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袋泡茶饮用方便,茶汁泡出快。它与散泡茶相比,泡一次能节省用茶量20%,泡2—3次也可节省5%左右。袋泡茶较清洁卫生,亦便于携带,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上较为畅销的一种商品茶。国内主产袋泡茶的基地是上海、广东、福建、广西等茶叶公司,主要供出口,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国内市场试销。包制袋泡茶的机器甚为精密,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每分钟能包150袋左右。目前这种包装机都向意大利和西德进口,价格昂贵。包制袋泡茶,在没有进口的大型袋泡茶包装机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国产的纸袋封口机,进行手工包  相似文献   

2.
袋泡茶生产题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方式也有所改变,袋泡茶已成了城市青年人的时尚,其销量日增。目前较大的宾馆、饭店、合资企业、娱乐场所已将袋泡茶作为日常饮料,大城市中的部分家庭也饮袋泡茶。但并不是所有袋泡茶都好销,只有茶叶质量好、包装完美的优质产品才适合市场需要。粗制滥造,作坊式手工操作包制的低档货,都会被消费者拒之门外。现就有关袋泡茶生产的一些问题为生产者作一简要解答。 1.袋泡茶包装机的选择 袋泡茶包装机,在80年代全靠进口,随后,陕西某兵器厂生产出了袋泡茶包装机,且质量过关,才逐步摆脱了袋泡茶包装机依赖进口的局面。现将进口的和国产的袋泡茶包装机作简要介绍,供袋泡茶生产者参考选择。 (1)意大利伊玛公司(EMA)生产的C22、C21袋泡茶包装机,使用非热封型滤纸,每分钟可包160袋,每袋容茶量2.5g,滤纸袋、外袋提线和标签齐全,成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的审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叶品质的审评是贯穿于整个茶叶活动的始终。从茶树品种、栽培、采制以及包装贮运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品质的影响都会在审评中作出客观的鉴定,藉以指导生产,提高品质,促进商品的发展。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采用感官审评,理化审评有待于积极研究过渡到实用阶段。因此审评人员必须具备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制一种木蝴蝶-苦荞-绿茶复合袋泡茶,并进行配方工艺优化、冲泡条件优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先以感官审评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工艺最优配比;在最佳组基础上,以感官得分和黄酮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冲泡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冲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袋泡茶最佳配方工艺为:绿茶0.5 g,苦荞、木蝴蝶比例3∶1,粒度为10目,每包质量3 g;最佳冲泡方法为:水温93℃、水量120 mL、时间6 min。上述条件下得到的袋泡茶综合得分为0.909 6分,总黄酮含量为75.8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8.62±0.46)%,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68.42±1.83)%,说明抗氧化活性能力佳。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袋泡茶茶汤香气浓郁、滋味醇爽、回甘明快、澄清不浑浊,该研究为木蝴蝶-苦荞-绿茶复合袋泡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品种多,品质千差万别。外形有弯曲,圆曲。内质有音韵、岩韵等不同特征。这些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应该怎样审评呢?现就外形、内质等几个方面作一些介绍。一、外形。按照通常审评茶叶外形方法,分取试样100—200克,倒在审茶盘中,用手将样盘回转数次,然后检视粗细、老嫩、整碎、色泽及匀净程度等,对照标准样茶加以审评。由于乌龙茶着重品种,在检视上述外形各项目时,必须同时判断茶是属于哪一个品种。乌龙茶的初制分包揉和不包揉两种不同制法,这就很容易把圆曲型茶和弯曲型茶分开。铁观  相似文献   

6.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5,27(6):31-32
一、袋泡茶包装机的分类 当今世界上,包装机械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机器制造精密度和工艺水平的标志.而袋泡茶包装机,因对其自动化、生产率和包装精确度等的较高要求,在包装机械中又处于高水平地位.它能将内包装滤纸、外包装纸和标签纸等的传输,内、外包装制袋,茶叶装料,挂线,粘标签,光电配准,计数,制盒和装盒等一系列功能在一台机器上自动完成,结构复杂,操作简便,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能生产.总的来说,袋泡茶包装机品种尚少,价格贵,推广使用还不十分普遍.袋泡茶包装机大致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花茶审评的内容与方法,较其它茶类有所不同。生产单位在花茶窨制过程中的审评,分茶坯审评、在窨品审评和成品审评。  相似文献   

8.
原来的袋泡茶,茶叶盛在袋包里或封套里,一根线连结着袋包和标签。袋和线连结用来操作袋包,便于将它浸入杯里或壶里的热水或其它冲泡的液体中,尤其是当浸泡已达到要求的强度时,便于将它取出。这样的袋包与它的连线,在包装时出现了难以处理的问题。包装时线常缠住,从一堆袋包中把一只袋包分出来比较困难。使用中,尤其在餐桌上,当袋包从杯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讲究高效率、快节奏的变化,袋泡茶的销售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随之市场上劣质袋泡茶骤增,可见急需在袋泡茶的质量上加以稳定和提高。近年来,采用添加芳香物质的方法来提高茶叶香气在各国巳十分普遍,为此,笔者对袋泡茶的原料——细茶进行加香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6,28(1):26-27
三、常用袋泡茶包装机的主要性能和选用原则 (一)国内外生产的袋泡茶包装机 1920年,美国衡器公司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全自动袋泡茶包装机,但其包装的茶包内袋是采用纱布缝制的。20 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衡器公司和德拉梅尔·威廉斯公司联合研制成功内袋采用热封合纸袋的包装机,推动了之后20 年袋泡茶包装机的迅速开发。50~60年代,意大利的IMA公  相似文献   

11.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  胡冬 《茶叶》2015,41(1):15-18
本文主要以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分析基础,结合茶叶审评实践,对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主要包括:茶叶分类分级体系不明确、级别判定方法不合理、审评人员数量问题、消费者参与不足、部分品质评语含糊以及七档制合格判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等,对各个问题分别给出了参考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栩 《中国茶叶》2005,27(2):25-26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
毛茶的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关系特别密切.初制技术的好坏反映出茶叶品质的优次,必须通过审评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毛茶的审评,从质量监控角度,可看出茶叶在采摘和初制加工过程中的优缺点与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茶叶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并结合感官审评,对3种不同萎凋工艺的山东红茶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工艺的红茶均有较好的响应,可有效区分不同萎凋程度的红茶,且第7、9、2、6和8号传感器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萜烯类和硫化物、芳香型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醇类和烷类对茶叶香气贡献较大。这几种成分可能是引起山东不同季节红茶品质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表明重萎凋工艺制得的山东红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5.
9月 15日下午 ,在福州华侨大厦会议厅 ,福建省茶叶学会主持召开了祝贺张天福先生九十寿辰茶话会。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 ,林心炯同志代表学会向张老致以亲切的祝贺 ,并介绍张天福选集主要内容。张天福 ,我国著名的茶学家 ,制茶和审评专家。六十五年来 ,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 ,对福建省茶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取得显著成果。著有“台湾之茶业”和“福建乌龙茶”等。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付主席林思翔 ,福建省…  相似文献   

16.
出口袋泡茶常见质量问题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口岸从1974年开始出口袋泡茶,而后出口量逐年增长。花茶袋泡茶年出口量约100t,绿茶袋泡茶年出口量约150t。这些袋泡茶主要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福州辖区内某公司为例,2003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袋泡花茶增长高达567%,出口袋泡绿茶增长高达202%。在近几年的检验工作中,我们发现出口袋泡茶常见以下几方面的质量问题:1包装方面正常袋泡茶的包装应做到滤纸袋封口完整;滤纸轧边处不夹茶;提线附着于滤纸袋和吊牌(或称品牌标签)处均定位牢固,即使冲泡后也不应脱线;滤纸袋与吊牌和外封套互不粘连。1.1滤纸袋…  相似文献   

17.
袋泡茶出现于二十世纪初,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流行起来。由于袋泡茶具有“定量、卫生、方便、快速”的特点,全球的袋泡茶市场呈快速增长之势。目前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已占世界茶叶总消费量的23.5%,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袋泡茶在一些城市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目前的饮用方法多数是清饮或加糖加奶饮用,其他饮用方法尚不多见.其实,袋泡茶,因其菜汁溶出快、去渣方便,最适宜于调制各种果味、香味茶.尤其在夏、秋季节,各种水果都将上市,取材十分方便,自己动手调制风味各异的果味、香味茶,别有一番情趣.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果味、香味茶的调制方法,供消费爱好者参考.1.荔枝红茶:取荔枝5~8颗,去皮和核,用水果榨汁器压出荔枝汁,加热水300mL,在半奶锅中煮沸后,投入袋泡红茶1包,5分钟后取出茶袋弃去,加适量蜂蜜和白砂糖,拌匀即可饮用,香甜可口.2.柠檬红茶:取柠檬2片,榨汁,加热水300mL煮沸后,投入袋泡红茶1包,5分钟后弃去茶袋,加适量砂糖拌匀即可饮用,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9.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5,27(5):36-38
袋泡茶因其饮用方便卫生,茶叶内含有效成分溶出快,并且饮用时定量准确,故在欧美国家消费十分盛行.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国的茶叶80%以上以袋泡茶形式消费,英国和美国也达到了60%左右.我国的袋泡茶生产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现年产袋泡茶3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国内袋泡茶消费量占茶叶总销量的2%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茶叶政策的开放,巩固和提高我省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我所于今年2月举办了第一期全省茶叶审评与检验培训班。参加第一期培洲的学员有57人,来自全省19个市、地区和县的供销社、棉麻、土产和食杂公司,国营和乡镇茶场。培训班学习的课程有,茶叶审评基础知识,制茶工艺与茶叶品质色、香、味的形成,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