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灭鼠四法     
每年灭鼠最佳时间是3-4月和10-11月。 1.物理灭鼠:主要是利用捕鼠器械如捕鼠夹、鼠笼、套扣、压板、电子捕捉器等以及水淹法、扣捕法等灭鼠。此法主要用于室内,优点是对环境无残留毒害,鼠尸易清除,灭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科学灭鼠     
灭鼠方法 一、物理灭鼠:物理灭鼠主要是利用捕鼠器械如捕鼠夹、鼠笼、套扣、套板、铁刺、电子捕捉器等器械以及水淹法、扣捕法等进行灭鼠。 二、化学灭鼠: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鼠类的方法。化学灭鼠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和绝育剂等。化学灭鼠的优点是投放简单、工效高、灭效好、见效快,是目前大面积控制  相似文献   

3.
生活百科     
灭鼠方法 一、物理 灭鼠:物理灭 鼠主要是利用 捕鼠器械如捕 鼠夹、鼠笼、套扣、压板、铁刺、电子捕捉器等器械以及水淹法、扣捕法等进行灭鼠。   二、化学灭鼠: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鼠类的方法。化学灭鼠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和绝育剂等。化学灭鼠的优点是投放简单、工效高、灭效好、见效快,是目前大面积控制鼠害猖獗普遍使用的一种灭鼠方法。在化学灭鼠过程中主要使用抗凝血性慢性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的优点主要为:1.安全。因慢性杀鼠剂作用缓慢,一般取  相似文献   

4.
常用捕鼠器械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灭鼠法又称为器械灭鼠法,在长期的灭鼠实践中,人们创造出约300种灭鼠器械。常用的传统捕鼠器械有鼠夹、鼠笼、竹套弓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灭鼠中又有电子捕鼠器和粘鼠板  相似文献   

5.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物理灭鼠是利用物理原理,制成捕鼠灭鼠器灭鼠,此法对人畜无害。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灭鼠,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和绝育剂等,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经济、灭鼠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物理灭鼠是利用物理原理,制成捕鼠灭鼠器灭鼠,此法对人畜无害。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灭鼠,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和绝育剂等,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经济、灭鼠效果好;缺点是易污染  相似文献   

7.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防治处郭永旺告诉记者:常用的灭鼠方法有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物理灭鼠是利用物理原理.制成捕鼠灭鼠器灭鼠,此法对人畜无害;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灭鼠.包括胃毒剂、薰杀剂、驱避剂和绝育剂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TBS灭鼠技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S灭鼠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鼠害绿色防控技术。2013~2014年在贵州省三都县葡萄种植区和蔬菜种植区开展了TBS灭鼠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个TBS共捕获害鼠273只,捕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鼩鼱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捕鼠种类及优势种与本地历年鼠情监测情况相吻合。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4~6月和8月,9月份之后捕鼠数量逐渐减少。葡萄种植区控制效果为56.83%,蔬菜种植区控制效果为67.98%。  相似文献   

9.
围栏陷阱捕鼠技术(TBS)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灭鼠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通过2021年4月至8月进行的小型围栏陷阱捕鼠试验,发现3个小型围栏陷阱捕获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鼩鼱共260只,其中鼩鼱、黑线姬鼠捕获数量较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中山市水稻、香蕉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鼠害发生状况与危害特征,根据农田害鼠的成灾规律和空间配置特征,提出了以农业生态调控和作物布局控害为基础,结合生物灭鼠、器械捕鼠和化学防治为辅的可持续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TBS围栏式捕鼠器的灭鼠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在贵州省岑巩县开展了TBS围栏式捕鼠器灭鼠试验。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1个,捕获鼠类46只,鼠种种类有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以褐家鼠数量最多,占总捕鼠数的50.00%,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当地2011年鼠夹法系统监测结果——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基本相一致。不同月份捕鼠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捕鼠高峰。试验区附近水稻受鼠类危害明显减轻,对农田害鼠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说明TBS围栏灭鼠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农田鼠害监测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省长沙县、赫山区、辰溪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等地,采用夹夜法开展了塑料捕鼠夹与传统铁板捕鼠夹捕鼠对比试验,对塑料捕鼠夹的捕鼠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塑料捕鼠夹农舍平均捕获率4.63%,农田平均捕获率2.25%,均与传统铁板捕鼠夹捕获率无显著差异;塑料捕鼠夹布夹效率、劳动强度、使用期限均优于传统铁板捕鼠夹,可以替代其进行鼠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器械灭鼠简单适用,安全卫生,不受季节限制。单位或个人,室内或室外,均可使用。常用的方法有鼠夹、鼠笼、压板、碗扣、粘鼠胶等。  相似文献   

14.
TBS(trap-barriersystem捕鼠器+围栏)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项无害化绿色控鼠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鼠类的行为特点,通过捕鼠器与围栏结合的形式控制农田害鼠,其优点是保持原有的生产措施与结构,不使用任何化学杀鼠剂和其他药物。2016年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柳树川村玉米种植区开展了TBS灭鼠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5月27日至10月10日,137天共捕鼠93只,其中:小家鼠57只,占61.3%;达乌尔黄鼠26只,占28.0%;褐家鼠10只,占10.7%。小家鼠为当地优势鼠种。捕鼠种类及优势鼠种与本地历年监测结果吻合,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6~7月,8~9月以后捕鼠数量逐渐减少。玉米试验区鼠类防控效果55%。  相似文献   

15.
TBS技术即捕鼠器+围栏系统(trap-barried system)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项新型、环保、无害化控制害鼠技术。卢龙县作为农区鼠害发生重点县之一,于2015年首次实施了TBS围村灭鼠试验示范。结果表明:TBS捕鼠结果与传统鼠夹法调查结果高度相关,说明TBS作为害鼠监测手段是有效的,能够反映鼠情发生发展动态的真实情况。且TBS捕鼠效果较好,对害鼠有较高的防控作用。通过试验,证实了农舍、农田间的害鼠迁移现象,并为控制农舍、农田间害鼠的互相迁移提供了新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人们大多采用药物来灭鼠,但效果不佳,且有碍小孩和畜禽的生命安全,而养猫捕鼠既安全又有效.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猫供不应求,价格也不菲,一般每只可卖30~80元,比较好的母猫价格可达100元.再有,在不少城市,吃猫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些酒楼饭店推出的“龙虎凤“汤就是将蛇、猫、鸡放在一起制成的,颇受顾客的青睐.   猫繁殖力强,一只母猫一年可产3窝,每窝3~5只,如果农户养上10~30只母猫,每年可产小猫90~400只,效益非常可观.且养猫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易饲养,见效快.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看,养猫不失为一条致富的门路.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化学防治带来的杀鼠剂生态风险,针对广东省农区的害鼠发生动态和生境特征,对国内外兴起的围栏捕鼠技术(TBS)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农区灭鼠试验。结果表明:排灌渠、机耕路两侧和高大田埂的百米有效鼠洞口数分别为36.2(±6.77)个、37.4(±6.39)个和17.3(±4.13)个,是农田害鼠的主要栖息地和TBS围栏的布放地点;将围栏洞口改为10 cm×12 cm的方形口、并在围栏顶部及洞口周边加装挡鼠片后,TBS围栏每月平均捕鼠10.00(±1.12)只,8个月捕获害鼠的总生物量为7 898.0 g,均明显高于常规TBS试验区;应用优化的TBS技术后,鼠密度降低75.11%,水稻鼠害率为1.23%,控害效果略低于化学灭鼠但具有显著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6-2017年在昭通市昭阳区豌豆、马铃薯种植区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鼠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TBS共捕获害鼠72只,鼠种有巢鼠、齐氏姬鼠、卡式小鼠、臭鼩、褐家鼠5种,巢鼠为优势种,所捕获的鼠种与数量与当地历年鼠害发生情况相类似。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11-12月和4月,1、2月份捕鼠数量较少,豌豆、马铃薯种植区控制效果分别为62.18%、58.06%。TBS可用于开展农区鼠情监测和灭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科学灭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鼠流动性大,迁移危害性强,单家独户灭鼠,控鼠时间短、灭鼠效果差,应以乡镇、村屯为单位,实行大范围统一灭鼠,以达到控制鼠害的目的.灭鼠的方法有很多,主要采用物理灭鼠、生物灭鼠、生态环境控制和化学灭鼠等4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5.25%、55.56%、9.20%;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