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七里海河蟹头部和胸部成一体.体长约5.4cm、宽6cm左右,体背有圆方形的背甲,是比较坚硬的甲壳,呈墨绿色;腹部灰白色,较扁平,分七节,其形状雌蟹呈圆形,雄蟹呈凸起的三角形,所以雌雄蟹又俗称为“圆脐”和“杈脐”或“尖脐”:在额部的两侧,有一对有柄的复眼。其眼柄分两节,一长一短.使眼柄有时直立起来,有时可横卧在眼窝里  相似文献   

2.
1994年夏季,作者在长春首次进行扣蟹养殖试验。共投放三期蟹苗2.5kg,约6000只。出池时,回捕扣蟹6.4kg,回捕率为6.1%,扣蟹平均体重为18.5g/只。文中对养殖扣蟹的投饲,清塘,蟹池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9,(19):17-17
去年.由于遭遇经济危机导致蟹市一片惨淡.不仅价格被“腰斩”.众多经销商的销量也不及往年一半。但今年蟹市有望回暖.一些销售商的货源已被预订不少。在水产市场及一些大卖场中100克规格的母蟹每公斤均价为70元左右.150克公蟹每公斤价格也达到了36元.较去年阿期上涨10%左右。业内人士表示.  相似文献   

4.
一、黑鳃瘸:发病高峰在7~10月,主要为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一20%,死亡率较高。1.症状:病蟹鳃丝发黑、发暗,严重时全部发黑,鳃丝残缺不全,末端坏死,鳃丝上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病蟹爬上岸或水草上,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者几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渔场螃蟹养殖户于利忠在多年的螃蟹养殖中.总结出一套螃蟹雌雄立体分养经验.去年他养殖的螃蟹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到82千克.回捕率达到98%.其中雌蟹重量达到100.180克/只.雄蟹重量达到155~255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螃蟹重量、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大连南部沿海日本Charybdis Japonica),6d括japonica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等形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可分为两种体色,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体质量为28.93~72.87g,头胸甲长为3.70—5.65cm,头胸甲宽为5.25~7.30cm,抱卵量为16.11~55.12万彬只;体色灰绿的“花盖”体质量为18.09—90.88g,头胸甲长为3.20—5.45cm,头胸甲宽为4.59—7.73cm,抱卵量为9.58~60.63万粒/只。抱卵“赤甲红”的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花盖”(P〈0.05)。“赤甲红”平均抱卵量、生殖力、单粒卵质量的平均值均高于“花盖”,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体色蟹的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均呈正相关,“花盖”的各相关系数均大于“赤甲红”,二者抱卵量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赖永铅 《福建农业》2012,(10):30-30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大闸蟹或螃蟹,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蟹类,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该蟹以投喂一般的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养殖成活率可达92.8%,饵料系数0.8,经5—6个月的饲养可长芏175—125克/只,目前市价为70一90元/公斤左右。由于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快,品质好,市场价格高,因而养殖利润高,是很有养殖发展前景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蟹苗俗称“大眼幼体”.是第五期蚤状幼体经过脱皮变成大眼幼体的.它有一对复眼附着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眼窝处故而得名。大眼幼体是培育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早期幼蟹的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渔技员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并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分养高产技术。2010年.邱海波采用这一套技术养殖河蟹667平方米(1亩1水面产量达130.3公斤.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达120-180克/只.雄蟹重量达160-250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单只重量、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小高层住单间,温度舒适,吃喝不愁,等待蜕壳换甲。”这是山东省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滨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宅蟹养殖基地螃蟹的“新生活”。30平方米左右的养殖室,4排排列整齐的养殖箱,每排有10层高,每1层都有很多小抽屉,打开抽屉,就会看到活泼警觉的梭子蟹。“这些养殖箱我们称为‘蟹宅’,每组‘蟹宅’占地近0.9平方米,可养殖100只蟹。”北海  相似文献   

11.
大淖海总面积166.7hm^2,2002年5月投放辽河蟹种1350kg,规格6.3g/只,9月开始捕捞成蟹1450kg,出池成蟹规格97.0g/只,增重达15.4倍。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供推广养殖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二、强化苗种管理首先对外来苗种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当地扣蟹养殖和早繁苗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河蟹养殖的回捕率。其次,在河蟹的放养模式上.改变了过去每亩放苗3000~5000只的密放粗养,采用稀放精养,每亩放养1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700只和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当年幼蟹1000只。  相似文献   

13.
河蟹蟹权病和蜕壳障碍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晖 《农家致富》2009,(15):44-45
1.发生与危害 蟹奴病义称臭虫蟹病。其病原是一种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寄生虫.长约2~5毫米。厚约1毫米,扁平,圆枣状,绿豆大小,乳白色或半透明。它在形态上高度特化.成虫是已完全失去了甲壳类特征的甲壳类寄生虫。蟹奴寄生于河蟹之后,一部分露在宿主体外.呈囊状.  相似文献   

14.
盘锦市农林牧技术服务中心、盘锦市土肥工作站和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成“稻-蟹-鳅生态农业”。在不增加稻田养蟹投喂饵料的情况下增收一部分泥鳅.提高了生态系统饵料转化率和生态效益。亩产无公害水稻609公斤.无公害河蟹31.6公斤.无公害泥鳅9.7公斤.实现了稻,蟹.鳅“三丰收”。比单作稻田增加利润464元.比稻-蟹田亩增.加利润68元。  相似文献   

15.
蟹种培育的关键是控制好规格,规格过大,性早熟的蟹种比例大,影响养殖成活率;规格过小,养成的商品蟹偏小,市场价格低,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生产上需要培育成规格为每只重5~10克的“扣子蟹”。因此,在蟹种培育过程中,要采取控制和促长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该项试验是针对近年来在河蟹养殖中幼蟹(扣蟹)性腺早熟提出的研究课题。根据顾景龄等“河蟹生长规律及性腺早熟控制的研究”证明:幼蟹性腺早熟的主要原因是6月至7月底期间,幼蟹蜕壳过频,生长过快所致、为控制幼蟹的性腺早熟,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利用“休眠”控制其早熟的养殖方法,并于1993年6月至9月30日,在天津宁河县试验林场6. 67hm2的河蟹精养池塘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在 6月 10日至 8月 5日期间,停止投饵、换水,使幼蟹进入休眠状态,8月5日以后,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并严格控制水质,到9月30日,幼蟹平均个体重达 23.9 g,与对照组平均体重25. 7 g相近似,试验组早熟率不超过 4%,而对照池(3.33 hm2)几乎全部早熟。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控制幼蟹早熟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业》2011,(24):23-23
一排排整齐的鸽笼内.饲养着一只只白色的鸽子.60多岁的沈明凤正在给鸽子添加饲料,上千只鸽子在笼子里或进食或“散步”。这是季市镇季两村本两组庆祥鸽子养殖场每天上演的一幕场景。  相似文献   

18.
讲到吃大闸蟹,绝对是一种季节性的享受,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其“圆”、“尖”指的是蟹脐(底部),母蟹蟹脐呈现圆形并有横纹相间,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那么,究竟大闸蟹怎么样吃才最好?  相似文献   

19.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trenscpeek Bigtlow)又名玉蕈、斑玉蕈、海鲜菇、蟹味菇、假松茸等。真姬菇味鲜肉啄.口感极佳.具有独特的蟹香味,有蟹味菇之美称,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说。同时,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等独特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  相似文献   

20.
黄油蟹是粤港等地近年新兴养殖和食用的名贵蟹种,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价钱更是国产众蟹之冠。黄油蟹堪称为粤港等地的独特珍贵养殖品种和海鲜食品。黄油蟹生长在咸淡水域交界地区,要养此蟹也必须在这样的区域。目前多见于香港流浮山海域、珠江口流域,尤其是东莞市虎门太平(本湾)以及顺流而下的深圳市后海湾海面。但养育生产季节通常只在农历五月末至八月中旬(公历为9月中旬)的短短两三个月,为“当造”季节,亦是供应市场和食用黄油蟹的最佳时节。所以要养育黄油蟹在时间上必须抓得很紧。黄油蟹的前身是膏蟹,全属青蟹雌性,其外表与膏蟹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