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鳝体内寄生虫主要为毛细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毛细线虫的感染率为18.6%~76.2%,平均54.2%,感染强度为1.2~5.1,平均4.3;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27.9%~86.5%,平均70.8%,感染强度为6.8~22.3,平均17.1,两种寄生虫对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随黄鳝体长的增大而增大.新棘衣棘头虫和毛细线虫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但其寄生对黄鳝的肥满度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 ( Pallisenfis celatus ) 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棘衣棘头虫吻突较小,吻钩呈牛角状,表面光滑无痕,基部粗大,尖部指向体部后方;新棘衣棘头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中央没有消化道。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机械挤压作用非常明显,寄生部位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部分肌肉层消失;同时新棘衣棘头虫也受黄鳝肠道挤压,与黄鳝肠道黏膜接触段严重变形,部分虫体表面与黄鳝肠道黏膜紧密接触,难以区分。【结论】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初期感染,吻突的吻钩起重要固定作用,随着虫体的生长,其局部体表与黄鳝肠道组织融为一体,吻突失去实际作用而缩回棘头虫体腔内。  相似文献   

3.
<正>寄生虫疾病是毛皮动物常见的消耗性疫病,可引起死亡。毛皮动物寄生虫比较多,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鞭虫、球虫等,寄生于肺的肺丝虫病及寄生于眼的眼线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为癣虫、螨虫、体虱、跳蚤和蜱等,血液寄生虫有焦虫、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体内寄  相似文献   

4.
<正>寄生虫疾病是毛皮动物常见的消耗性疫病,严重时可引起毛皮动物死亡。毛皮动物的寄生虫比较多,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鞭虫、球虫等,寄生于肺的肺丝虫及寄生于眼的眼线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为癣虫、螨虫、体虱、跳蚤和蜱等;血液寄生虫有焦虫、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体内寄生虫是寄生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黄鳝寄生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北沿黄渔区黄鳝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6种寄生虫,其中隐藏新棘虫感染率最高(55.78%),其次是鳝锥体虫(29.65%)、胃瘤线虫(18.09%)和幼旋尾线虫(8.04%),而毛细线虫和鳗鲡独孤吸虫感染率很低。隐藏新棘虫的感染与黄鳝体长相关,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1997—2002年对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幼虫和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高且感染强度较大,并随地区、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这几种寄生虫在黄鳝种群内呈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系数分别为k棘=0.1519、k胃=0.1748、k锯=0.1782。黄鳝的肥满度与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强度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其回归方程为M =7.6× 10 -9L3 .3 83 0 ;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的尾不断增长 ,即感染较多棘头虫的黄鳝所占比例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组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棘头虫的种群平均丰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隐藏新棘头虫虫体寄生于鳝肠后部,使黄鳝食欲下降,身体瘦弱,肛门红肿,大量寄生时黄鳝出现自咬和挣扎现象,严重时引起肠穿孔导致死亡。隐藏新棘头虫的中间宿主为劳氏剑水蚤、泥鳅。防治隐藏新棘头虫的常用方法:用生石灰或强效杀虫灵杀灭中间宿主;每50千克饲料拌阿苯达唑1克或肠虫清25克,连喂6天,同时全田泼洒90%晶体敌百虫溶液,使水体药物浓度达0.2毫克/千克;将苦楝树根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黄鳝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养殖黄鳝疾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黄鳝常见病,如痉挛症、梅花斑状病、发热病;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如锥体虫病、隐鞭虫病、黑点病、航尾吸虫病、棘头虫病、毛细线虫病、细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烂尾病、水霉病;体表寄生蚂蟥;出血病。  相似文献   

10.
一、危害生猪生产的主要寄生虫病 调查表明,危害生猪生产的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肺线虫、胃圆线虫、棘头虫、姜片吸虫5种,体外寄生虫有疥螨、血虱2种。  相似文献   

11.
蛭形巨吻棘头虫传播媒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蛭形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是寄生于猪小肠的大型寄生蠕虫,俗称钩头虫(简称猪棘头虫),亦常寄生于人.以常尖锐、坚韧的吻钩牢固而深入地附着于肠壁上,使固着部位发炎,坏死、溃疡和形成豌豆大小的结节,使猪的生长发育受阻,肠管不能作肠衣,甚至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而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此虫我省各地均有.武陟、郑州、许昌、遂平四地猪的感染率为6-18%.目前尚无驱此虫的特效药,故调查其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种类,摸清其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猪体内、外寄生虫分多个种类,文章主要介绍了寄生在肠道内的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寄生在支气管的后圆线虫,通过了解其病原、症状与病变,采用民间土法良方进行预防和治疗,也可以达到控制本病的效果。1食道口线虫病食道口线虫病是由食道口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猪的结肠中引起的线虫病。病原包括有齿食道口线虫:虫体乳白色,口囊浅,头泡膨大,雄虫的大小为8~9 mm×0.14~0.37 mm,交合刺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隐藏新棘虫在黄鳝消化道内的的寄生情况,并对未感染与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食道0%、胃8.3%、前肠57.4%、中肠16.7%和后肠17.6%,隐藏新棘虫主要寄生在前肠内.感染隐藏新棘虫后,不同体长组黄鳝干物质与粗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粗灰分与粗脂肪含量下降且差异显著,感染隐藏新棘虫对黄鳝的营养价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几种寄生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7~2002年对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幼虫和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高且感染强度较大,并随地区、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这几种寄生虫在黄鳝种群内呈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系数分别为k棘=0 1519、k线=0 1748、k吸=0 1782。黄鳝的肥满度与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强度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鳝体内寄生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明寄生虫对黄鳝的危害,对黄鳝消化道内三大类寄生虫棘头虫门、复殖吸虫纲和毛细线虫属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寄生虫感染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生态位宽度与其感染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各类寄生虫的生态位宽度大小具有季节性更替现象.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与各类寄生虫的种群密度有关,但只有当各寄生虫种群密度均达到一定阈值,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才与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各类寄生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寄生的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收集到的畜禽寄生虫标本,经过鉴别分类,并参照有关记载的资料,汇集成“山西省畜禽寄生虫名录”。本名录列入吸虫纲6种,绦虫纲(包括幼虫)14种,线虫纲59种,棘头虫纲1种,鞭毛虫纲1种,孢子虫纲16种,蜘蛛虫纲22种,昆虫纲17种,分属8纲136种体内外寄生虫,分别寄生于猪、黄牛、骆驼、绵羊、山羊、马、驴、骡、鸡、兔、犬、共11种宿主。  相似文献   

17.
(1)从省内15个市县的95头猪体内检出有十二种蠕虫: 吸虫一种: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絛虫二种: 猪囊尾蚴 Cysticercus cellulosae (有钩絛虫 Taenia sclium L, 1758) 细颈囊尾蚴 Cysticercus tenuicollis (胞状絛虫 Taenia hydatigena Pallas, 1774) 线虫八种: 猪蛔虫 Ascaris suum Gocge, 1782 有齿结节虫 Oesophsgostomum dentatum Rudolphi, 1803 长尾结节虫 Oesophagostomum Iongicaudum Goodey, 1824 短阴后圆线虫 Metastrongylus pudendotectus Wostokow, 1905 长刺后圆线虫 Metastrongylus elongatus Dujardin, 1845 圆形蛔状线虫 Ascarops strongylina Rudolphi, 1819 六翼泡首线虫 Physocephalus scxalatus Molin, 1860 猪毛首线虫 Thichocephalus suis Schrank, 1788 棘头虫一种: 蛭形巨吻棘头虫 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Pallas,1781 其中华枝睾吸虫、有齿结节虫、长尾结节虫、短阴后圆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和蛭形巨吻棘头虫六种尚为在我省猪体内检出的首次报导。 (2)记载了这十二种虫体在省内的地区分布,并分别统计了它们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 (3)分析了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结果间的关系。(4)对检出的几种虫体作了较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度量、描画及照相。  相似文献   

18.
正猪大棘头虫病是由少棘科、巨吻属的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全国多地都有存在,在辽宁省散养猪多发,规模化猪场猪少发,本病还可感染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猪大棘头虫病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猪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内含有幼虫——棘头蚴,被中间宿主——金龟子或蛴螬(甲虫的幼虫)吞食后,棘头蚴逸出,穿过其肠壁进入体腔中发育为棘头体,  相似文献   

19.
猪鞭虫病又称猪毛尾线虫病.是毛尾线虫寄生于猪盲肠而引起的体内寄生虫所致的一种肠道线虫病,主要危害仔猪。该病分布广泛。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长期以来一直影响养猪业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珂 《现代农业》2003,(4):34-34
黄鳝驱虫长得快黄鳝消化道内常寄生着许多棘头虫和毛细线虫,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在每100千克饲料中加无异味的驱虫药阿苯达唑片1-2克.现配现喂.在加工配饵前先将药物研成粉末,溶于适量的水中,再分别配入饲料中,每日定点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