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牛改良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从198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家投资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种公牛站,液氮站为龙头,省地县乡四级畜牧站(改良站)黄牛改良服务体系,并配套了人工授精仪器设备,运输工具和人员的技术培训,这是我国历史上家畜品种改良工作中投入多,规模大,科技含量最高,可操作性强的一项新技术,也是推广难度较大的群众性工作,经过20多年的黄牛改良工作,杂种牛的初生重,日增重,产肉,产奶和肉的品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近年来养牛业已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优良肉牛品种被群众所认识,养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现在根据本人这几年通过到各地,县举办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所了解到,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工作中还存在着奶多问题急需解决,现归述以下几个方面,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广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加速黄牛改良工作进程茹宝瑞(河南省畜禽改良站,郑州,450003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我省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在“九五”期间黄牛改良方面重点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河南省畜禽改良站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并同各市(地)一道,选择黄...  相似文献   

3.
西藏山南地区黄牛改良工作开展早、推广面广、成效大,农牧民收益大,深受农牧民欢迎.但在牛人工授精操作技术方面还不尽人意,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建议对农牧民及基层配种员开展全面培训,迅速提高直肠把握法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繁殖受胎率,加快黄牛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文登市开始引进了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牛对当地黄牛改良,并且开展了人工授精工作,对提高肉牛产肉性能和养殖户收入作用显著。但人工授精受胎率低成为影响本项技术的瓶颈因素。笔者根据多年来观察和经验,总结出了"把好五个关口,提高受精率"的配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在黄牛改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黄牛的繁殖率而且还能提高黄牛肉的品质;另外,还能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公牛的饲养数量,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针对人工授精技术在黄牛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授精技术在黄牛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提高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吉林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本地黄牛,使本地区的黄牛品质改良逐年加快,牛群品种质量有很大提高。经过十几年的改良经验,笔者深深体会到,推广黄牛人工授精配种是实现黄牛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还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黄牛养殖的目的发生了根本转变,黄牛的肉用性能便成为黄牛改良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本地黄牛产肉性能低下的难题,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黄牛改良工作,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化进程加快,肉牛养殖成为我国农区牧业结构中重点发展项目以来,黄牛改良得到了空前发展。我省的黄牛存栏数、产肉量、出栏率、单体产肉量逐年攀升,现已跃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农区养殖业的典范。但是,随着黄牛改良的进一步深入,我省黄牛生产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1种源不足,利用率低我省的黄牛改良工作虽…  相似文献   

8.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它以体格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而闻名于国内外。我区白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始终以秦川牛为主要父奉改良山地黄牛,引进辜川种公牛及其玲冻精液颗粒,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截至1990年底,全区累计引进辜川牛250多头,各种牛改良配种累计1371万头(次),其中秦川牛配种改良占95%以上。秦川牛改良面覆盖全区7县(市)。1990年底,辜川牛种公牛存栏60头,改良配种点120个,其中秦川牛奉交点60个,冷配点60个。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从1974年开始,在黄牛较多的重点市、县,引进肉用种公牛对当地黄牛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良工作,经过三年试点后,在全省大多数市县推开。1978年农业部将我省西部13个草原市县,列为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后,在部分市县采用黑白花奶牛改良黄牛,实行母牛挤奶,公牛产肉或役用,一套成本,两项效益,有效地推动了黄牛改良工作。特别是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养牛业采取国  相似文献   

10.
良种牛繁育方案简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案一办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与晋南牛的种牛场,进行纯种繁育,生产中国四大黄牛的良种牛。方案二办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与晋南牛的配种站,对外本交、鲜精人工授精或冻精人工授精,本品种繁育中国四大黄牛或杂交改良当地小个子黄牛。  相似文献   

11.
湟源县黄牛改良工作主要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过了试验、推广、发展和提高几个阶段。到2003年底,全县共11个乡镇,有11个改良站点,黄牛存栏3.19万头,其中改良牛1.41万头,占黄牛总数的44%,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黄牛改良的现状1.1湟源县自然生态条件湟源县深居内陆,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细管冻精在奶牛人工授精工作中的不断推广应用,为提高奶牛人工授配率,加快黄牛、奶牛改良步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细管冻精  相似文献   

13.
商洛地区黄牛改良工作14年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家一致认为: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是成功的,改良方向是符合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1982年荣获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986年荣获地区科研推广成果一等奖。1979年首次出口港澳改良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产肉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来研究利木赞牛改良湘西黄牛的效果,结果表明,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利木赞牛为改良湘西黄牛的优选品种.此外,文章还阐述了新晃县湘西黄牛杂交改良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杂交改良步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杂牛是西门塔尔公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改良后代的总称。我国从上世纪初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七十年代农业部组织批量引进,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AI)改良我国黄牛。经过三十多年持续努力,黄牛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杂牛在生长发育肉用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本地黄牛,是我国肉牛产业牛源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饲养西杂牛1200万头,随着牛改进程加快,数量将不断扩增。为了充分发挥西杂牛乳肉兼用特征,全面体现其经济价值,开发利用乳用性能意义凸显。  相似文献   

16.
互助县利用良种肉牛细管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引进大型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改良本地黄牛尚属首次,为了探讨皮埃蒙特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互助县自2002年起引进该品种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在互助县双树乡、威远镇、台子乡、五峰乡进行杂交改良,本近三年的杂交改良中,全县累计改良皮埃蒙特肉3917头,受胎3184头,受胎率为81.29%,繁活犊牛3147头,繁活率为80.34%。现将杂交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伊犁河谷推广应用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已有30余年的历史,现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伊犁州黄牛改良工作。由于伊犁河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门塔尔牛是我国育成的肉役奶兼用品种,被农业部列入黄牛改良区域规划中的主推品种.青海省民和县2006年起开展了中国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本研究于2007-2009年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代进行了不同年龄阶段体尺、体重测定,以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在高原地区品种改良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纪八十年代,主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经多年努力祁连县农区黄牛改良工作始于上世纪,实现了黄牛整体人工授精化,黄牛杂种化程度已达90%以上,形成了以荷斯坦杂种奶牛(占35%)和西门塔尔肉乳兼用杂种牛(占55%)为主体的畜群结构,改良牛存栏在5 500头以上,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纯种牛和高产牛存栏始终在10—20%之间徘徊,制约了本地养牛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将现代育种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快黄牛良种化进程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六盘水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坡陡,交通不便的自然条件特点,大范围推广冻精人工授精,对冻精和液氮的运输有较大困难。为此,借助我市骡马杂交改良基础推动牛改工作成为我市发展黄牛鲜精人工输配技术的动力。2001~2002年我市在偏僻边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建立牛鲜精人工输配改良点,开展黄牛人工授精改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鲜精人工输配点已达211个,覆盖74个乡(镇)211个行政村,参与农户达7.16万户。2003~2005年共输配母牛112430头,产杂交牛72058头,受胎率为85%,产犊率达64.93%。结合几年来工作实践,把鲜精人工授精技术和在操作过程中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