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剖析北京市雷击人身伤亡事故相关特征,根据1957—2015年北京市雷击人身伤亡事故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雷击伤亡相关特征。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雷击人身伤亡事故共65起,雷击死亡47人,受伤96人,人员伤亡比为2.04:1,平均每年伤亡2.42人。雷击伤亡事故在4—9月均有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7月最多(比例为32.31%)。雷击伤亡事故空间分布主要在北京市中部和东部,按区县统计东城区最多,与这里旅游场所较多、人员较为密集有一定关系。20世纪90年以后,雷击人身伤亡事故增长较多,且雷击伤亡事故郊区开始多于城区。雷击场所主要分布在开阔地带,所占比例43.08%,其次分别为建构筑物、树下、山上、农田、水域。雷击类型直接雷击最多,所占比例52.31%,其次分别为接触电压、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长城和首都机场近些年发生雷击事故较多,需重点关注。同时利用1959—2012年雷暴日分布做了时间和空间对比,时间分布相对一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最后根据雷击人身伤亡事故特征,研究提出一种方便安装、有效避雷的装置,以保护户外场所人员防雷安全。  相似文献   

2.
探究2000—2015年间酉阳县土地利用演变特征规律及地理生态过程,为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图谱理论信息学探究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区不同地类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比例分别为86.79%、88.54%、86.13%和85.86%,林地占据一定优势地位。3个时序单元的主要图谱单元类型及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涨势和落势图谱中,林地涨势面积最大,占新增面积比例的38.67%,草地落势面积最大,占萎缩面积的比例为38.03%。该研究为今后酉阳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现代桥梁雷击灾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春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224-229
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选取最合适的雷击灾害防御方案,是防止和减少因雷击桥梁产生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防雷的重要前提,借助安徽省气象局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2006—2013年逐日闪电数据,应用IEC 62305规范以及GB/T 21714国家标准,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大桥进行雷击灾害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人身伤亡损失风险主要由直接雷击大桥导致的接触、跨步电压和物理损害引起;经济损失风险主要由直接雷击大桥导致的物理损害以及直接雷击和邻近雷击导致的大桥内部系统故障引起;比较大桥在无LPS、LPSⅢ和LPSⅡ三种设定方案下雷击灾害风险值,确定针对马鞍山长江大桥最优化的雷击防御方案二来降低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值。该风险评估部分成果在马鞍山长江大桥建设中得到实际应用,项目达到防雷要求并暂未出现雷击灾害事故。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对河北省发生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而后根据测定序列重新设计引物扩增病毒样品DNA-A的近全长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A1-F/R引物从采集的4个病毒样品中均扩增得到大小约为645bp的特异片段,DNA-A全长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4个病毒样品的全长为2781-2782个核苷酸,共编码6个ORFs。基因组比较发现,4个样品DNA-A与山东、上海、浙江、安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报道的TYLCV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9.0%以上,并与美洲、非洲及欧洲报道的TYLCV同属一个大的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北省采集的4个病株样本均为感染了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所致,而且极有可能同属于TYLCV-Israel株系的分离物。  相似文献   

5.
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HMW-GS等位基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77份来自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育种单位的高代品种(系),以及部分种质资源和国外引进资源,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它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的组成。结果表明,Glu-A1位点,共检测出1、2*、N三种亚基类型,其中以1亚基的频率最高达到49%,其次为N亚基为44.77%,二者占总品种数的94.22%,2*亚基的频率最小。在Glu-B1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最丰富,共检测出8种变异类型,其中以7+9和7+8为最多,分别为38.99%和36.10%,其次为14+15,为12.64%,其它等位亚基所占数目较少。在Glu-D1位点共检测出四种等位类型,其中以2+12亚基类型为最多占44.77%,其次为5+10亚基占33.94%和4+12亚基占19.49%。对各亚基组合的分布,检测出43种组合。其中以N,7+8,2+12在各品种中所占频率为最高,其值为12.64%,其次为N,7+9,2+12,占9.39%;1,7+8,2+12,占7.94%;N,14+15,4+12,占5.42%,其余亚基类型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6.
云南竹林蝽次目昆虫种类与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竹林害虫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和查看标本,对云南竹林半翅目蝽次目昆虫进行了统计和区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竹林半翅目蝽次目昆虫有9科64种,其中以缘蝽科最多,为29种;其次为蝽科23种。蝽次目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仅5种为东洋区-古北区共有,1种为东洋区-古北区-新北区和非洲区共有;在中国动物区系中,均在西南区有分布,其次是华南区和华中区,分别占51.6%和48.4%,其他区也有一定分布;在云南动物区系中,以南部边缘中、低宽谷区为主,占87.5%,其次是滇西南中山宽谷区,占50%,其他区也有一定分布。云南竹林半翅目蝽次目昆虫具显著东洋区特征和本区域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7.
伴随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的不断涌现,暴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IS技术,对德阳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做了定量化研究。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议法相结合,通过建立德阳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体系包含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项指标,以保证评估的合理性。[结果]经分析,将德阳市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五类风险区域,并就较高和高风险区域存在的潜在灾害易发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针对地形复杂、人口虽稀少地区和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两类,在暴雨洪涝灾害时提出不同对策建议,帮助有效规避暴雨洪涝灾害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8.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1981—2013年西藏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西藏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0—2013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西藏旱季和雨季的干旱及重旱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东南部旱季干旱频率较高,西部雨季干旱频率较高;而旱季和雨季的重旱频率高的地区都在中、东部;20世纪90年代旱季干旱和重旱发生频率最高,21世纪初雨季干旱和重旱频率最高。对西藏不同区域干旱强度演变情况分析表明,各区域1981—2013年旱季和雨季干旱强度变化都不一致,总体来说,沿江一线和东部地区变化相对稳定,南部边缘变化相对较剧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云南小麦生长期自然降水亏缺率时空分布,提供干旱灾害防御和节水灌溉技术支持,利用1972—2016年45年云南115个站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小麦需水量和降水亏缺率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降雨量年际变异大,需水量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为136.4 mm,平均需水量为290.9 mm。45年中有87%的年份在小麦全生育期自然降水不足,其中特重度缺水比例占21%年份。在拔节、孕穗需水关键期和抽穗开花需水临界期,降水亏缺率大,小麦处于特重度缺水状况。降水亏缺率空间分布显示,全省115个小麦种植县,有87.1%的降水亏缺率大于50%,降水亏缺率达到70%以上的占到35.3%。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辽宁省的农业经济效益,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以2001—2014 年农作物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和GIS 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近14 年玉米、水稻、大豆、油料和蔬菜5 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 年辽宁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增加16.97%,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加17.30%和15.85%,且粮食作物始终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较大比例,大致为77.50%。(2)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0.54%,种植比例逐年上升,水稻种植面积减少79.6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33.4%,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4.73%,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63.36%。增加的地区集中在沈阳、铁岭、锦州等辽宁中北部地区。(3)通过对辽宁省各市5 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GIS 空间分析,发现其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玉米、水稻、油料和蔬菜的种植结构呈现出以沈阳为中心向西、北辐射的分布特点,大豆的种植区域主要集聚在大连和沈阳。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事故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雷击途径和方式,认识雷电致灾规律,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针对2014年7月1日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镇某养殖场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统计分析雷击时间段内该区域闪电定位资料;根据滚球法判断养殖场是否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计算牲畜位置处跨步电压和养殖棚雷电静电感应电压。通过逐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牲畜遭旁侧闪络和接触电压致死。雷电的静电感应在金属棚上产生高电压,由于金属棚的支撑钢架结构未做接地,感应电荷释放通道不顺畅,与地面存在电位差,发生旁侧闪络,以及当牲畜接触到钢结构后,高电位通过牲畜向地面释放,致使牲畜死亡。最后提出了对应的防护措施和方法,减少或避免以后类似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500 kV line and taking 500 kV transmission line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calculate lightning strike outage rate (including return stroke and lightning shielding failure) using regulation method, outage rate of return stroke using travelling wave method, and outage rate of lightning shielding failure using EGM. By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the calculating fesults, weakness of insulation and the area of easy to striking are found out,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ing measure is brough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bigger gradient of lightning higher return stroke tripping, and in regulations result of accounting return stroke tripping is more closed to practical experience, accounting shielding failure rate exists obviously defect, and in EGM accounting shielding failure rate have take much factor, result is more close to practic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北京地区闪电气候特征,选取2009—2016年该地区ADTD探测资料,对闪电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时间分布、闪电强度、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等。结果表明:该地区8年间共发生闪电155567次,负闪和正闪分别占90.0%和10.0%,前期和后期相比,总闪频次降幅接近30.0%,但正闪频次增幅高于36.1%。夏季是北京地区闪电的高发季节,占全年闪电数量的82.1%左右,和该地区主汛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地区负闪电流强度分布比较集中,而正闪电流强度分布相对分散,平均强度为-33.9 kA和63.5 kA,与历史统计结果相比均有所增强。利用IEEE工作组推荐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更能客观反映该地区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高于0.99。  相似文献   

14.
程萌  陈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157-162
为了掌握雷电发生规律、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菏泽地区2007—2013年地闪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菏泽地区地闪主要受下垫面影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水体附近地闪密度较大。地闪时分布呈多峰状,2个最大的峰值出现在5时和11时左右。负地闪的雷电流强度分布和总地闪的吻合度很好,地闪密度和强电流分布高值区一致,分布在东明县南部和曹县西北部。  相似文献   

15.
杨春明  马林  曹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9):155-160
为减少因闪电带来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研究安徽省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应用。采用Excel、Origin和Surfer软件作为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安徽省逐日闪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地区以负闪为主;闪电月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单谷型,暖季多冷季少,闪电次数集中发生在盛夏7月,6—9月为闪电集中发生时段;日变化上,正、负闪的2个高峰值时段分别出现在01—03时和15—17时,14—18时是一日当中对流性天气最集中时段;闪电强度变化特征表现为暖季高冷季低,月平均闪电强度46.2 kA,正、负闪电月平均强度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高于30 kA的正、负闪电出现概率走势一致,正、负闪电强度值主要集中在0~30 kA之间;空间分布上,年平均闪电强度和密度高值区多发生在平原、丘陵和山区交接地带,也是安徽地区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同时,利用闪电资料和雷暴日数的关系,得出适用于安徽省16个地市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对指导本地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旻  刘波  陈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6):110-115
为进一步加强云闪分布特征分析,增强对雷暴云内物理过程的认识,利用2015—2017 年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贵州省闪电特征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云闪还是地闪,均以负闪为主;闪电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闪电最少,闪电月际分布主要为单峰型,仅冬季Z比率大于1;闪电主要发生时段为16 时至次日凌晨2 时,Z比率与全闪频数随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8;全省闪电密度整体呈西高东低趋势,年均闪电密度为5.07 次/(a ·km2);云闪主要发生在高度2k~7 km,全年云闪高度呈下降趋势;雷电强度主要分布在5k~45 kA,平均陡度为7.34 kA/μs。本研究有利于对闪电特征开展更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同时对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警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湖南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与云地闪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园  洪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115-120
为了找出湖南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与云地闪特征以及关系,利用湖南省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湖南省周边地区闪电特征及其与雷达回波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及周边地区云地闪分布具有明显时间分布不均特征,大多发生6、7、8月,月初和月末为高峰期,日分布呈双峰值变化,主峰在16:00—17:00,次峰在20:00—21:00,17:00左右日均频数最高,对应雷电灾害最为严重。雷达回波面积及强度与云地闪频数及强度存在明显对应关系,云地闪频数越大,强度越强,则雷达回波面积越宽,强回波出现几率越大。大于50 dBz雷达强回波中心形成前15 min到30 min时间内,一般都有云地闪发生。雷达回波位置与闪电发生区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雷电灾害状况及其农村防雷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为了摸清重庆雷电灾害(简称雷灾)的现状、时空分布及农村地区的雷灾成因与防治对策,本文在重庆市34个代表站1998~2008年共11年的雷灾数据的基础上就雷灾现状、时空分布及农村地区发生环境、灾害受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初步结果:①重庆雷灾次数与区域雷暴日数基本一致,呈一年高一年低或两年高一年低的趋势;②雷灾多发生在城市,其事故数量及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农村;③重庆的雷灾密度中心有两个:即主城及其以东相邻地区,黔江和秀山;④雷灾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占92.7%),户内是主要发生环境,雷灾死亡数与死伤数之比户外远高于户内;⑤农村地区雷灾的经济损失、数量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电气设备、建筑物上表明了直击雷和雷电波入侵是雷灾的主要途径;⑥针对该市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防雷对策。  相似文献   

19.
Using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is the developing tide for main 500 kV configuration to reduce line holding ground, so analyzing it's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s important to extend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in ultra high voltage network.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500 kV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is studied with EMTP and EGM. The statist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back stroke by considering the randomness of working voltage's phase when lightning stroked the top tower. The result is that the line lightning protection level is different when the working voltage of conductor is different. It also improved the EGM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wind speed when analyz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shielding failur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are given that wind speed has effects on the protection angle and the rate of shielding failure by using the program to calculate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