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森林普查过程中,发现凡是有水曲柳母树的地方,在母树的周围都有天然更新的幼树和幼苗.为了揭示水曲柳天然更新的规律,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迹地类型对水曲柳的天然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归纳一下,以供参考. 一、皆伐迹地水曲柳天然更新的调查标准地选设在一九六○年大面积皆伐,冰雪滑道集材的采伐迹地上.采伐后进行了清烧林场,一九六二年进行了水曲柳的人工更新.标准地位于山下部西坡.上层有桦、柳和山桃,郁闭度达零点四.中层为暴马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耐寒、喜光,不耐庇荫,在适生地区的阴向缓斜陡坡中厚层山地棕壤上,生长良好。华北落叶松在立地条件好的燎荒地、火烧迹地及灌木稀少的疏林地天然更新良好。但经调查在林冠下天然更新不佳。有云杉母树的情况下,天然华北落叶松林下云杉幼树较多。因此,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有被云杉更替,向云杉林演替的趋势。因此,华北落叶松林成熟后,宜采用小面积块状皆伐作业,实行人工植苗更新。  相似文献   

4.
高山松天然更新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冬 《林业科技》2005,30(6):15-17
高山松在采伐后,幼苗发生状况与迹地地被物关系密切,幼苗发生从采伐次年开始,没有明显苗木发生年限。少灌型的采伐迹地,盖度低,对高山松天然下种影响不大,可天然更新成林;多灌型的采伐迹地一般不能仅靠天然更新恢复成林。高山松林易发生森林火灾,多数情况下,火烧迹地可靠天然更新恢复成高山松林。影响高山松火烧迹地更新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种源。高山松林能得以延续与其在火烧迹地上天然更新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皆伐天然林迹地采用天然更新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东北地区采伐天然林的方式大多采取皆伐。伐后的采伐迹地一般采用人工栽植落叶松的方法进行人工更新。辽宁宽甸硼海镇98%的采伐迹地营造落叶松,这样的造林方式若持续下去,必将导致天然林面积逐年减少,既不利于水土保持,也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皆伐天然林的采伐迹地采用天然更新有很多好处。  相似文献   

6.
森林采伐时保留幼树是迹地及时更新的一种主要方法。苏联国内制订的许多保留幼树的皆伐工艺(如窄带工艺、卡累利亚采伐工艺、沿海森林采伐工艺和柯斯特罗姆斯克采伐工艺等)正广泛地在森林工业和林业上采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野外观测方法,对森林采伐方式(皆伐、择伐、带状皆伐)对迹地光照条件和作业后天然更新质量进行了局部性研究。结果表明,更新树种不仅与种源有关,而且还与光照条件显著相关,即与森林采伐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原始林区,现代森林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恢复更新被采伐的针叶林迹地.从1030年起,集约皆伐和集中皆伐(起初,主要对象是该地区的松树林。接着又有云杉林)的规模愈来愈大.现今这两种采伐方式的作业面积每年大约是1000.000公顷。 森林经理调查和俄罗斯联邦林业部的资料表明,在原始林区,列第一个十年计划期未,皆伐之后针叶树种的天然更新比较顺利。因地区和森林类型而异,天然更新面积为总皆伐面积的25—90%。在相当大一部分采伐迹地(平均而育  相似文献   

9.
甘河林业公司位于大兴安岭东南坡,在许多采伐迹地上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较好,幼苗密集呈团状分布。开发初期,由于种苗生产跟不上营林的需要,因此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了采伐迹地野生苗移植更新造林,面积共2019亩。兴安落叶松野生苗移植更新造林地是1958—1959年等带间隔采伐迹地,采伐带宽100米,坡向为东、西、南,坡度5~15°,土壤厚度8~20厘米,伐前林型分别为草类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和矶踯躅落叶松林。在采伐迹地附近有丰富的群团状兴安落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我们曾对东方红林区进行为期一月的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森林采伐与更新。考察的方法以现场观察为主,并利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做了部分样地和解析木。现将考察结果简报如下。一、关于森林采伐通过对皆伐和择伐迹地的考察,我们得出两点看法。一是靠天然更新的皆伐方式是失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带状皆伐后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保留带和皆伐迹地种子雨及沉水种子的时空动态,旨在为米老排人工林更新采伐设计及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米老排人工林带状皆伐后,分别在保留带和皆伐迹地内各布设3个固定样地,连续2年观测种子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样地的种子雨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其对数转化函数模型,建立皆伐迹地内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密度随离开林缘距离变化的分布预测模型。【结果】种子雨散落的起始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消退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在保留带内,种子雨密度及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年际差异也不显著;在皆伐迹地内,部分离林缘等距离样点间的种子雨密度与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明显(P0. 05),年际差异也显著(P0. 05);在皆伐迹地,种子雨的沉水种子百分比随离林缘距离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保留带的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在林缘外皆伐迹地扩散的空间分布可用指数函数转换的线性模型较好描述,其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25和20 m。【结论】成熟米老排人工林用于天然更新的种源充足,不存在限制;如果米老排人工林采伐时间是从12月至翌年1月底,因种子已散落且足够,故在满足国家有关人工林采伐政策的前提下,可用皆伐或不受宽度限制的带状皆伐;若在不是种子集中散落期且种子活力已丧失的时间采伐,如在6~9月,宜用带状采伐,且其适宜宽度及最大带宽为35与40 m。  相似文献   

12.
采伐更新方式目前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皆伐、人工更新为主,培育整齐乔林,有人叫“大砍大造型”;二是以择伐、天然更新为主,培育复层异龄乔林,有人叫“少砍封育型”;三是以皆伐、天然更新为主,培育次生林,有人叫“大砍封育型”。1 宝鸡市采伐更新方式的回顾1.1 皆伐天然更新方式在宝鸡市除森工林场1960~1966年为集中采伐外,其他林区在采伐的指导思想上摇摆不定,一段时间不准主伐,一段时间集中采伐。1954~1977年,先后曾出现了修建宝  相似文献   

13.
对油松天然林更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油松林采伐后幼树的生长是否能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现在还没有定论,为此我们于1990年6月在滦平坑木林场管理处所属的拉海岭林场庙前山,对该年3月份皆伐的油松林进行了天然更新调查。  相似文献   

14.
许多土地经营者认为,形成一种新松林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通过人工造林。然而还有一种有效的低成本更新方法——天然更新。它借助原林分采伐之前所产生的种子或苗木而形成新的林分。在无天然种子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播种,这就是人工更新。此法所需要的条件和措施与天然更新相似。天然更新方法目前美国南部天然松林更新成功的方法有三种,即母树下种更新法、伞伐更新法,以及用种子或苗木所进行的皆伐更新法。三种更新方法费用低,花工少,不需  相似文献   

15.
说明:我在去年八月有机会去长白山林区,了解了全区以择伐作业为主的红松天然更新的情况,更幸运的是又看到了二十年前调查过的,距今四十三年前阔叶红松林的“清扫采伐”(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情况,遗憾的是非常不理想。黑龙江省的红松天然更新情况,也是如此,长此下去,东北林区红松的前途是不堪设想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看到这种严重情况,迫使我取出1963年写的这篇东西——红松的更新规律性的初步  相似文献   

16.
天山云杉林区是新疆的水源林区,主要用材基地,但由于伐得多,迹地多,更新跟不上,问题突出.在摸索天山采伐迹地更新的道路上,林业战线的同志们做了许多工作,各场在各种迹地上都搞过人工更新,并取得一定经验.这些是我们讨论按适地适树原则继续提高更新质量,加速恢复森林的良好基础.要做好这一工作,还必须对更新迹地的类型及其特征,更新树种的自然分布和生长(包括混交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才能使二者正确结合,这就是更新造林中科学方案的来源.亩更新400—200株,分布基本均匀).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一般是良好的,它存在三种更新方式:地形好的,小面积的云杉能直接更新;大面积的,当立地处于海拔2200米以下(有些地区略高些),需经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云杉才能更新良好;但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区域,若种源有保证,云杉也可直接天然更新,如呼图壁的奇尤布尔湖就有一大片.至于大面积皆伐迹地和过伐迹地,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采伐迹地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长白落叶松结实的丰年秋季采伐后全面整地,可实现人工促进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目的,更新幼树呈均匀分布,人工整地促进天然更新,诱导了混交林的形成,增加了林分稳定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8.
人工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宁明县桐棉乡 2 0 0hm2 马尾松近熟林内进行块状皆伐 ,疏伐 ,小块状择伐 ,并辅以火烧炼山 ,人工清除地被物等技术措施 ,开展不同采伐时间、不同采伐方式、不同辅助技术措施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伐时间是制约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采伐时间应选在霜降前后 ;火烧炼山能加速天然更新 ,形成高产优质林分 ;人工清杂能促进天然更新 ,并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择伐促进更新维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不间断演替 ,可形成复层异龄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适宜树种,我们通过6个树种幼林期试验及对采伐迹地土壤肥力分析,初步得出30年生的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班克松、椴树、水曲柳及重茬落叶松用材林均可.  相似文献   

20.
油松是华北地区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建国后七沟林场乃至全省营造的油松林,大部分进入中熟林和近熟林阶段.不久的将来,共同面临的就是伐后怎么样更新的问题.然而,多年来由于油松人工林的分布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不高,给油松林更新带来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研究油松中、近熟林林冠下或皆伐迹地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不仅对林场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换代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乃至华北地区也有指导意义.为此,结合林业生产,七沟林场从1993年开始,先后两次在中熟林分内选择样地,采用皆伐和间伐两种方式伐掉油松林木,同时对皆伐迹地和间伐后林冠下空地采取全面封山措施,以促进油松的天然更新.2000年我们作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