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家禽40余年养殖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温度对家禽育雏期至关重要,温度管理对育雏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进鸡以后的饲养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育雏期家禽的六大生理特点 1.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刚出生雏鸡较成年鸡体温低2℃~3℃,10日龄左右雏鸡体温能够达到成年鸡体温,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技能趋于完善,7~8周龄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 肉鸡的生理特点 1 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出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体温略低2~3℃,至10日龄才能达到正常成年鸡体温(41℃),3周龄左右调节机能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一、雏鸡的生理基础 1.2 周龄以内的雏鸡的体温较青年或成年鸡低3℃左右, 约39℃~40℃(成年鸡正常为40.0℃~42.0℃)。因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不全,加之雏鸡绒毛稀短,皮肤薄,保温御寒机能弱,因此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雏鸡体温时,必须依靠人工给予适宜的环境温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1~2日龄的幼雏,由于体内存在卵黄,能暂时提供所需的营养,因而在2日龄以内的雏鸡可不给予全价料。以后由于卵黄逐渐被吸收,加之雏鸡的迅速生长发育(每周增重2倍左右),因此在这期间应提供充足的适  相似文献   

4.
<正>鸡属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40~42℃左右,比一般哺乳动物要高。尤其是刚出壳的雏鸡,由于绒毛稀短,机体保温能力较差,因而其体温低于成年鸡1~3℃(一般为39℃左右),约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才渐趋完善,机体产热能力增强,绒羽脱换,新羽长出之后体温才能达到恒定的成年鸡体温。如果环境温度适宜时,鸡体能自行调节体内温度,使之保持相对恒定。但在寒冷和酷热的环境条件下则不能很好的适应,因此必须给鸡体提供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 商品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育雏期头3周要求育雏舍的温度较高,在30℃以上。刚孵出的小鸡,体温低于成年鸡31℃,而且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10天后才与成年鸡体温接近。雏鸡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舍内必须维持较高温度,这样便于雏鸡正常采食、活动。1~2日龄的雏鸡环境温度可达35℃,以后每周降低3℃,到5周龄舍内温度维持到20℃。  相似文献   

6.
1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低2~3℃,10~20日龄时才达到成年鸡体温,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温度初生雏鸡体温一般比成年鸡体温低2~3℃,10日龄后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一般为40.3~41.5℃,京海黄鸡10日龄前不能完全根据自身产热调节体温,需要通过环境温度来调控体温。因此10日龄内环境温度对于雏鸡来说至关重要,对京海黄鸡而言前10天保温区的温度应为35~36℃的高温育雏的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控制糊肛的发生,而且提高育雏质量和成活率,以后随着周龄的增  相似文献   

8.
正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成年鸡的质量、生产性能等。对蛋鸡养殖户来说,要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培育出优质的雏鸡。掌握雏鸡的生理特性,充分发挥本身潜力①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鸡的体温为38~39.5℃,4日龄时开始缓慢上升。因此在进雏鸡时第一天室内温度不能低于37℃,在一周内不能少于35℃。雏鸡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8周龄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能力。所以在3周内必须有保温措施,8周内环境温  相似文献   

9.
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温度称低限致死体温。1日龄雏鸡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为16.2~16.6℃.8日龄为16.6~16.8℃,2周龄为19.0~20.4℃,而成年母鸡为22.7~23.5℃。由此可见,鸡的日龄越小,对低温的耐受力越大,但御寒力则正好相反,如成年鸡能在零下50℃的环境下耐受1小时,而1日龄雏鸡对10℃环境的暴露无耐受力,尤其在食物不充分时,15℃便是1日龄雏鸡的致死温度。如果温度县诼渐下降.即使25℃环境.也能使雏鸡致死。  相似文献   

10.
<正> 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大约4日龄后开始增高,到7~10日龄才达到正常体温。幼雏的绒毛保温性能差,因此,育雏的头1周需要较高的温度(约32~34℃)随着周龄的增加,绒毛脱换,育雏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张刚 《北方牧业》2004,(20):18-18
雏鸡体温凋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了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中国家禽》2012,34(19):58-59
与成年鸡相比较,雏鸡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对雏鸡的良好生长发育具有特殊意义. 1 初生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环境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4日龄开始有所上升,10日龄才接近成年鸡的体温,长羽慢者往往要推迟到15日龄.15~20日龄后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温状态.说明雏鸡的许多生理活动还依赖于环境温度的支持,所以,外界环境温度对雏鸡的反应是十分敏感的.生产中常出现由于温度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障碍,消化道疾病发生及瘦弱雏鸡的增加等.  相似文献   

13.
(一)生理特点1.鸡的正常平均体温为41℃,比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高。雏鸡体温略低(约为38℃),大约4日龄才开始升高,7~10日龄达到正常体温,但绒毛的保温能力差。因此,育雏时需要较高的温度,第1周为33~35℃,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完善,6~7周龄换上羽毛,才有一定的保护能力,所以,此时脱温最好。2.鸡没有汗腺,因此鸡不耐热。所以在饲养鸡的过程中,应特  相似文献   

14.
1雏鸡特点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芷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工厂化的发展,养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整个养鸡育雏工作中,保证雏鸡生长发育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1 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刚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 ℃,3日龄后逐渐上升,约在10日龄后体温与成年鸡相同,3周龄以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环境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  相似文献   

16.
雏鸡是指0~6周龄的幼鸡。育雏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雏鸡抗逆性差、死亡率高等,在管理上要求比较高,所以育雏又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应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性差。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鸡低,只有39℃,10日龄时才达到成鸡体温,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完善。据此,在育雏期尤其是育雏前期给雏鸡提供外源温度是至关重要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它与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消化吸收、残余蛋黄的吸收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17.
1 雏鸡特点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92年至 1995年 ,建湖县畜禽良种场每年 2月从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引进父母代罗曼蛋鸡 5 0 0 0套 ,育雏成活率达 99 2 %~ 99 5 %。其成功的经验与掌握适宜的温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 :适宜的温度是培育雏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严冬或早春季节 ,室内外温差较大 ,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雏鸡在 2周龄前对温度相当敏感。首先 ,雏鸡出壳后 ,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 3℃左右 ,而且刚出壳的雏鸡 ,因蒸发潮湿的绒毛 ,需耗其体温。其次 ,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差 ,刚出壳的雏鸡 ,全部覆盖绒毛 ,防寒能力较差 ,雏鸡的个体小 ,而散热表面积相对…  相似文献   

19.
鸡的体温与热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有独特的体温与热调节机制和规律,这些机制和规律是由其独特的解剖生理学和行为特点所决定的。1鸡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与体温变化规律1.1鸡体温与热调节机能发育鸡的体温与热调节机能发育较早,体温恒定调节中枢发育是从胚胎时期就开始,出壳后虽不完善,但可以由绒毛覆盖来补充。在孵化期,鸡胚的温度超过37℃,刚出壳的雏鸡只有30℃,以后升高,在最适宜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白来航鸡出壳12h体温39~40℃,10日龄40.3℃,20日龄达到40.9℃,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30日龄41℃,成年鸡体温平均41.5℃。出壳雏鸡绒毛潮湿,蒸发散热量大,使刚出壳雏鸡体温下…  相似文献   

20.
提高鸡成败的重育雏成活要因素之一。率,是关系到养为此介绍一些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创造条件是基础:1.温度。育雏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平稳,控制在20~24℃内,不可忽高忽低。育雏器(保温伞等)中的温度在1~2日龄时为35℃;3~7天龄时为35~32℃;2周龄内为32~29℃;3周龄内为29~27℃;4周龄内为27~21℃。2.湿度。育雏室内空间相对湿度,一般在雏鸡10日龄内为65%,10日龄以后60%,20日龄以后55%,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季节、饲养情况和雏鸡体质而适当调整。3.通风。舍内通风不良会影响雏鸡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