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明确福建省蝴蝶兰线虫发生情况,利用改良贝尔曼漏斗法从蝴蝶兰根部及根际介质中进行分离,经形态学鉴定,共有6种植物寄生线虫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斯坦纳长尾线虫(Seinura steineri)、奥阿胡长尾线虫(S.oahuensis)、蘑菇滑刃线虫(A.composticola)、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和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优势种群是双尾滑刃线虫,其次是蘑菇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线虫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玉米矮化病的病原,采用Ludox TM悬浮法对从吉林和辽宁采集的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的线虫进行了鉴定和种群比较,并对矮化病株茎基组织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9属线虫,特有线虫是角咽线虫属Actinolaimus和木盾移线虫属Peltamigratus,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8属线虫,特有线虫为锥线虫属Dolichorus,二者相同的线虫属有27个。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中植物线虫种类和数量明显比健康株根际土壤中高,线虫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是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和刺线虫属Belonolaimus,病株根际土壤中这3个属线虫总数约占病株土壤分离线虫总数的20.23%、11.27%和10.40%。玉米矮化病株茎基组织中短体线虫属和矮化线虫属数量占优势,2个属的线虫数量分别占测序总数的22%、14%(吉林长岭)和16%、20%(辽宁黑山)。表明玉米矮化病的发生与植物线虫相关,很可能是多种线虫共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安大略省首次报道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大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加拿大在安大略地区进行了一次球茎类植物健康调查,对样品中分离的茎线虫进行形态学特征鉴定以及PCR扩增结果序列比对,其中一份来自渥太华农田大蒜(Allium sativum)的茎线虫样品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  相似文献   

4.
鳞球茎茎线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线虫形态学鉴定存在经验性强和幼虫难以鉴定等不足.本文根据线虫ITS基因序列多态性,设计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特异的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茎线虫属的鉴定实验表明:只有鳞球茎茎线虫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同属的其他线虫均检测到荧光信号.整个检测过程只需30min到2h,能够满足口岸检验检疫快速通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全新  简恒 《植物保护》2010,36(3):117-120
本文对采自河北张家口市察北区、危害马铃薯的线虫(编号De-Chabei)进行了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其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一致,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扩增rD-NA-ITS区的长度为1130bp,测序比对以及采用马铃薯茎线虫B型特异性引物DdL1/DdL2扩增得到485bp特异性片段,表明与B型或L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再次证明该型线虫在河北马铃薯主产区的分布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分别3次从来自迪拜、也门旅客携带的大蒜和荷兰进境的郁金香种球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K(u|¨)hn,1857)Filipjev,1936)。对上述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测量,并对后两者的28S-D2D3的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与Ditylenchus dipsaci(FJ707360-363)的同源性达99%。其中从荷兰进境的郁金香种球中截获鳞球茎茎线虫为系统内首次从贸易产品中检出,国家质检总局向荷方进行了通报,并发布《关于荷兰郁金香种球传带鳞球茎茎线虫的警示通报》。  相似文献   

7.
新疆塔城地区甘薯茎线虫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东  张莉  杜娟 《植物保护》2013,39(2):139-142
为研究新疆塔城地区甘薯茎线虫病的病原种群分类地位,2010年从乌兰乌苏镇发病地块采集病薯样本,通过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后,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室内接种测定,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线虫形态和测量特征数值.结果表明:该线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接种薯块全部发病,与田间发病薯块症状相同;线虫虫体侧区有6条侧线,尾末端钝圆,雌虫后阴子宫囊较长,常延伸到尾长的3/4,这些典型分类特征与马铃薯腐烂线虫形态特征相符,且所测量数值与其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新疆地区应加强病区甘薯种薯及种苗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韩国进口枫叶树上截获到锐尖茎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丽  林长军 《植物检疫》2001,15(1):31-33
在对韩国进口枫叶树的线虫检疫中发现锐尖茎线虫Ditylenchus acutus(Khan,1965)Fortuner&Maggenti,1987.并对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林何燕  阎升  张士才 《植物检疫》2004,18(5):289-289
2004年初我局检疫人员在对印度籍"达雅(PRABHU DAYA)"轮实施检疫时发现食品舱中来自南非的大蒜有干腐症状,取样进行实验室线虫分离时发现活线虫.经鉴定并送江苏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复核,确认该线虫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这是南通口岸首次截获该线虫.我局已将该批大蒜(约10kg)全部销毁.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部分绿地草坪草存在植株矮小,长势衰弱,叶片枯黄等现象,推测其可能受植物线虫危害。为明确危害郑州市绿地草坪草的寄生线虫种类以及分布情况,2020—2021年,从郑州市12县/区辖区内的30个公园绿地随机采集136份草坪草疑似发病样品。采用浅盘法和漂浮法分离样品中的植物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植物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8个地区中的98份样品中检测到植物寄生线虫,检出率高达72.1%,覆盖调查地区的60.0%。同时,发现不同公园或绿地之间土壤中线虫数量差异悬殊,其中上街东虢湖公园线虫密度可达98.68条/100 m L土,而新郑龙湖城市湿地公园线虫密度仅为1.10条/100 mL土。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测到9种重要草坪草植物寄生线虫:小叶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microlobus)、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 destructor)、茎线虫属线虫(Ditylenchus sp.)、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  相似文献   

11.
Ritzema Bos(1906)首次描述了郁金香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病。1958年荷兰植物保护研究所发现了一批被茎线虫感染的郁金香。自那以后,每年能被茎线虫感染的球茎始终保持在约1—2批的低水平。能稳住这个水平应归功于本研究所严格的控制措施(消毁被感染花圃或进行土壤消毒)。正如用热水处理水仙花茎线虫一  相似文献   

12.
生防菌株Snef85的鉴定及其发酵液对不同种类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稀释分离法从人参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生防真菌Snef85,采用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法及ITS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nef85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对5种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其发酵液对不同种类线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和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的毒力较强,对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毒力次之,对小杆线虫Caenarhabditis spp.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主要短体线虫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植物检疫》1989,3(6):433-436
1988年6月1日,我所截获了昆明植物所某教授从英国引进的一批花卉苗木,共有10个属52个种100株。作者就其是否带有寄生线虫作了严格的检查,结果发现在 Myrtus lechlerana、Oleariacheegmanii、O.floribunda、O.gunniana、O.macrodanta、Rohdodendronpachysanthum和R.razorbiu的根中有多种寄生线虫,包括滑刃属 (Aphelenchoides)、茎属(Di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狭尾垫刃属  相似文献   

14.
香蕉穿孔线虫严重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 被中国和世界多数国家列为植物检疫有害生物。2006-2009年, 在对深圳隔离温室中的天南星科(Ar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棕榈科(Palmae)和凤梨科(Bromeliaceae)等观赏植物病害调查监测中, 从进境观赏植物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孔雀竹芋(Calathea makoyana)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上采集分离到一些植物寄生线虫, 其中有3个线虫种群经鉴定确认为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 (Cobb,1893) Throne, 1949], 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广东南海局接受了一批来自拉脱维亚介质的报检,该批介质为原厂包装未使用过的介质,主要成分为苔藓(peat—moss)。介质经我实验室浅盘法浸泡,分离得到4个属(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包括有: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p.)、茎线虫(Ditylenchus sp.)、垫刃线虫(Tylenchus sp.)和长尾线虫(Seinura sp.)。由于滑刃线虫的数量相对较多,在分离的线虫种群中占绝对优势,我们对该线虫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相关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许多数据。通过查阅滑刃线虫分类鉴定资料,鉴定该虫为桑沃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ansvali Chaturvedi ,Singh and Khera,1979),该虫的形态特征及测量数值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茎线虫病甘薯品种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易县的中西部属太行山丘陵半山区,气候干旱、少雨,土壤砂性、贫瘠,适宜种植甘薯,但也有利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的孳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7.
从2010-2013年间, 到云南省枣树主要栽培区蒙自等地, 采集根际土壤, 应用形态学比较的方法, 从120份根际土壤中鉴定了5种拟鞘线虫:奇氏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 chitwoodi)、茶花拟鞘线虫(H. camellia )、拟台湾拟鞘线虫(H. parataiwanensis)、芒果拟鞘线虫(H. mangiferae)和紧鞘拟鞘线虫( H. strictathecatus ), 枣树是这5种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花生根部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11种植物寄生线虫: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myceliophagus)、蘑菇滑刃线虫(Aphlenchoides composticola)、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其中肾状肾形线虫、咖啡短体线虫、装饰小环线虫和根结线虫为花生的重要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19.
用PhastSystem电泳仪快速鉴定根结线虫种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瑞典Pharmacia Biotech.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快速水平电泳仪(PhastSystem)进行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电泳,对云南省烟草和观赏植物一串红上的根结线虫进行快速鉴定,得出4种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文章提供电泳方法,认为PhastSystem电泳仪是根结线虫种类快速鉴定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线虫矮化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东华北春玉米区暴发的一种危害严重、引起玉米植株矮化的新病害病原,从病区采集大量病株及其根际土壤,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分离频率最高的3种镰孢菌,即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及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线虫(群体)的处理能够引起该病害典型症状,即植株矮化,叶片上有沿叶脉方向的黄色或白色失绿条纹,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呈纵向或横向开裂,推断该病的发生和线虫有关。将回接发病植株病土中分离的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发垫刃线虫属Trichotylenchus sp.、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 sp.、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 s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进行分属后再回接,只有发垫刃属线虫的处理出现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的植株。综合形态特征、致病力和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病原为长岭发垫刃线虫T.changlingensis,并将该病害称为玉米线虫矮化病(maize nematode stunt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