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申山  杜忠潮  杨尚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64-11266
依据库兹涅茨系数、阿鲁瓦利亚指数、收入不良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等指标,对咸阳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市城镇居民收入的阶层差距、行业差距和所有制差距都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2.
朱政  王征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201-204
通过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作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以泰尔指数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978-2008年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农村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加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伴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会增加其消费,而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减慢.  相似文献   

3.
首先描述了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现状,然后以2005-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与收入相关性强;自2004年以来城镇居民居住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增加的居住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城镇居民居住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消费需求是城镇居民的刚性需求;城镇居民居住基本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不同收入户居住消费差距缩小;中国城镇居民对居住的消费需求已经由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居住质量得到了提高。最后提出了缩小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确立科学合理的居住消费理念、加大调控力度,抑制住房投机行为、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旭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24-226,276
运用DIF-GMM模型对2010—2019年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基础设施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当着力实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均在逐年提高,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均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布两极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巨大差距将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收入分布两极分化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31-133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由于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收入渠道的不断增多,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扩大态势,这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基于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构建了城镇居民收入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影响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进杰 《甘肃农业》2006,7(8):39-40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努力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逐步形成低收入和高收入阶层所占比例均较小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8.
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37-5639
通过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的分析,指出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剖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及其成因,并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城乡加权法"和"分层加权法"测算了宁夏居民收入总体差距,从城乡收入差距及城镇、乡村内部收入差距对总体差距的影响、城乡差距在区域间的表现、城镇内部差距、农村内部差距等方面测算、分析了宁夏居民收入差距构成,从行业差距、不同职业差距、不同文化程度差距等方面测算分析了宁夏城镇内部差距。提出了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山川区域差距等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鹏  严帅  徐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04-7206
在财政收支与城乡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长期来看,财政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收入则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并且对各地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收入差额两个方面新疆与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差距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阐述了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4-2019年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SGMM模型,对地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继续推行土地财政模式能否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路径,而对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正U型”,表明再推行土地财政模式可能继续拉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土地财政拉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地级城市土地出让金额占城市预算收入的比重每提高1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增加1.3 %。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通过地级城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建议地级城市通过控制土地财政规模以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再扩大,并逐步探索创新与改革土地财政模式,加快完善中国式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与共享机制,有序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2003~201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税收安排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最低,中部较低,西部最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宏观税负、个人所得税以及消费税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房产税的增加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通货膨胀、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程度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并受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较大。南疆地州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而北疆地州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小。总体上,新疆各地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尤其是南疆4地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据灰色预测的结果显示,2015年阿克苏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的城乡居民的绝对差额将会持续拉大,分别达到10882元、12870元、9811元和12743元。  相似文献   

17.
张吉庆  喻科  何伦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509-6511,6515
根据新疆历年统计年鉴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变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城乡居民收入差额变动、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4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指出自然地理条件、城乡隔离、教育投入差距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是导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感觉派作家通过感觉化叙事将现代化大都市“上海” 作为人的现代性生存境遇和生命存在的象征来书写,而刹那主义叙述或空间化展述是其感觉化叙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新感觉派小说中,人物不再持守乡土中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性或历时性的生存方式,而是困守在狭窄的都市化空间形式,作家们以此描写现代都市的瞬息万变、紊乱不堪的生活秩序,捕捉人物刹那的生存感受去发掘生命的存在性。这种创作取向与存在主义的“此时此地此我”的生存观相通,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正是存在焦虑和生存的荒谬——现代人普遍的生命感受,在这样的共时态的生命感受中时间意识被虚化和消解。刹那主义叙述或空间化展述体现出人感觉世界和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标示出艺术存在与生命存在的同形同构,更传达出生命存在无所依持的不安定思绪。作家们所做的就是用“感觉”来把握那种不能为理性(现实主义反映论)所认知的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大的可能就是贫富差距.为了缩小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文章通过分析找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支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和政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农业的弱质性导致农民增收困难五个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为黑龙江省政府制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提供相...  相似文献   

20.
王育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14-9916
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差值法对基尼系数进行探究,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运用集中率和贡献率将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在各分项收入中进行具体分解,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在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分配的均衡程度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从而揭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