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构建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原核表达体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成熟肽的cDNA序列,将该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A,构建重组质粒pRSET-mGH,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结果]革胡子鲶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序列全长534 bp,编码1个由1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分子量为20.28 kDa,等电点为5.93。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7.41 kDa,主要以非可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高达细菌沉淀蛋白总量的36.8%。[结论]该研究为革胡子鲶生长激素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同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7种鲶形目鱼类GH基因序列同源比较结果表明,7种鲶形目鱼类间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平均为92.4%,大口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8.5%,革胡子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为89.4%。并据此构建了鲶形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与鲶形目鱼类传统的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本地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及其杂交个体F1的血清转铁蛋白(Tf)的多态性。结果表明,3种鲶鱼均出现2个Tf区域,即Tf一区和Tf二区,革胡子鲶在一区的表达量最高,且没有缺失现象;3种胡子鲶受3个等位基因控制,本地胡子鲶出现4种表现型,革胡子鲶与杂交个体只有2种表现型,Tf杂合体基因型均大于纯合体基因型;血清铁浓度:革胡子鲶>杂交个体>本地胡子鲶,铁饱和度:革胡子鲶>本地胡子鲶>杂交个体。说明革胡子鲶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更能适应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4.
陈成勋  王晓梅  樊振中  戴伟  王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37-14439,14445
[目的]分离纯化革胡子鲶体表粘液抗菌肽,并分析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对高密度养殖的革胡子鲶体表粘液中的抗菌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纯化,并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经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得到2个洗脱峰,经检测这2个洗脱峰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抑制作用最强,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作用次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对同种菌而言,洗脱峰2的抑菌效果强于洗脱峰1。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洗脱峰1显示3条蛋白主带,并以9.5kD的蛋白含量最高,而洗脱峰2中所含蛋白的分子量应小于4.1kD。[结论]为探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革胡子鲶的抗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水产饲料添加剂和抑菌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革胡子鲶的经济养殖技术,重点阐述了革胡子鲶饲养管理的饲料来源,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源克隆结合RACE的方法从大菱鲆(Scophthal mus maximus)肝脏中克隆了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全长cDNA(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994074)。大菱鲆hepcidin基因cDNA全长778bp,包含有1个27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长90氨基酸的前体肽。将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的成熟肽序列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用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显示在29ku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出现,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约占总蛋白的26%。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与GST抗体相识别。这些结果表明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成功实现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7.
革胡子鲶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又名埃及胡子鲶,是一种优良的热带鱼类.革胡子鲶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等优点,尤其是它无肌间刺,人们称之为"无刺鱼".我国已加入WTO,革胡子鲶具有诸多的加工优势,用其制作的生鱼片、软包装罐头等食品在国内外市场较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条件下,对革胡子鲶幼鱼对本地胡子鲶残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体重比例不同的两种幼鱼,本地胡子鲶的死亡率会随着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两种胡子鲶的幼鱼大小达到一定比例时,死亡率就会随比例的增大而变小.(2)放养密度高低、是否有充足饵料对日死亡率影响显著.(3)温度和光照对革胡子鲶的残杀行为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4)有无遮蔽物对革胡子鲶的残杀行为影响很小.说明高密度养殖、是否有充分的饵料、温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是导致胡子鲶幼鱼发生残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光照会诱发和促进残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莲藕田养革胡子鲶每亩(1亩=1/15公顷)莲藕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革胡子鲶500~600公斤(每条鱼重0.5~1公斤);如饲养到位,革胡子鲶产量高达800公斤。莲藕田养革胡子鲶鱼亩总产值一般0.9万~1.2万元,纯利5000~6000元。⒈藕田整备和莲藕的栽植养革胡子鲶的藕田应选水源充足、排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罗非鱼越冬池投放一定量的革胡子鲶进行保种和春季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罗非鱼和革胡子鲶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76%和90%。革胡子鲶经春季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孵化,受精率为85% ̄92%,孵化率为80% ̄82%。当年苗种经养殖,年底出塘规格500g左右,具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革胡子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表达谱,本研究利用Primer 5软件设计扩增革胡子鲶MHC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qPCR评估。结果显示:引物MHCF1-MHCR3在qPCR扩增时,融解曲线为单一尖锐峰;标准曲线分析显示:引物的扩增效率为99.3%,R2值为0.998。上述结果说明该对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满足了qPCR扩增的要求。本研究为革胡子鲶MHCⅠ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革胡子鲶庭院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革胡子鲶又称埃及胡子鲶,鲶形目、胡鲶科、胡鲶属;原产非洲尼罗河流域。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于养殖,肉质细腻,是大众喜食的鱼类;在农村利用庭院空闲地养殖革胡子鲶,养殖水体小,便于管理,放养密度大,产量高,是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1 生态习性 1.1 形态特征。革胡子鲶体表光滑无鳞,体长,头大宽扁而坚硬,头背部有许多成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胸鳍具硬棘;圆形尾,尾鳍铲状;具有发达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背  相似文献   

13.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万亩稻田养殖基地进行稻田饲养革胡子鲶(又名埃及胡子鲶),经过150天饲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商品鱼450千克、稻谷550千克(因开挖鱼沟,比正常稻田播秧减少10%)。稻田饲养革胡子鲶,可充分利用稻田特定的生态环境,把动、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养殖,生产无  相似文献   

15.
莲藕田养革胡子鲶(Clurisa Leather),每亩(667m^2下同)产莲藕2000-2500kg、革胡子鲶500-600kg(个体重0.5~1kg);如饲养管理得好。革胡子鲶产量可高达800kg。莲藕田养革胡子鲶每亩总产值9000~12000元,纯利5000-6000元。  相似文献   

16.
总结日光温室大棚革胡子鲶集约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包括棚室建造、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内容,分析其养殖效益,以为科学养殖革胡子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革胡子鲶成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浪底水库进行的革胡子鲶成鱼网箱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由于大水面的理化特点,培养出来的革胡子鲶肉质鲜美,食用价值高,而且推迟了销售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条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条件方法。[方法]革胡子鲶消毒后用含有肝素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采用RP-MI1640全培养基进行体外全血细胞培养。通过对革胡子鲶血液的细胞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及加入时间、低渗时间及温度等各种条件的筛选,建立起较成熟的革胡子鲶全血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试验方法。[结果]5 ml培养基中加入0.2 ml全血,26℃下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6 h加入终浓度0.1μg/ml秋水仙素,低渗35 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结论]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荧光原位杂交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庭院养殖革胡子鲶,是指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坝、水凼及田边土角修建小鱼池,精养革胡子鲶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就我地近几年广大农户的成功养殖经验,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