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城市多面临水质型缺水问题,城市水系多因污染物超标排放、水系不流通导致水质较差,无法达到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城市水网的构建是解决区域水资源调配不均、水环境不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水碧桥河、石固河、官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维、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选取COD、NH3-N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水资源利用情况下研究区域内水体水质分布情况,评估河湖水网连接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河湖水网健康连通及科学调度可显著改善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2.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工程中十分重要的调蓄湖泊,对于南四湖水量水质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分析前人对南四湖上级湖水量水质研究的基础上,由统计数据资料,运用MIKE21模型,模型参数主要选取湖内糙率、污染物扩散系数以及污染物降解系数,模型所选取的污染物指标为COD和TP两种。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后,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将模型应用于模拟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模拟分析了多情景下南四湖上级湖内水质变化过程,并根据结果分析得到南四湖上级湖内水量水质响应关系,为南四湖水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灌区湖泊污染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上游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下,位于灌区内的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以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套灌区中的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质参数概括为7个主成分,即:富营养化特征指标、湖泊盐化特征指标、湖泊有机物污染指标、湖泊形态特征指标、水体酸碱指标、水体藻类生物量指标、植物生长环境指标.分析讨论各主成分的科学内涵以及结合地区特征的湖泊污染机理,为灌区湖泊水体的合理利用与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泗洪县水环境现状,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其水资源保护进行研究。以单因子评价法为基础对县域内河流湖泊进行水质状况分析。根据水资源保护目标,以水功能区为研究单元,通过建立零维及一维水质模型,对2020年泗洪县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污染物入河总量及污染物削减量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2020年泗洪县大部分水功能区排污量严重超出纳污能力。根据结果提出了水资源保护措施。通过措施的实施,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7.5%,达到85%的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5.
常州是一座以机电、纺织、化工、电镀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城市污水主要来自工业行业的点源排放,水质污染因子行业特征明显。近年来,常州市通过实施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小康达标、太湖水污染治理、清水工程、水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不增污"。以该市环境监测数据(2001-2007年)为依据,从城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现状、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达标排放情况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对该市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河流水质局部略显好转,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石油类、工业挥发酚的污染问题已逐步上升为主要水污染问题;湖泊水质有好转现象,但富营养化仍在加剧。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现有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免疫进化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投影方向,提出基于免疫进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我国五大湖水质评价及各种富营养化指标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基于免疫进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水质评价模型的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和投影值的大小即可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并实现同类水之间的水质优劣比较;该模型能将高维数据通过最佳投影方向映射到低维子空间,便于对样本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为水质评价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为典型的滨江丘陵城市,市内河道基本为闸控河道,由闸控所造成的不利水文条件(河流缓流乃至滞流)是加剧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城市生活污水和地面径流是城市内河的主要汇水水源,与此同时已是内河的主要污染源;内河及湖体现状水质劣于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污染特征表现为有机污染形式。引调清洁水源稀释污水,不但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河水源问题,而且改善了城市内河的水动力循环条件,激活城市内河水体,从而提高了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最终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建立一维河网水质模型,以模拟计算结果为依据,制定最佳引水方案,合理选择了引水水源、线路、方式及规模,以达到经济、环境双赢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连续式引水冲污无法充分发挥清水的稀释和置换作用,而造成资源与经济严重浪费的问题,提出使用间歇式引水冲污来改善城市湖泊水质的理念。以南昌市艾溪湖为研究对象,使用MIKE 21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两种引水冲污方式下的多种不同工况,并从达标使用水量与所需天数两方面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水冲污所需的时间受引水流量大小影响,且随着引水流量增大,两种冲污方法的时间差逐渐减小;在所有工况中,当达到相同的水质改善目标时,歇式引水冲污所用清水量均小于连续式引水冲污,能够显著地节约水资源。所提出的引水冲污理念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本研究湖泊,而且可为其他城市湖泊的引水冲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该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少量的湖泊湿地是该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针对西北典型城区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与城市发展关系问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三个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模型,结合实验室水质测定结果,构建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法对三市城区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银川市的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大于中卫市,为基本可承载水平;石嘴山市承载力水平均小于两市,属弱可承载水平。限制石嘴山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湖泊湿地水质状况和环境治理水平,因此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石嘴山市可从改善湖泊水质,提高城市植被覆盖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靠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对水质进行预测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深度平均二维浅水模型因忽略了紊流项的影响,难以准确模拟水流运动,会对水质预测造成影响。鉴于此,本研究构建了考虑紊流效应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南木冷河汇入澜沧江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排污情景下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水质达标存在不利影响。本研究可为澜沧江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布吉河流域污水截流倍数与河流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截流倍数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径流条件、城市分流制比率、污染物入河量、河流水力条件及水质目标等。面源污染作为雨季随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是需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合流制(或混流制)占较大比例的排水体制下,面源污染占点源污染的比例小,但由于其突发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为依据,对2004年5月至7月乌梁素海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实地水质监测结果与评价结果对照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乌梁素海的水质等级变化。证实了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湖泊水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二维水质模拟属于计算密集型运算,如何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提升水质模拟的性能,是流域水质模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从性能和精度两方面开展了流域水质模拟研究.在水质模拟性能方面,设计了通用计算框架下的流域模拟网格划分方法.将河道及边缘网格作为模拟网格,降低了网格规模,使流域级别的精细化河道水质模拟成为可能;以此为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搜集从2003年到2016年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的1 405篇中文文献,借助LDA主题模型总共识别出13个有效主题,分别为“工程施工”“泵站运行优化”“水泵性能研究”“工程成本研究”“水环境模型”“河流水污染”“信息自动化”“湖泊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物”“水泵结构计算”“水泵水力计算”“生态学”和“生态环境治理”,并对各主题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其内在的知识结构.然后使用了2个文献计量指标(主题占比和主题演变趋势)来描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学术关注情况,发现“工程施工”为最热门主题,其次是“泵站运行优化”和“水泵性能研究”.而“水环境模型”和“湖泊富营养化”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结果反映了学术界的关注情况,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后评价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浑蒲灌区水源被污染,农田受到污水灌溉,对人畜造成危害。实现清水污水分流,消除水源污染,成为灌区改造的首要任务。利用模糊优先决策理论,通过4项评判指标对沈阳市浑蒲灌区清污分流与节水改造方案优选,从而找出最佳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开封市惠济河流水体作为污灌样本水体,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水灌溉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污灌水源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和总氮均严重超标,重金属污染物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陕西沣河水环境特征及污染构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监测,对沣河2001-2011年水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沣河秦渡镇水文站断面进行了洪水期与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比较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特征;分别采用构建的水文分割法和通用的平均浓度法对沣河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比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沣河2001~2006年污染较严重,2007~2011年水质逐年好转;2001~2006年从上游到下游沣河水质沿程逐渐恶化,2007~2011年沣河流域水质污染情况为上游<下游<中游;沣河2001~2006年NH3-N平均浓度基本处于Ⅲ类水质以内,2007~2011年基本处于II类水质以内;沣河2005~2006年COD平均浓度处于IV类水质以内,2007~2011年处于II类水质以内;洪水期水质好于非洪水期水质。(2)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该法可用于有限资料条件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沣河非点源污染影响在2007年后明显增大,2009年(P=45%)沣河秦渡镇水文站以上流域NH3-N和TN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总负荷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40%和50.78%。NH3-N和TN年内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明显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云南高原湖泊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云南高原湖泊独特的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现状,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高原湖泊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泊区域典型代表玉溪市近30年水资源变化情况为案例,运用集对评价法对高原湖泊水资源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2005-2007年水资源脆弱性程度为中度脆弱,并呈现一定的恶化趋势,表明目前高原湖泊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显著错位情况,亟待加强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出一种适用于河流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的污染扩散模型,采用六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模型数值求解。结合实例,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定量模拟了河流下游不同地点处污染物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值,并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污染物浓度进行评价,最后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实时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