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山西省松(PinusL.),竹(PhyllostachysSiebetZucc)梅(PrunusmumeSiebetZucc)资源及其应用情况调查研究,论证松,竹,梅在山西组合造景的可能性,根据松,竹,梅的生物学特性及园林美学特点,提出山西不同地区松竹梅组合造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被称为“竹子文化国度”。梅、兰、菊、竹四君子构成了中国园林特色,古代园林必有竹,现代园林如果缺少竹,最好的园林也是美中不足。你知道适合园林绿化的观赏竹有哪些吗?  相似文献   

3.
说竹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0,(3):208-210
字义 《本草纲目》:“从竹旬,谐声也。陆佃云,旬内为,旬外为竹,故字从旬”。外国名 Gambyk(苏联),Bamboo spmboo sprout(英),Bambou(法),Bambu(德)。一梅兰菊竹,古称“四君子”,又与松、竹、梅尊称“岁寒三友”,而竹笋更被誉为“寒士山珍”、“蔬食第一品”。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属于单子叶植物的颖花区。自古至今(如《辞海》)将其归隶于禾本种,近研究认为,与禾本类在本质和形态上有差异,乃为竹独立竹科。它共有四十七属,约一千二百五十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相似文献   

4.
一、话梅 1.制坯:采收青色坚实的梅子,每100公斤用食盐12公斤擦透。放入缸内腌5天后取出,摊在竹筛上晒5天。即成千梅坯。  相似文献   

5.
梅与竹、松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介绍了梅花相关栽培和繁殖技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期望能藉此带来相应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兰壶”诞生中国明代茶具紫砂壶大兴之后,500多年来,壶的造型已达3500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人喜爱的梅、兰、竹、菊、松等,除兰以外已问世数百年,兰花只是用刀刻在壶体上,没有以兰花本身为造型的。浙江湖州的寇丹先生不仅爱茶也爱兰花,他在进行紫砂壶设...  相似文献   

7.
<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曾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坚守,张齐生用自己的境界和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最好的传承和诠释。中国人历来爱竹,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位列其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毫不吝惜笔墨的咏竹、颂竹、画竹;而今,隨着经济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8.
今年51岁的李秀梅,是山东腾州市级索镇赵坡村农民。2001年,她成立了秀梅调味品有限公司,进行芝麻加工,带动全镇农民种植芝麻66.66公顷。仅此一项,农民实现收入420万元。李秀梅看到日用调味品市场需求比较稳定,自筹资金50万元建立了加工厂,挂上“秀梅调味品有限公司”的牌子,主要生产芝麻系列产品,年可创产值50万元,产出的“秀梅”牌香油已通过省绿办认证。  相似文献   

9.
在移竹造林时,群众选择种竹,习惯地把毛竹分为“公竹”和“母竹”。竹秆节较稀,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单生一枝者称“公竹”;竹秆节较密,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双枝者称“母竹”。如九江、奉新、婺源、上饶等地群众认为“公竹”不会出笋或很少出笋,因而在移竹中只选用“母竹”,不选用“公竹”;又如安福县群众则认为“栽竹要成双,栽了不白忙”,意思是说栽竹时,必须把“公竹”和“母竹”搭配起来栽,才能发笋长竹。事实上,毛竹是双性花的一种单子叶植物,并非雌雄异株,没有公母之分,谈不上公母竹。至于第一盘分枝是单枝还是双株,这是毛竹…  相似文献   

10.
绿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丛生竹种.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之一.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是食笋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绿竹笋用林以促进产笋、提高笋产量为目的,现将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青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糖类、氨基酸、黄酮类、花青素、酚酸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食用青梅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调节生理代谢等生理作用,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对青梅的营养健康效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青梅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广东青梅种植规模扩大和商品化生产深入,病虫害问题逐渐突出。通过对青梅果园病虫害的调查研究以及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广东省青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为青梅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古典专类梅花名园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文化渊源。本文简要综述了前人对我国古典专类梅花名园胜地的起源、历史与梅花文化等研究进展。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发展对我们传承梅花文化精神以及营建现代梅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园林植物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我国各方面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梅花(Prunus mume)是我国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也是最具长期系统研究的种类之一。本文主要以梅花研究为代表,从资源保护、品种登录与命名、景观应用、文化发扬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我国传统名花的科研及应用工作,并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北京国际梅园规划与建设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探讨了北京国际梅园建设的背景及特点 ,认为北京国际梅园是以梅引种和选育成果为基础 ,将梅科学与梅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大有希望的尝试 ,是栽培植物品种国际登录工作中的创举。  相似文献   

16.
梅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梅染色体,鉴定梅品种资源的倍数性,为梅分类起源和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该文采用“去壁低渗法”对我国9个省区梅5个变种,2个变型,108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首次发现原产我国的云南杏梅是二倍体2n=2x=16,但有9.5%的四倍体2n=4x=32细胞.江苏南京的‘迟红’梅品种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2n=2x=16,2n=4x=32.其余供试材料均为二倍体2n=2x=16.  相似文献   

17.
果梅硬枝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梅当年生硬枝为插穗,研究了影响果梅扦插繁殖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生根粉浓度、枝条段位对果梅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莺宿果梅枝条的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0%;用200 mg/L生根粉浸泡2 h的扦插效果最佳,其成活率高达80%;当年生枝条中部节段最有利于扦插枝条的成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梅州梅花的调查和参加栽梅实践,介绍梅州梅花现况,分析了不同园林中梅花的应用形式及梅花在梅州的种类分布,探讨了梅花在梅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果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我国果梅的地理分布、品种资源与分类、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果梅品种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