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品种管理的需要,及时准确掌握小麦新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丰产性,为陕西省户县小麦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陕西省户县三旗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对引进的一批小麦新品种集中进行品种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生产的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豫麦25、周麦23、豫麦41、小偃22(对照1)、九麦2号、泛麦5号、洛麦21、洛麦23、西农979(对照2)、百农207、豫麦58、中原98—68、浚麦99—7、同周麦916、陕麦139、秦农142、中育6号共17个品种。  相似文献   

2.
西农 537 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周 98165 为母本、西农 4211 为父本杂交后代品系(2007140)为母本,再以九麦 2 号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陕审麦 2020005 号。对西农 537 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小麦新品种西农 537 的示范和推广及后续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河南地区主栽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病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参试品种中,许农7号对条锈病表现近免疫;许科718、泛麦8号、郑麦103、太空6号、矮抗58、百农4199、中麦175、豫教6号、许农5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等12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高抗;华育198、秋乐2122、周麦27、百农418、横麦136、周麦22、偃细9433、豫农035、偃高21、周麦21、丰德存12号、百农207、运旱115等13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郑麦379、豫麦49、开麦20等3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感;遂选101表现高感。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的不同,有可能导致生产上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有利于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4.
陕麦139(原代号远丰13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利用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和野生二粒小麦创制的陕麦8003、陕麦8007、N9134等抗病种质与野生二粒小麦AS846和农艺亲本陕229、矮早丰、小偃22等采用复合杂交、阶梯式杂交、回交等方法,于1998年完成亲本组配,组配方式为:小偃22/6/[野生二粒小麦AS846//(陕麦80031陕麦8007)F4/3/陕229/4/矮早丰]F3/5/N9134,经云南、青海加代于2003年选育而成的抗、耐多种病害的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6年1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陕单11由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用武308作母本,5005作父本杂交,1984年育成的中熟偏晚黄粒玉米单交种。1990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并定名。特征特性:陕单11株高239.6厘米,穗位高92.0厘米,夏播全生育期107天,较陕单9号晚熟  相似文献   

6.
陕科6号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x35为母本、自选系dx32作父本于2006年在公司眉县玉米试验站内杂交组配育成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  相似文献   

7.
陕禾192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麦课题组于2004年用郑麦366作母本、陕农981作父本,配制郑麦366/陕农981杂交组合,2005年用(郑麦366/陕农981)F1作母本、郑麦366作父本,配制郑麦366/陕农981//郑麦366回交组合,采用有限回交育种法,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优质、强筋、多抗,适宜在陕西省关中灌区种植,2018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聂耸 《中国种业》2020,(3):65-66
渭麦9号是2004年以烟D27为母本、以自育高代材料2000-16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2019019),适宜渭北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安康市为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重发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唑酮拌种能有效减轻发病程度,增产10.59%;对新引进的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包衣较白籽播种增产21.18%,较农户自留种药剂拌种提高9.58%。三唑酮叶面喷雾对预防和控制小麦条锈病作用明显,喷雾防治较未防治产量提高19.43%,喷雾两次的增产效果略优于1次。在稳定绵阳31号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对绵阳35号和绵农6号的引进和示范。  相似文献   

10.
西农668小麦品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以豫麦34为母本、西农213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经系谱改良混合法而育成的一个高产、抗病、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通过2015年陕西省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5001号)和2017年河南省引种认定(编号:豫引麦[2017]018号),品种权申请保护登记号20161743.8。介绍了西农668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巨良 8079 是以优质小麦品种陕 253 经航天诱变技术选育的一个高代材料 01333-1-5-6 为父本,以高产小麦品系豫 94-98694-986 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抗倒伏,是中强筋小麦品种,食用品质好,2020 年通过陕西省审定。为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潜能,进一步试验探索总结出与之配套的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为优质小麦生产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种质N9134抗白粉病基因的SSR标记和染色体初步定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普通小麦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该种质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关中四号表现高抗。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与N9134杂交,F1代对白粉病表现高抗,F2代抗病和感病植株的比例符合3∶1, 表明N9134苗期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名为PmAS846。采用66个小麦SSR  相似文献   

13.
杂种小麦能否稳步突破应用关走向大面积生产,除强优势组合是关键因素外,还要配套以高产栽培技术.西杂一号(简写XZ1)经多年多点试验,已突出地表现出了一个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的诸多特点,将高产、优质、多抗和高效比较协调地融为一体.1999~2000两年度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前生产试验,无论是中肥组、高肥组,还是生产试验均排名第一.两年参试的38个新品种在22个区试点,平均比对照陕229增产11.1%~15.5%,最高增产达35.43%.  相似文献   

14.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陕科6号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x35为母本、自选系dx32作父本于2006年在公司眉县玉米试验站内杂交组配育成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0006号。适宜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铜麦3号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陕西省列为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在渭北旱塬和同类生态区推广。选育过程 1987年用长武131作母本,用7976作父本杂交,组合编号为87(22)。其中长武131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条锈、白粉和黄矮病;7976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突出,品质达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杂交后代在旱地种植,用系谱法处理。1993年育成了农艺性状优良稳定、一致的品系87(22 )20 -3 -2 -3,1994~1995年参加本单位产量鉴……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陕科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陕科9号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x36为母本、自选系dx33作父本,于2007年在公司眉县玉米试验站内杂交组配育成的春播玉米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陕西省春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陕西省春玉米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2020号。  相似文献   

17.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麦15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采用远缘杂交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3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陕审麦2008007号。2007年获品种权保护。1陕麦159的特性陕麦159是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的衍生系89605与小偃597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同时抗病性好,适应性广。1.1综合农艺性状好陕麦159属半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抗冬冻,耐春寒,耐旱,耐高温,抗干热风,成穗率高。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挺,茎秆粗壮,抗倒伏。穗长方形,长芒,穗长8cm,小穗排列紧密,顶端结实性好。穗粒数3……  相似文献   

18.
近日,从陕西省铜川市种子管理站获悉: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主任会议审定,由陕西省铜川市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2009年以来陕西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唯一一个旱地小麦品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通过国家审定的第5 个旱地小麦品种。这标志着铜川市的旱地小麦选育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铜麦4号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对黄矮病的抗性突出,因此深受黄矮病常发区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