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杉木人工林的3个生长性状—断面积、胸径和材积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断面积性状与材积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断面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断面积性状与胸径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断面积平均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和胸径平均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材积性状与胸径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材积、材积连年生长量和胸径平均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复测角规样本估计蓄积生长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规是一种效率高的测树方法。但用常规角规方法测林分蓄积生长量,在前后两期计数木相同的情况下,断面积生长量为0;如前后期计数木不同,则每相差一株计数木,对单位面积断面积和蓄积的生长量影响颇大。这种跳跃式变化往往不符合林分生长实际,从而影响这一方法的推广采用。为此,曾提出过许多其他用角规测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可概括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方法,其前后两期都计数的保留木对林分蓄积生长量贡献很小,其断面积生长量为0,蓄积生长仅是形高生长。保留木断面积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人工林小黑杨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2 m×5 m、4 m×5 m、4 m×10 m)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边材年轮数差异不显著,而湿心材年轮数差异显著;栽植密度对边材宽度影响不大,而对湿心材宽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边材面积和湿心材面积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小黑杨边材、湿心材宽度及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但湿心材增加得更快.湿心材比例为60%~68%,且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总体而言,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湿心材生长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量垂直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6年用定位测量方法研究了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Ⅰ-69/55)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量垂直分配的影响和主干、侧枝生长量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旷地与人工林树干生长量分配趋势不同,前者树冠以下主干生长量较大,而后者的大生长量集中在冠部;人工林树干直径增量以地径处最大,向上逐渐变小,从枝下高处又开始增大,直到冠部。冠部树干直径增量一般都大于枝下干部,且呈波动式起伏;断面积与材积增量的分配,以树干基部较大,向上逐渐减小,随着修枝高度的上移,上部材积分配比额增大;侧枝生长影响主干上下生长量的分配,侧枝断面积增加1cm~2,可使分枝部位上下断面积的差值扩大0.7cm~2左右。修枝对调节树干的直径材积生长量分配有显著作用。可以促进树干上部直径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5.
应用思茅松人工林解析木所获的基础数据,建立了其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的Logistic曲线回归方程:y=202.134/(1 45.92 e-0.5101 t),依据此回归方程的几何特征,对思茅松人工林取样林分的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特点作了分析。进而确立并论述了以林木胸径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确定思茅松人工林初始抚育间伐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角规测树在材积生长动态监测中应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光辉 《林业科学》1998,34(2):25-30
本文系统研究了水平角规在固定样点监测材积生长动态中的理论与方法;导出了采用保留木生长量计算林分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的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角规测树的动态监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不仅完善了传统方法而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零增长及跳跃现象。理论推导同时表明,采用变角规断面积系数方法与采用角规样点保留木生长量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机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检视了Roesch等(1989)讨论的保留木生长量(S)、进界生长量(J)和时期1总量(V_1)用于估计断面积和株数变化时的一致性估计值。Martin(1982)用符号明确表示出复测水平点样本中6种可能类型。“o”和“n”两类是在第1期测定时为“在外”的(未被抽中)活立木,但在第2期测定时“在内”(被抽中)。  相似文献   

9.
<正> 森林生长量的调查,无论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或是森林经理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测树学文献中,曾介绍了测定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各种方法,诸如利用中央断面积求积式或区分求积式测定伐倒木生长量;利用直径生长率与材积生长率的关系求算立木材积生长量;通过树干解析测定树木生长量。林分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则有: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材积差  相似文献   

10.
韦建秋 《防护林科技》2019,(5):52-55,71
通过对广西国有黄冕林场马尾松生长量的调查,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马尾松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该林场马尾松在前8年呈快速生长趋势,10~20年期间稳定生长,21年后生长缓慢,但还在生长,尚未达到马尾松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过去的生长量调查法有下列几种: (1)把生长锥查出的直径生长量换算成林积生长量,然后乘上各径级的株数; (2)根据生长锥测定的直径和生长量的关系式,求出随机样地的生长量,从而推算出整个生长量; (3)根据生长锥查出的直径每厘米年轮数,用斯奈迪公式求生长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核桃楸幼龄次生林2 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保留木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抚育间伐能提高核桃楸幼龄次生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轻度间伐总生长量最大;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抚育间伐能提高核桃楸幼龄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综合考虑,轻度间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伐后5年和8年即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间伐可以有效促进林分个体生长量。间伐林分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比对照增加约2%~4%,保留木材积、活立木主伐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增减值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差异不显著,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材积生长量及其总产量。按生长效果而言,杉木林实行占株数40%左右强度间伐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一种分析林分生长与密度间关系的方法。断面积生长的效应通过将林分内各层的生长量分解成依赖于密度变化和不依赖于密度变化的两部份进行了考察。这就允许将与密度有关的总生长量分解为苦干可以区别的部份。这种分解后的生长量与立木度的关系十分近似于修正的威布尔密度和分布函数。用幅射松的数据来叙述的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同龄林,而且可用于改进断面积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5.
树木年轮资料具有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和分布广泛等特点。研究采用WinDENDRO年轮分析系统对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和陕西省宁东林业局297个木芯样本的年轮宽度进行分析,通过年轮自动识别和人工判读确认,并对部分出现异常的样本数据进行交叉定年,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树木年龄和直径连年生长量数据,有效补充了建立树木生长模型的数据种类和精度。同时,研究选取50年油松的木芯样本分析结果,对其直径连年生长量、早晚材生长率和不同方向的直径生长量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城区臭椿树木60年年轮铅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对生长在合肥老城区臭椿树木60年年轮序列中重金属元素Pb含量分析,研究年轮中Pb元素积累的动态分布特点;该树木年轮中Pb平均含量为0.668mg/kg,明显高于自然环境中黄山松的年轮的铅平均浓度,表明城市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高;年轮序列中Pb积累量出现明显的波动、差值达到14.5倍;47%的年轮Pb含量低于6mg/kg;出现峰值的年轮段分别为1951-1960,1973-1978及1985-1990年,恰好是城市经济增长、城市规模快速发展时期,显示工业及城市发展是导致年轮Pb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但Pb在年轮中积累的总趋势则是呈下降的态势,显示合肥城市内部Pb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年轮中Pb含量与树龄及年轮宽度无相关性,而与当地的年平均降水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对雷林1号桉5年轮伐林分的高、径、断面积和材积等的生长过程作了研完,为林分合理经营和优化增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确定树木生长量,难度较大的是确定n年前的树高和材积。测定伐倒木n年前的树高生长量的常用方法是:在树干上靠近梢端部分上下多次截断树干,直至截面恰好为n个年轮为止,然后据以测算出n年前的树高。此法需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将乐县杉木人工林标准地数据,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断面积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材积生长模型、断面积生长模型,建模结果将为预估杉木人工林的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长量:正在生长的树木,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作用,形成层细胞不断增长,每年在树干的横断面上增加一个年轮的宽度,在树干的顶端长出一段长度。这种随年龄的加大,树木的直径、树高和材积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为生长。生长的数量称生长量。生长量一般可分为实际生长量和计算生长量两类。实际生长量是两个时期的数量变化之差,按时期的长短,可分为连年生长量、定期生长量及总生长量三种;计算生长量是每个时期的平均数量,按时期的长短,又可分为总平均生长量及定期平均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