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的性别控制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在人工授精前通过对X精子与Y精子分离以控制性别;二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以控制性别;三是通过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1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两条为性染色体即X、Y染色体,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动物胚胎为XX型。由于Y染色体只在公牛才含有,因此,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类别就决定了奶牛的性别。X精子与Y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根据精子的形态、DNA含量、比重、膜电荷、抗原性、体积等差异,实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家畜性别控制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家畜性别控制如能得到解决,就可能迅速扩大母畜群,加快家畜繁殖和改良速度。成熟的卵子只具有 X 性染色体,而精子则有 Y 和 X 性染色体。当 X 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受精卵将发育为雌性。如 Y 精子与卵子结合,  相似文献   

3.
牛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科学家们对精子及早期胚胎进行性别控制及性别鉴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将牛性别控制的途径、方法和结果作一概述。1 性别控制的途径 目前有两条途径,即胚胎移植时的性别鉴别和人工授精时的性别控制。1.1 胚胎移植时的性别鉴别 目前最为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检查性染色体组成来鉴别性别,性染色体只能从处于分裂的细胞中看到。各种家畜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如牛的染色体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形态一致,很难区别,而另外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与常染色体不一样,其鉴别相对较容易。雄性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胚胎…  相似文献   

4.
遗传学研究证明,动物和植物细胞均具有一定形态和数量的染色体。这些细胞染色体中,仅有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着性别。在雄性为xy,在雌性为xx。由于生殖细胞形成时的减数分裂,所以性染色体也只有一个,即卵子中只有一个x染色体;一部分精子中含有一个x染色体,另一部分含有y染色体。胎儿的性别,是在卵子受精成为合子时由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决定的。带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  相似文献   

5.
奶牛XY精子分离的性控繁育及推广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性控繁育的概念即用性别控制的方法进行繁殖育种,是性别控制和繁殖育种的简称。目前,关于奶牛性控繁育的热门话题就是XY精子分离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流式细胞精子分离仪将公牛的X精子(雌性精子)与Y精子(雄性精子)分离,是真正从生公生母的内因———基因、性染色体的角度出发,来实现性别控制的。目前X精子分离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据美国XY公司报道,奶牛性控冻精配种产母率在90%以上,10787头青年母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53%。国内报道,产母率达到92%,受胎率达到49%~68%,平均50%以上。目前XY种畜(天津)有限公司已经引进XY公司的技术和设…  相似文献   

6.
家畜性别控制,是畜牧兽医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之一。性别控制如能解决,对畜牧业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家畜的性染色体组型,雄性为XY,雌性为XX。故雄性所产生的精子有含X-染色体的X-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Y-精子之分,而雌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子。若X-精子和卵子结合,则产主雌性;Y-精子  相似文献   

7.
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生产中人们希望母牛多产母犊以加快奶牛群的扩繁速度和提高牛群的产奶量,因此对奶牛性别控制的研究就成为了奶牛繁殖科研工作者所关心的课题。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将奶牛种公牛的精子通过精子分离仪使含X、含Y染色体精子得到有效的分离,将分离后得到的X精子进行分装冷冻制成冻精细管,进行奶牛的人工授精,从而使母牛怀孕产母犊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1奶牛性别控制的途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有以下3种不同途径,饲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性别控制技术加以实施,以提高经济效益。1.1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另外2条为性染色体。由于Y染色体只有公牛才含有,因此,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类别就决定了奶牛的性别。X精子与Y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如X、Y精子在体积、密度、电荷、运动性和DNA含量、表面抗原等方面,从而为分离精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X和Y精子的分离再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有效地达到性别控制的目的。1.2胚胎移植前对胚胎…  相似文献   

9.
家畜有雌雄两性之别。雌畜卵巢产生的含有 X 性染色体的卵子与雄畜睾丸中产生的含有X 性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发育成的是雌性个体,与含有 Y 性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发育成的是雄性个体。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性别的称做性别决定.卵子受精后开始分裂,发育成长为具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个体,其中的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生产中人们希望母牛多产母犊以加快奶牛群的扩繁速度和提高牛群的产奶量,因此对奶牛性别控制的研究就成为了奶牛繁殖科研工作者所关心的课题.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将奶牛种公牛的精子通过精子分离仪使含X、含Y染色体精子得到有效的分离,将分离后得到的X精子进行分装冷冻制成冻精细管,进行奶牛的人工授精,从而使母牛怀孕产母犊的技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  相似文献   

11.
翔宇 《山东饲料》2010,(9):32-32
奶牛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的手段进行干预,使母牛按照人们的意愿繁殖出特定性别后代的技术。 正常奶牛产母犊率为32.4%至46.2%,对畜牧业生产而言,奶牛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母牛产奶,所以这严重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而随着胚胎移植等繁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对奶牛生母犊的控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控制主要有3条途径:一是在人工授精前通过对X精子与Y精子分离而控制性别;二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以控制性别;三是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现综合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性控精液是通过XY精子分离仪,将种公牛精液中携带X染色体的雌性精子与携带Y染色体的雄性精子分离而得,真正从生公生母的内因——性染色体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奶牛的性别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牛的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很快,但是要获得理想的移植效果,还须尽早地确定胚胎的性别。目前,能够确定胚胎性别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性染色体鉴别性别,而性染色体只能从处于分裂的细胞中看到。各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固定不变的。家牛的染色体数为60,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形态一致,很难区别,而另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与常染色体不一样,很容易鉴别。雄性胚胎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胚胎则为XX型(见图)。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的性别由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奶牛的所有卵子中仅含一种性染色体——X-染色体;而公牛的精液中却有两种精子:X-精子与Y-精子。每次受精只有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  相似文献   

15.
家畜胚胎性别鉴定是家畜胚胎移植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性别控制主要采用两条途径,即X精子与Y精子的分离和胚胎性别的鉴定。在前者尚未取得完全成功的情况下,胚胎的性别鉴定已成为性别控制的主要途径。家畜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移植已知性别的胚胎,控制家畜后代的性别比例,能加快优良母畜的繁殖进程,促进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 将马、驴的XY精子分离,以根据人的愿望进行性别控制。 二、理论根据 马、驴性别是由精子中所含性染色体决定的,即X染色体决定雌性;Y染色体决定雄性。根据前人和作者的研究和观察,精子的运动有两种方式:一为沿其纵轴旋转着向前(自转),并在液流中形成圆弧状的运动轨迹;二为逆流而上。与此同时作者还观察到精子的自转向前运动,又分顺时针和反时针的两种,因此精子在稀  相似文献   

17.
<正>在奶牛养殖中,养殖户希望多产母牛犊,所以,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性别控制是指母牛通过人为地干预而繁殖出人们所期望性别后代一种繁殖新技术。奶牛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是指将牛的精液根据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精子的DNA含量不同而把这两种类型的精子进行有效分离后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别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繁殖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是指通过对精子或胚胎的性别鉴定以达到调控子代性别的目的。目前,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精子控制法和早期胚胎性别控制法等。文章主要介绍了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优缺点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探讨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性别的有效控制对显著提高优质奶牛的繁殖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奶牛性别控制有效方法、实际应用加以综述,主要介绍精子的流式细胞分离技术,性控精子应用准确率达92.3%以上;奶牛早期胚胎性别PCR鉴定,准确率达1009/5,通过环境控制对奶牛性别的影响并不显著,目前性控精子的应用是最理想的性别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0.
性别控制是指人为干预动物的正常生殖活动.使动物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来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新技术,而精子分离是控制动物性别的诸多手段中比较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对X-、Y-精子分离的生物学基础、常用分离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并着重阐述了免疫法分离性控精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