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母猪瘫痪是以产前或产后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性疾病。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或产后10~30天。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极易发病。仔大、产仔多、过度肥胖的母猪,生产前后容易发生麻痹性瘫痪。多因圈舍狭小,母猪产前运动不足,长期睡卧,胎  相似文献   

2.
母猪瘫痪的发病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是以产前产后母猪四肢运动丧失或者减弱为特征的一种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性疾病.可分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缺钙引起的瘫痪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当会终身瘫痪,并降低母猪的生殖能力。通常,母猪缺钙多发生在怀孕期间或产后,其原因是饲料中的含钙物质不能满足母猪的摄取需求。一般母猪在产前以及产后对钙的需求量要大于平时,所以产后和产前如果没有在饲料中增加钙会钙物质摄取不足,易瘫痪。本文介绍了母猪缺钙的症状以及瘫痪后的诊治方法,供养猪者参考。1母猪缺钙性瘫痪的病因1.1怀孕母猪缺钙病因  相似文献   

4.
雏禽的选择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是母猪在产前产后,以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钙磷等缺乏或比例不当。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1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产后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嗜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  相似文献   

5.
贾振岭 《中国猪业》2011,6(9):28-28
产仔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母猪产后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下面对母猪瘫痪病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母猪生产瘫痪又称生产麻痹、乳热症或风瘫(俗称"软骨病")是发生在围产期的一种急性代谢病,可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几天,但多发生于产后。母猪多发生于产后2-5天,但以产后数小时发病最多。母猪生产力越高发病率越高,胎次多的老母猪和初产母猪易发,经产母猪发生机率低,散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多,专业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少,母猪产后瘫痪比产前瘫痪的数量多。1发病原因1.1饲料问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截瘫和产后瘫痪。截瘫多是后肢不能起立 ,是一种引起神经机能失调的疾病。发病原因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钙磷供给不足或不平衡。缺钙多磷 ,产仔多的高产母猪在哺乳后期营养和钙盐不足也会引起截瘫 :产后血糖、血钙骤减和血压降低易造成瘫痪 :在怀孕期间饲料营养缺乏、过度瘦弱或者运动量不足 ,关养在狭窄栏圈、长期晒不到阳光、缺乏维生素、脑神经和脊椎受伤、炎症和中毒等均会引起瘫痪。母猪产后 2~ 5天发生急性瘫痪的 ,其症状是四肢不能站立、严重的侧卧、四肢伸直。如产前和哺乳后期发生的瘫痪为慢性过程 ,开始时多卧地…  相似文献   

8.
<正>产后母猪瘫痪又称产后风,是产后母猪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产后母猪站不起来,轻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可治愈,重者失去种用价值而遭到淘汰,从而给生猪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实践产后母猪瘫痪:1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1.1由于大部分母猪饲养在定位栏里,不能正常运动,使母猪接触光照较少,导致母猪产前缺乏足够的运动和光照而造成母猪钙磷吸收过少。1.2由于母猪产前、产后日粮中钙磷不足或日粮中钙磷比例  相似文献   

9.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是母猪在产前产后,以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钙磷等缺乏或比例不当.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阐述了母猪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方法,通过2起典型病例分别介绍了母猪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的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方法即西药治疗以补钙补糖和对症处置为治则;中药治疗分别以八珍搜风汤和中兽医民间验方治疗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同时采取加强患猪护理,调整优化母猪日粮营养构成、适当增加妊娠母猪运动量和日光浴等综合措施,取得较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母猪瘫痪是以产前或产后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又分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又叫产后麻痹)。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多发于春、秋、冬等寒冷潮湿季节。目前在养殖场和散养户猪群中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母猪瘫痪的发病原因、症状,提出了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治疗方法和治疗体会,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是在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1发病时间与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  相似文献   

13.
分析母猪产后瘫痪,与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衡、环境不良应激的刺激、母猪及胎儿因素的影响、物理性损伤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在介绍母猪产后瘫痪发生的基础上,就诊断和综合防治此病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母猪产前产后由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应急处理、产后护理不当等种种原因,致使母猪常常发生或继发产前产后不食、厌食,顽固性便秘,跛行以及产后无乳少乳、产褥热、瘫痪、脱肛、产后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或异常分娩、死胎、畸形胎等多种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猪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疫病预防及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瘫痪是兽医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母猪的泌乳性能,还会导致母猪死亡。笔者根据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情况,分析了此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母猪瘫痪是一种常见病,母猪的怀孕后期或分娩后,突然知觉丧失和后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俗称为"软骨病"),引起该病的病因不定,大多是由于日粮缺钙、磷或钙磷比例失调,母猪在产前瘫痪影响仔猪生长发  相似文献   

17.
母猪瘫痪是一种常见病,母猪的怀孕后期或分娩后,突然知觉丧失和后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俗称为“软骨病”),引起本病的病因不定,大多是由于日粮缺钙、磷或钙磷比例失调,母猪在产前瘫痪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容易引起产死胎或弱胎,初生仔猪体重偏轻,产后瘫痪发生母猪泌乳力下降,影响仔猪生长。多年来本人在基层接诊68例,治愈64例。母猪瘫痪只要及时治疗,如无并发症的一般很少死亡。  相似文献   

18.
母猪瘫痪是母猪产前或产后以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一种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性疾病。患病母猪主要表现为腰部麻痹、拐腿及瘫痪现象。  相似文献   

19.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三十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20.
母猪生产瘫痪多见于初产母猪--新培育的母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至产后1个月内,有的母猪产后几天就发生腰部麻痹、瘸腿和瘫痪现象.母猪生产瘫痪可导致缺奶、少奶,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仔猪成活率降低、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