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襄阳地区甜菜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性诱法、灯诱法及田间调查法对2009~2010年襄阳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成虫、幼虫开展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襄阳地区甜菜夜蛾成虫主高峰出现在8~10月、幼虫高峰期出现在8~9月。选用同时期逐日气象数据,探讨襄阳地区甜菜夜蛾越冬及成虫高峰日前期气象条件。甜菜夜蛾在襄阳越冬虫源存活率低,高温少雨日照多有利于甜菜夜蛾成虫暴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青岛胶州露地大白菜田鳞翅目害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规律,为大白菜田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0年通过性诱剂对青岛胶州大白菜田鳞翅目害虫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青岛胶州大白菜田主要的鳞翅目害虫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其次有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和菜粉蝶(Pieris rapae)。2019年小菜蛾和甜菜夜蛾发生高峰均为10月中旬,2020年小菜蛾发生高峰仍为10月中旬而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提前为10月上旬。同时对大白菜田主要鳞翅目害虫进行了综合防控试验,结果表明,2019年小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诱集量分别为2 230头/667 m2和1 094头/667 m2,2020年小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诱集量分别为1 524头/667 m2和359头/667 m2。2020年综合防控对小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7%和76....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昆明市蔬菜主产区不同年度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及气象因子对虫害的影响,2020-2022年在昆明市晋宁区利用性诱剂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3年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全年均有发生,年度大致呈倒V形趋势,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小菜蛾发生高峰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和较为干旱的天气更有利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繁殖和生长。本研究可为昆明蔬菜主产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成虫活动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南地区甜菜夜蛾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年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浙南地区大田一年发生5~6代,第6代为不完全代,越冬蛹在设施栽培蔬菜地越冬。4月下旬~5月初陆续羽化,6月上旬~7月上旬为大田第1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为大田第2代,8月上旬~8月底为大田第3代,9月初~9月下旬为大田第4代,10月初~10月下旬为大田第5代,11月上旬~翌年4月下旬为大田第6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有明显发蛾高峰。研究还明确了甜菜夜蛾不同世代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并利用历期法对甜菜夜蛾发生期进行预测,利用黑光灯发蛾量对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南靖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规律,2019年10—12月南靖县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出现2个发生高峰,最高诱蛾量出现在11月11日,以玉米上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数量最多,茄子和辣椒上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数量次之;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他作物上没有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其中玉米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危害较重,抽雄后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6.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抗性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了解虫酰肼[3,5-二甲基苯甲酸1-1(1,1一二甲基乙基)-2(4-乙基苯甲酰)肼,tebufenozide]对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使用虫酰肼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LC50剂量隔代和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比较各代生物学特性变化;不同剂量分别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和卵块,研究药剂对当代及下一代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LC50剂量隔代汰选抗药性至F11代,甜菜夜蛾幼虫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没有产生抗性;羽化率及成虫寿命变化不明显,而化蛹率、蛹重和单雌产卵量逐代显著降低。用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缓慢上升,至F19代抗性增加2.52倍;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变化不显著。分别用虫酰肼2.5、5、10、20及40 µg•ml-1浸渍法处理3龄幼虫,随剂量提高幼虫成活率随之降低,幼虫期缩短,化蛹率及蛹重下降,但羽化率及成虫雌雄比变化不大;当大于等于10 µg•ml-1剂量处理幼虫,不仅随剂量提高而降低了下一代成虫产卵量,而且下一代幼虫成活率,幼虫及蛹体重也有所下降。用虫酰肼10~300 µg•ml-1剂量浸渍卵块,卵孵化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用 50 µg•ml-1以上剂量处理时,可明显降低初孵幼虫、4日龄幼虫成活率以及幼虫及蛹体重。【结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当代及下一代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而甜菜夜蛾对该药剂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和规律,2019年10月至12月,对南靖县进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下半年总共发生两个高峰,最高诱蛾量在11月11日,以玉米、茄子和辣椒上成虫发生数量较多,玉米最多;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它作物没有发现草地贪危害,危害玉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苗期最严重,抽雄后危害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黔东南州蓝莓果蝇成虫和幼虫的自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黔东南地区果蝇成虫活动表现为多峰型,最主要的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防治果蝇成虫的最佳时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最佳防治温度为15~25℃,蓝莓果蝇成虫活动数量与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蓝莓的不断成熟,幼虫量也迅速增加,其中在蓝莓植株东面幼虫蛀果率最大,其次是西面。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是陕西西安第一大果业,近年来蝽象在猕猴桃上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虫害之一。论文采用纱网笼罩室外观察、扫网法以及不同色板粘缚法,研究了蝽象在猕猴桃上的发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地区猕猴桃蝽象种类为麻皮蝽和茶翅蝽,麻皮蝽一年发生2代,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盛发期,8月至10月第二代成虫盛发。茶翅蝽一年发生1代,7月上旬始见初孵若虫,若虫危害至8月中、下旬老熟羽化为成虫,成虫危害至9月底,10月初越冬。麻皮蝽为优势种,麻皮蝽在猕猴桃园有2个高峰,分别是7月10日,9月7日,每10复网捕捉量分别是3. 4头和4. 6头。  相似文献   

10.
于1998-2005年通过性诱剂对长沙甜菜夜蛾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影响因子对该种群成虫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长沙各年份的成虫种群数量相差很大.每年11月至第二年7月,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处于低水平状态,8月以后种群数量迅速上升,11月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协整分析表明:8-10月总降雨量、日照时数、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是影响长沙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变动的主要气候因子.8-10月平均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年最低温是影响种群增长最主要的限制因素;8-10月总降雨量对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斜纹夜蛾消长动态,笔者于2017-2019年应用斜纹夜蛾性诱剂开展成虫监测,并进行了田间卵量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斜纹夜蛾虽世代重叠,但成虫盛期主要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卵盛期一般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2017年进行了人工除卵虫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产卵高峰期前后进行人工除卵,可降低虫量;10%甲维·茚虫威SC对斜纹夜蛾中、高龄幼虫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做好昆山市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通过研究性诱监测结果,分析了降雨日平均雨量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对近几年的性诱数据进行分析,8、9月的降雨日平均雨量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月平均单盆累计诱蛾量负相关性大;依据7、8月的降雨日平均雨量和夜蛾累计发生量可预测同年8、9月夜蛾的发生量,且符合率较高,尤其是两月之间的降雨日平均雨量相差100mm/d的情况下,符合率更高。因此,降雨日平均雨量可作为8、9月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发生中期预测预报的一个新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3.
应用性诱剂预测法监测斜纹夜蛾发生规律,根据其发生规律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6—10月间共出现3个蛾峰,分别为7月19日、8月18日、9月13日,因此防治时间掌握在2龄幼虫始盛期前施;供试药剂中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24%氰氟虫腙悬浮剂700倍液及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cNPV)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cNPV对 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 1ml9 1×106 PIB(多角体), 4龄幼虫摄入亚致死剂量病毒对化蛹产生不良影响,并使性比发生变化,雌雄蛹比为 0 6~0 8,较对照明显升高;幼虫期摄入病毒亦对其成虫的繁殖力产生影响,无论是每雌产卵量、总卵量还是卵孵化率均比对照显著降低,交配比例和次数也比对照明显下降。甜菜夜蛾成虫期摄入病毒亦对繁殖力产生影响,产卵量和交配比例和次数以及卵孵率均比对照明显下降,此外,还对后代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福泉烟田设置黑光灯诱蛾。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及棉铃虫成虫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年度间变化大。强翅夜蛾年发生2个世代,金弧翅夜蛾、掌夜蛾年发生多世代。烤烟大田生长期:烟夜蛾种群数量低,到8月或9月出现成虫种群数量高峰期;鬼脸天蛾种群数量最少;银纹夜蛾种群数量保持较高水平,但幼虫对烤烟危害轻。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发现时间短,因此可以借鉴的资料有限。2005年以来,作者对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持续研究,目前澄清了年发生世代和幼虫为害习性。在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全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5月底,1代成虫6月~7月上旬,2代成虫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3代成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主害期为夏玉米苗期(6月~7月上旬),7月下旬以后对玉米损害不大。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幼虫对高温敏感,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天敌是蚂蚁。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丽步甲陕西亚种Carabus formosus nil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陕西杨凌地区,该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活动,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卵期7~9 d;幼虫2龄,历期分别为4~6 d,14~18 d;预蛹期16~19 d;蛹期7~10 d。成虫以蜗牛、蛞蝓、蚯蚓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  相似文献   

18.
苎麻四大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苎麻夜蛾 俗称摇头虫、摆头虫。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幼虫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麻叶。苎麻夜蛾成虫是一种褐色蛾子,老熟幼虫有黄色带黑线、黑色带黄线、淡绿色带红线等体色,头部呈红色或棕黄色。蛹茶褐色,卵扁圆形米黄色。苎麻夜  相似文献   

19.
一、甜菜夜蛾大葱田发生特点2005年4月中旬至2006年11月,我们在临颍县台陈镇张陈村选择一块2000m2大葱田,从4月18日开始,棋盘式取10个样点,每点50株,共计500株,3天调查1次,记下产卵日期和孵化期、幼虫活动期、成虫期及天敌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湖北荆州、武汉、襄阳3个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成虫始见期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终见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及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成虫发生数量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荆州地区总诱蛾量分别是武汉地区和襄阳地区的1.35倍和12.50倍.武汉地区幼虫发生期最长178 d,其次是襄阳地区140 d,荆州地区幼虫发生期最短117 d;全年总发生量以武汉地区最多2 296头/百株,其次是荆州2 259头/百株,襄阳1 542头/百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