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种植无公害大棚西瓜逾2 000 hm2,年产值5亿多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当地瓜农采取"大棚膜+二膜+双拱棚膜+地膜覆盖"的早春冷棚5膜覆盖栽培模式,将育苗时间提早到12月上旬,2月上旬完成定植,4月中、下旬头茬瓜收获,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早50~60 d,经济效益显著。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棚膜覆盖技术大棚南北向,长40~60 m,东西跨度12 m,高2.6 m。大棚薄膜要求透光性、消雾去滴性要好。扣大棚膜时先将2幅宽2 m的膜分别放在东西两侧,  相似文献   

2.
郭振海  罗玉水 《蔬菜》2006,(3):17-17
近年来沙县菜农为了发挥沙县蕹菜品种早生、快发、耐寒、抗病、丰产的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在传统小拱膜栽培基础上,采用简易竹子搭盖大棚膜栽培,有效地提早采收期,延长供应时间,虽成本比小拱膜栽培每667m^2增加投入1600~1800元,但只有钢结构大棚成本的10%~15%,能利用2~3年,每年折旧600~800元,保温效果和钢结构大棚相当。秋季改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早芹和早菠菜,冬季再改用棚膜覆盖栽培延后茄子、黄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比露地栽培每667m^2增加收入4000—5000元。现将沙县蕹菜品种特性以及大棚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海盐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不同阶段棚膜内外光照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3月双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62万lx,4月至5月上旬单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98万lx,分别只有相应时期露地光照度的60.2%和68.5%。不同天气下光照度差异很大,大棚葡萄光合作用只能靠晴天和多云天;双膜覆盖栽培各覆膜阶段平均使光照度减弱近1/3。大棚葡萄要获得优质高产,有必要增加棚内光照度;提出了提高棚内光照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双层塑膜大棚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葡萄等作物的早熟栽培,近两三年陕西大荔县有些冬枣种植大户带头试用,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从大面积推广考虑,我们重点考察了组装式钢管无立柱拱圆双膜大棚、带立柱塑钢双膜大棚和原普通塑料大棚改建的简易双膜大棚,发现双膜棚1月10—25日搭盖棚膜,至3月初发芽,7月10日左右枣果上色,紧跟着普通日光温室(俗称土温室)冬枣上市,上市时间比普通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年对巨峰葡萄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实践,1998年开始无核白鸡心等欧亚种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2006年开始对各种品种(包括欧美杂种)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2009年开始部分大紫王、醉金香、藤稔葡萄采用双膜覆盖促早熟栽培,直至2012年.15年的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试验主要研究4项技术,一是促早熟配套技术,二是大棚栽培条件下稳产栽培技术,三是大棚栽培条件下优质、精品栽培技术,四是大棚栽培防好雪害、冻害、热害和风害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促早熟配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洪月 《蔬菜》1989,(1):15-16
春大棚黄瓜多层覆盖栽培,在生产上早有过应用,但用于棚内覆盖的是普通大棚膜,成本较高,1986年以来。我们本着节能、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采用地膜在大棚内进行多层覆盖,防寒保温效果显著。1988年,我区800多亩大棚黄瓜、辣椒、番茄等采用地膜进行多层覆盖栽培,均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下面就大棚黄瓜多层覆盖的保温效果与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简易设施防止果树冻害的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果树越冬提出了适应棚膜式覆盖的栽培模式方法。提出了匍匐式栽培的果树或葡萄,可以直接用棚膜式覆盖越冬代替土埋法。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果树,可以利用支柱或支架棚膜覆盖越冬。传统乔化栽培模式的果树,可以利用套罩的方法越冬;最好改造为矮化密植的栽培模式,便于棚膜覆盖越冬。设施栽培方法是安全越冬的最佳模式,也是现代农业的趋势。从防止冻害技术入手,改变栽培模式以适应棚膜覆盖是防止果树冻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避雨栽培较广泛的应用于成熟期多雨地区的鲜食葡萄生产中,可降低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该试验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方法搭建白(W)、蓝(B)和紫(P)色避雨棚膜,研究了棚膜颜色对葡萄成熟过程中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色和紫色棚膜可有效提高葡萄的光合指标;紫色棚膜在葡萄转色完成后能促进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和单宁的积累,蓝色棚膜可促进葡萄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类物质的积累;蓝色和紫色棚膜能有效缓解由于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带来的极端变化。综合考虑,紫色棚膜是"赤霞珠"葡萄避雨栽培的最佳棚膜。  相似文献   

9.
我省葡萄栽培面积较少,产量仅占全国0.1%。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无法解决葡萄黑痘病问题,其次是果实着色、成熟期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影响葡萄产量及品质,严重制约着我省葡萄的发展。笔者经过试验及调查就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有以下几点体会。1 使用简易棚膜避雨栽培在葡萄萌发前就盖好膜,我省大约于3月下旬盖膜。试验证明:棚膜葡萄黑痘病发病率大大降低,第1年降低50%以上,第2年降低75%,第3年几乎没有病斑(叶片、果面),有利叶片积累大量养分,延迟落叶。棚膜还可防果实日灼,减少污染,减少果实成熟期的灰霉病造成的损失,并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南方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发展较快。浙江省葡萄大棚促早熟面积占葡萄总面积的47.9%,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区、市)也逐步发展大棚促早熟栽培,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在南方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中,由于棚膜全封闭,遇晴天棚温上升很快。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沿海地区双大棚四膜覆盖全封闭和正常揭膜通风条件下的棚内外气温和10 cm深地温分别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全封闭还是在揭膜通风管理的条件下,晴天和阴天棚内气温与外界气温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2)在江苏沿海地区采用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只要加强调温管理,在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大棚蔬菜可以安全越冬。(3)晴天上午外界气温超过18℃时要逐步开启内外大棚通风窗口,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温度;下午外界气温低于18℃时要逐步关闭小棚膜和内外大棚通风窗口,以保温防冻,促进生长。(4)阴雨天气要尽可能关闭大棚膜,保持棚内温度,防止冻害伤苗。  相似文献   

12.
1 及时修建标准化棚室按照大棚和节能日光温室优型结构参数设计 ,大棚春秋两季均可施工 ;节能日光温室应在雨季过后尽早施工。为了确保冬前蓄热 ,北方地区应在 9月下旬扣膜 ,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随着秋冬季降雨而大量散失。日光温室应加强外保温覆盖 ,北方地区可采取纸被加草苫覆盖保温。大棚内主要是采取棚内多层覆盖措施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2 根据棚室性能和技术水平确定栽培作物和茬口北方大棚主要用于春提早和秋延晚 ,节能日光温室果菜类栽培主要有三种茬口类型。一是冬春茬 ,秋季播种育苗 ,初冬定植 ,严冬开始上市 ,一直采收到春末夏…  相似文献   

13.
大棚葡萄与蔬菜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王民带领当地农民,在长春市城郊发展棚膜经济,将大棚葡萄与蔬菜进行间作、套作,实行立体栽培,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小白菜、莴苣等喜冷凉绿叶蔬菜耐低温且生育期短的特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16日,地处天山北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温室大棚基地,一串串成熟了的"夏黑"葡萄晶莹剔透,甜甜的感觉沁入心脾。农技人员在陶峰的"夏黑"葡萄日光温室内,在为成熟的"夏黑"葡萄测试糖分。当露天栽培的葡萄还在开花抽穗时,该团大棚葡萄已陆续供应市场,最高售价50元/千克。  相似文献   

15.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利用大棚进行早熟促成栽培,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但大棚栽培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早春寒潮等,常给栽培者造成巨大损失.2008年,我地开始实施三层薄膜覆盖栽培试验,在葡萄生长季节利用大棚膜、中棚膜和地膜(后期用反光膜),探索避雨、增温、抑草、促进着色等技术途径,以达到节本增效目的.2010年3月9日,金华地区遭受寒潮袭击,普通大棚葡萄正处于萌芽期,花芽冻害严重,产量损失60%左右,部分大棚花芽全部冻伤.而婺城区白龙桥郑岗山和金东区孝顺祥里两个葡萄基地因采用三膜覆盖技术,其良好的保温效果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不仅寒潮未对刚萌发的花芽造成丝毫损失,还使葡萄提早成熟上市,藤稔葡萄6月25日成熟,夏黑葡萄6月15日成熟,醉金香葡萄6月30日成熟,每667 m2产值分别达到1.4万元、1.1万元和0.9万元.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力发展,大棚葡萄以其众多优势而被葡萄种植户所青睐,大棚葡萄栽培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棚种植的葡萄可以早于传统种植的葡萄采摘,从而提前上市,而品质却要比传统种植的葡萄高很多。所以,经济效益自然也要高于传统种植的葡萄。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地提升葡萄产量,因此,精准控制大棚环境是必要手段。同时,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大棚葡萄栽培中以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引进里扎马特葡萄,1998年利用冬暖式日光温室栽培,春季定值。11月中旬覆盖棚膜、草帘,12月中旬开始升温,3月下旬开花,5月上旬成熟,较露地栽培提前成熟50天,666.7m^2产1180kg,且连续3年丰产。  相似文献   

18.
《果农之友》2012,(8):46-47
大棚葡萄采收后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翌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是葡萄栽培的重要环节。1及时揭除棚膜由于大棚栽培条件改变了葡萄本身固有的自然生长规律,结果枝形成的冬芽受棚内光照和营养的影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7,(2):52-53
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通过3膜覆盖并加热的方法在日光温室进行辣椒越冬促早栽培,可使辣椒的上市时间提早10~15 d,667m~2收入提高1万~2万元。该技术的关键点除了利用地膜和大棚膜外,还利用中间膜改善苗床的栽培环境,通过加热,苗床内温度比温室内、中间膜外温度高10~13℃,确保冬季辣椒生长的温度需要。  相似文献   

20.
葡萄保护地栽培,因其果品优质、无公害、经济效益高而倍受果农关注。经几年摸索实践,一种比传统方法更为省时、省力、投入少的大棚多膜覆盖栽培模式日臻成熟,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667m2产值连续2年2万元以上)。1棚址选择及大棚结构1)大棚应建在避风、向阳、平坦、利于灌溉和排水、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大棚东西、南北走向均可。2)大棚跨度8~12m,长50~80m,脊高2~2.5m,两侧高1.5~2m,棚面角23.6°,棚架钢筋、水泥柱加竹木结构均可。棚面用2~3幅0.08~0.1m m聚乙烯无滴膜覆盖,幅间接头压茬30cm,下面距棚膜20~30cm沿棚走向拉若干道铁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