,该差异趋势一直保持至种子吸水饱和。苯胺蓝染色发现,种皮有3种吸水途径:水分最先由种脊进入种皮并沿其内的维管束移动;随后种孔和种脐处也有水分进入;水分还可以透过表皮层,但没有继续向内穿过栅栏层进入种子内部。TTC染色发现,种子的胚根端最先吸水并被染成红色,随后水分由胚根端向种子另一端即子叶末端迁移,在同一水平位置水分由子叶侧缘向中间渗透。【结论】解除合欢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是始温70℃的热水处理5min。种脊是合欢种子的初始吸水部位,随后水分也由种孔和种脐进入种胚,并由胚根端向子叶末端迁移。种皮的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表面的蜡质层和填充于种皮维管束中的蜡质可能均与合欢种子的硬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尾小蜂的产卵习性,虫瘿生成能力,不同类型虫瘿的产生过程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产卵于竹株换叶后,新萌生小枝(芽)的基部节间内,刺激寄主使被产卵部位组织增大膨大形成虫瘿;竹长尾小蜂必须产卵于竹广肩小蜂已形成的虫瘿中。幼虫孵化后杀死竹广肩小蜂幼虫,占居虫瘿,继续取食虫瘿内壁组织完成其生活史。因此,竹长尾小蜂是寄食于竹广肩小蜂虫瘿内的,故该虫并竹子害虫,而是竹广肩小蜂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8.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其开展各项科学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分类、遗传多样性、协同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