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2.
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关节型、脐炎型、眼病型、肺型等病型。  相似文献   

3.
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关节型、脐炎型、眼病型、肺型等病型.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等家禽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最为常见,以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2020年3月,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雁江镇某鸡场发生了一起发病急、腹泻、败血和大批死亡的病例,经现场调查、症状检查和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禽霍乱。  相似文献   

5.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6.
1 禽又称禽霍乱,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9天。 患鸡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无前驱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发病死在鸡舍内。急性型最为常见,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缩在翅下,不愿走动,离群呆立。病鸡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  相似文献   

7.
本病是由特定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病禽急性型特征呈败血症和剧烈不痢,故称为禽霍乱。慢性型则发生肉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在世界多数国家散发,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别是农村散养的鸡群、鸭群及鹅群最易感。其中4月龄以上的青年鸡和产蛋鸡及育肥鸡易发病,而雏鸡对本病具有一定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9.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10.
本病是由正粘病毒中的某些对水禽致病性强的血清型毒株及其他一些病原(如禽Ⅰ型副粘病毒)混合感染引起鹅和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主要症状特征是肿头、流泪、共济失调、急性死亡,死前可见眼、鼻、口流出暗红色渗出液;主要病理变化特征是眼角膜呈灰白色浑浊;眼结膜出血、坏死、溃疡;皮下出血与胶冻样浸润,以及多种内脏器官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1.
费强 《动物保健》2014,(2):58-59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本病对鸡最敏感,它常表现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南方各地常年流行,北方地区则多呈季节性流行。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禽霍乱慢性带菌状态的时期是终生的。成年鸡特别是性成熟鸡对本病更易感。被病鸡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通过消化道传染于健康鸡;由病鸡的咳嗽,口、鼻分泌物排出病菌后,通过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又叫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和火鸡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3.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以全身出血性变化和肝脏多发性坏死为特征,急性型病禽发生剧烈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病禽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发炎为特征。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及阴雨连绵季节,是禽霍乱发病高峰时节,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均有,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笔者现以一宗鸡场禽霍乱的诊治报告为例,就家禽的禽霍乱防治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肠道传播,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中关洲的发展中国家.急性肝损坏和散发急性肝炎病例中50%以上由戊型肝炎引起.这使戊型肝炎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猪HEV的发现,禽HEV于2001年由美国的Meng博士领导的研究室发现和鉴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Meng博士研究室合作对禽HEV结构蛋白(ORF2)的B细胞抗原表位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鉴定出两个中和抗原表位,证明了禽HEV ORF2基因重组抗原免疫后能够产生中和抗体并可以防止禽HEV的感染.我们同时阐明了在禽HEV ORF2抗原内至少有一个禽HEV特异的抗原表位,一个人、猪和禽HEV三种病毒共有的抗原表位,至少有一个禽、人HEV共有的抗原表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禽HEV ORF2蛋白的抗原表位可以作为有效的免疫诊断抗原,用来鉴别人和禽HEV感染.我们最近对健康人群HE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抗禽HEV ORF2抗体阳性率约为1%,其中约4.5%的人群血清中含抗人HEV抗体.在对鸭群的血清学检测证明健康鸭群的抗禽HEV ORF2抗体阳性率约为20%.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人可能被禽HE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的急性、出血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工作中发现,该病目前在养禽业中零星散发,一旦发病,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一起禽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鸡冠发紫,排白色稀粪,急性死亡等症状,通过发病情况、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等手段综合分析后进行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又叫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和火鸡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7.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型菌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1990年10月兰州某鸡场暴发该病,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结合治疗禽霍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和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慢性型。2005年秋,天水市麦积区部分养殖户饲养的鸡发生了该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治愈率达8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禽痘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短暂的炎症过程,症状主要表现为无毛部皮肤(尤以头部皮肤)滤泡增生,形成结痂和上皮脱落。有的病例,在口腔和喉粘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称禽白喉,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鸡群在自然感染下死亡率较低,如存在较强病毒,或并发寄生虫或其他疾病,死亡率较高,病鸡发育迟缓,产蛋较少,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的特征为突然发病、下泻,出现急性败血症病状,病死率极高。剖检表现为各器官出现败血性炎症和肝脏出现小点坏死。笔者在乡村从事兽医工作多年,曾多次接触和诊治过该病,现将最近诊治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