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秀华  林述光 《新农业》2005,(11):47-47
六、灌水 杨树栽植后立即浇水1次.以保证成活,浇水后苗木周围培土堆.或者覆盖地膜。杨树造林后第1~2年.适时浇水可以使幼树茁壮生长,浇水效果可以影响到以后多年。一般每年浇水3—4次。要视多年的降雨量和降雨量的年分布来安排灌水时间。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09,(11):33-33
肥水管理:活棵后干湿相间,垄土以潮为主,以利根系生长和发棵,干旱天气,灌半沟水配合浇水,浇好后排除余水。如遇到多雨天气,沟系要畅通,雨停水干。果实膨大期需灌水追肥一次.667平方米用复合肥30千克加碳酸氢铵15千克结合灌水进行沟施,灌水追肥后以通风为主,降湿度,控病害,同时要作好防冻准备,  相似文献   

3.
正一、及时灌水1.挖穴灌水穴灌分普通穴灌和埋草穴灌。与地面直接浇灌相比,采用穴灌的水分利用率可提高3~5倍,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普通穴灌是在树冠滴水线下挖3~5个20~35厘米深的穴,每穴灌水10~15千克,待水渗入土壤后,再将土壤回填到穴内,同时铲草覆盖。下次继续在原穴位灌水,每2~4天灌水1次。埋草穴灌是在树冠滴水线  相似文献   

4.
五、涌流灌溉 1.涌流灌溉的特点及节水作用 涌流灌溉又称波涌灌溉或间歇灌溉。它是按一定周期断续地向灌水沟(畦)供水,逐段湿润土壤,直到水流推进到灌水沟(畦)末端为止的节水型地面灌水方法。其灌溉水流不是一次灌水就推进到灌水沟(畦)末端的,而是灌溉水在第一次供水输入灌水沟(畦)达一定距离后,暂停供水,然后过一定时间后,再继续供水,如此分几次间歇反复地向灌水沟(畦)供水的灌水方法。 涌流灌溉较传统地面沟(畦)灌具有灌水均匀、灌水质量高、田面水流推进速度快、省水、节能和保……  相似文献   

5.
正霜降过后,天气逐渐寒冷。在冬季来临前掌握果园防冻技术,对于护树、丰产有重要作用。1.冻前灌水土壤上冻前,浇1次防冻水,要浇足浇透。土壤上冻后,则不宜再灌水,以免加重冻害。树体内充分吸足和储存大量水分,能减缓冬季树体内水分的散失。提高土壤湿度,能改善果园小气候,减少或避免幼树抽条、抽干或死亡。对成龄果树来说,浇足防冻水,对翌年果  相似文献   

6.
3月下旬至4月上旬1.撤除防寒物在冬季为抵御严冬给草莓覆盖的防寒物应在开春土壤解冻后撤除,并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3月下旬土地解冻后,第二次在4月10日前后。撤除防寒物时,要用花铲或窄锄轻轻地铲,露出草莓苗即可,要防止碰伤苗子。2.清除落叶草莓在撤除防寒物之后,待土壤稍干,要将畦内残存的枯蔓、烂叶清除,并集中烧毁或进行堆沤,以防止病虫蔓延。4月至6月1.追肥并灌水在草莓返青露芽至开花前,要灌施1次腐熟的稀薄人畜粪尿或菜枯等其他有机肥,并随后浇1次透水,以便为草莓开花、结果提供更充足的养分。2.松土追肥,并灌水之后,待土地稍干,…  相似文献   

7.
研究行走式补灌对盐碱地膜草覆盖下油葵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补灌对提高油葵出苗率具有关键作用;第2次补灌有利于油葵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补灌3次处理的面积产量较补灌2次、补灌1次和对照分别高0.1%,87.3%和225.4%;由于第3次补灌时降雨量较多,没能起到明显作用.当灌水定额为45m3/hm2时.0~20cm深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较灌水前提高约10%,完全可以满足油葵生长;而对20 cm以下的土壤水分基本没有影响.经方差分析表明,灌水次数对油葵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新植树的管理 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前促后控。前促,即在7月15日前,加大肥水用量,促使树体加快生长;后控,即在7月15日以后,要控肥、控水,达到抑制树体生长,尽多形成花芽,保障产量。施肥:当新梢长到15厘米左右时,开始追速效化肥,并与叶面喷肥交替进行,土壤追肥每株约40—50克尿素,叶面喷肥为0.2%尿素或0.4~0.5%磷酸二氢钾,每10~15天1次,连续2—3次。如果定植时底肥充足,当年8月份以后到扣棚前不再追肥。灌水:7月15日以前应视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7月15日以后至落叶前,停止灌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土壤供水能力和作物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春小麦总耗水量明显增加,土壤储水消耗量相应减少,覆膜土壤储水高于露地栽培,同时,植株性状发育优于露地,产量也得到提高,增幅在8.3%~18.3%,不同灌溉制度对春小麦产量结构与产量有显著影响,灌1次水以孕穗期,灌2次水以拔节期和扬花期,灌3次水以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灌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内蒙古平原灌区土壤结构差,犁底层厚及干旱缺水造成的玉米根系下扎困难,对深层土壤水分、养分吸收困难等问题,本试验对深松和灌水次数调控下玉米根系结构进行了研究,设置深松灌水1次(SI1)、深松灌水2次(SI2)、深松灌水3次(SI3)和深松灌水4次(SI4)四个处理,以常规浅旋耕灌水3次(RI3)和常规浅旋耕灌水4次(RI4)为对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和灌水次数可以提高根系长度,以灌3水时根系长度增加程度最大,增加了30.22%;深松和灌水次数可以增加深层土壤的根系干重和耕层土壤的根系表面积,根系干重和根系表面积分别在灌2次水和灌1次水达到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4.88%和25.97%。  相似文献   

11.
以阳坡为主,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对限量灌水造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限量灌水通过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幼苗建成,可促进幼苗早期萌发、成活及生长.覆盖对灌水有增进作用,其中地膜覆盖优于土壤覆盖.但与阳坡相比,阴坡灌水量较高时存在例外.表明阴坡造林以少灌为宜,而阳坡造林可适当多灌.幼苗根系深度以及叶片含水量与其地上部分的生长相一致.灌水使得根系向下延伸是幼苗成活及稳定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1.豁沟渗灌。用犁播.可按行距要求,第一犁开沟下种,第二犁将豁起的土覆盖第一犁沟的种子后.将犁沟留作灌水沟?如用机播,可靠播种沟另开灌水;沟。灌水时,从灌水沟引水灌溉,灌水沟引水灌溉,通过傍渗作用湿润播种沟的土壤及种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2006,(1):10-10
1.覆盖秸秆(草)。冬前在旱地小麦行间,每667m^2撒施300-400kg麦糠、碎麦秸或其它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腐败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旱地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据测定,免耕麦覆盖草比未盖草的中午12时土壤温度有所下降,夜间24时和早晨8时的土壤温度均高于未盖草田,表现为散热速度慢、保温时间长、昼夜温差小,对越冬麦苗抗寒防冻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乐县不同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对春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地面覆膜栽培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对春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灌3次水、每次灌水量1 500 m3/hm2的产量最高,为11 018.52 kg/hm2,但比灌3次水、每次灌水量1 200 m3/hm2仅增产2.6%,差异不显著。从节水的角度来考虑,在生产中建议海拔2 000 m以下的地区推广灌3次水,海拔2 001 m~2 850 m的地区灌2次水,每次灌水量均为1 200 m3/hm2。  相似文献   

15.
<正> 合理灌水 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浅水勤灌,增温促早熟,一般可保持水层4~6厘米。乳熟到黄熟期,由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为了提高地温,应采取间断灌水的措施,即浅灌达2~3厘米水层,再任其自然落干,待无水时再浅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温,可  相似文献   

16.
旱期覆盖的保墒效应及对秋大豆出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后的半个月内,稻草覆盖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20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不覆盖自理平均增加2.6%,从插种到出苗的5天中,覆盖土壤的表层含水量保持在24%以上,比不覆盖处理提高6.7%,大豆出苗率达到80%以上,不覆盖处理表土含水量迅速下降,大豆不能出苗,覆盖处理与出苗后不再覆盖的处理相比,成活率提高21.1%,植株高度,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冬灌是增加土壤墒情,充分发挥土壤蓄水作用,春旱冬抗的基本措施。为保证冬灌质量和效益,冬灌应坚持“四要三不要”。   1.要翻后灌不要翻前灌 翻前灌水,因冬季气温低蒸发慢,土壤水分过多不利耕翻。翻后灌水,能提高土壤渗透能力,增加土壤蓄水力。经过冬季冻融作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变松,养分得到释放。   2.要冻前灌不要冻后灌 冻前灌水,灌溉水可以全部渗入土壤中,蓄存起来。同时,冻前灌水又可提高地温,延缓土壤结冻,有利宿根作物安全越冬。朝阳地区土壤结冻一般在 11月下旬开始。所以,冬灌最佳时期应为 10月下旬到 11月中旬。   3.要采用毛渠畦灌,不要大水漫灌或串灌 大水漫灌或串灌,不仅浪费水资源和能源,而且灌溉不均匀,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田间作畦通过灌水毛渠进行畦灌,能提高灌水速度,保证灌溉质量。畦的大小因土壤种类性质不同而异,一般粘质土或壤质土或表土结构不良土壤,畦宽可为 4~ 5米、长 20~ 30米,砂质土或表土松疏地块,畦要小些,宽 2~ 3米、长 10~ 20米为宜。   4.灌后要及时耙耢 待灌溉水全部渗入土壤中而地表发白,就可及时耙耢疏松土壤,消除土壤裂缝,以利保墒。此外,通过耙耢还...  相似文献   

18.
1.施肥灌水五味子喜肥喜水,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移栽后及时灌水有利于缓苗,成活后保持土壤湿润,干燥时要及时灌水,上冻前灌1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秋季上冻前施一次腐熟农家肥。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农家肥5~10公斤。追施方法: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2.搭架五位子是藤本植物,须缠绕在其他支持物上生  相似文献   

19.
培育壮株防病 一是科学平衡施肥,防止植株徒长;二是合理灌水,大棚灌水应选用微灌,做到勤灌、少灌,灌水时间应安排在晴天的上午,灌水当天要尽快恢复地温,一般要封闭棚室,使气温迅速提高,以气温促地温,当地温回升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避免病害发生;三是加强中耕松土,要勤中耕、浅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型佳蔬——儿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抗旱①覆盖抗旱。树盘还没有覆盖的果园,立即用稻草或杂草对树盘进行覆盖,厚度约10厘米~15厘米。②出现旱情,及时灌水佗荛水)抗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