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湖北引进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水花6万尾,平均全长1.8cm,平均体重0.023g,苗体活泼健康。将它们分成三组,每组2万尾,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为期50d的精心培育。其结果为:试验A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1.7cm,平均体重为16.127g,成活率为17.6%;试验B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4.3cm,平均体重为18.575g,成活率39.6%;试验C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5.5cm,平均体重为19.213g,成活率59.3%。试验C组采用的方法:在水泥培育池内培育至3.Oem~4.Ocm后,移入土池继续采用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平均全长为7.Ocm~8.Ocm后,再采用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的方式,是进行匙吻鲟苗种培育的一条较佳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何国森 《福建水产》2011,33(5):70-73
2011年4月~6月,从湖北引进平均全长8mm,平均体重0.006g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k)水花50000尾,进行了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研究。苗种培育前期主要采用枝角类作为生物饵料,当鱼苗全长达到50mm时开始进行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驯化,经一周左右驯化,鱼苗均可摄食微颗粒配合饲料。经过48d培育,鱼苗平均全长为186mm,平均体重为25.635g,存活率达57.8%,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湖北引进匙吻鲟鱼苗5万尾,平均体长1.9cm,平均体重0.028g,苗体健康无病。将鱼苗平均放人两口9m^2的水泥培育池内(放养密度约为2700尾/m^2),利用池塘内的纯氧充气系统,采用枝角类为主的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体长为7.0.8.00n后,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经过50d的培育,鱼苗平均体长达到14.2cm,平均体重达18.01g,成活率为59.8%,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人工繁殖刚开口摄食的乌苏里拟鲿水花,在池塘和水族箱内同时进行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水花3万尾,水族箱内投放水花400尾。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的乌苏里拟鲿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为96.8%;水族箱培育的乌苏里拟鲿体长增长至5.76cm,体重增长至1.92g/尾,成活率为33%。雌雄个体生长不均,池塘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10.2cm,体重为16.5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21,8cm,体重为60Ag/尾;水族箱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5.6cm,体重为1.49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6.6cm,体重为2.42g/尾。  相似文献   

5.
匙吻鲟是世界性名贵鱼类,原产美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以及诸多的食疗功效闻名全球.素有黑金块之称.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匙吻鲟是的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2007年行唐县口头水库放流7000尾匙吻鲟苗种。经过一年的放养,2008年底开始围网捕捞作业.渔船随机捕捞到8尾匙吻鲟。其中最大体重2.5kg.体长60cm。最小体重1.5kg.体长28cm,平均每尾2妇。  相似文献   

6.
1999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淡水养殖试验。在600cm^2的淡水池塘中投放平均全长2.35cm的淡化虾苗2.5万尾,经70d饲养,生产成虾98kg,平均亩产量108.9kg,成虾平均全长9.59cm(最大为10.6cm),平均体长8.34cm(最大为9.4cm),平均体重7.73g(最大为11.5g),养殖成活率为50.7%。  相似文献   

7.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口面积为0.1ha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鱼苗6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一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6kg,单位面积产量为1160kg/ha,全长10.80~17.20cm,平均全长13.81cm;体长9.00~14.10cm,平均体长11.46cm;体重11.0~37.9g,平均体重21.77g。  相似文献   

8.
水库网箱投饵养殖匙吻鲟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面积 2 15hm2 水库中设置面积为 2 0m2 投饵网箱 ,放养体长 2 4~ 2 5cm匙吻鲟 30 0尾 ,经过 7个月的饲养 ,成活率 96 % ,体重平均 1 89kg/尾 ,收获匙吻鲟 5 4 5 2 5kg ,单产 2 7 2 6kg/m2 ,产值为4 90 71 6元 ,获利 2 930 8 4元 ,平均 14 6 5 4元 /m2 ,饵料系数为 1 6 ,饵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 2 1 5 % ;投入产出比 1∶2 5。  相似文献   

9.
在 3口 300 m~2的池子中进行南美鲱鱼鱼种的培育试验,鱼苗放养规格为全长 2-3cm,放养密度为2200尾/口,采取微流水培育。投喂自制的团状饲料,粗蛋白含量25-30%。经过113天养殖,平均全长21.3cm,平均体重165.2g:其中最大个体全长26.2cm,体重261g;最小个体南美鲱鱼全长14.3cm,体重49.4g;.日平均增重1.46g.成活率95%,饵料系数1.7-1.8。  相似文献   

10.
在20m^2×1.6m圆形育苗池中,于7月底放养平均体高2,9cm、叉长5cm、体重3g的银鲳人工苗2000尾,经过12个月的精心饲养个体达到平均体高7,5cm,叉长13,5cm。体重55g,最大个体为体高7.8cm,叉长13.8cm、体重63.6g。试养中期,成活率达到63%;本试验探讨了银鲳很适宜于室外大棚土池养殖。银鲳生长缓慢,需跨年养殖才能收获,因此室外一般土池养殖银鲳必须做好越冬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主养匙吻鲟套养斑点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艾青 《淡水渔业》2003,33(3):45-46
在面积 0 4hm2 ,水深 1 8m的池塘主养体长 2 5~ 30cm的匙吻鲟 4 80尾。经 2 70天饲养 ,共产商品匙吻鲟 775 2kg ,平均体重 1 7kg ,成活率为 95 % ,共获利 5 6 6 4 1 2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6 7。  相似文献   

12.
暗纹东方鲀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网箱中培育暗纹东方鲀亲鱼。使用激素人工催产。共催产15组。催产率100%。水温22~25℃时效应时间多为33~52h。圆锥形玻璃缸桶孵化,22~25℃时经96h开始出苗。经仔鱼(2.5~3.7mm)培育、中后期培育。5月下旬出塘,平均全长6.5cm平均体重8.3g。  相似文献   

13.
川纹笛鲷人工育苗及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03年川纹笛鲷人工育苗及成鱼饲养过程与结果。在水温25.4-31.4℃、盐度19.6~23.4条件下,川纹笛鲷仔鱼经36d培育,平均全长5.3cm,平均体重3.2g。在室内水泥池,川纹笛鲷经7个月饲养,平均全长为14.7cm,平均体重为113.7g。此外,对养殖期间水温不同阶段的生长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在体积为3 m3的2口玻璃钢池中,放养规格为20 mm美洲鲥鱼苗,经134 d的培育,育成鱼种规格平均全长为136.9 mm,平均体重为23.6 g,成活率79.05%.  相似文献   

15.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原产北美洲,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世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它摄食浮游生物,与我国鲢鳙鱼食性相同,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由于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自我国1988年首次从美国引进以来,一直受到水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养殖匙吻鲟的单位逐渐增多。匙吻鲟鱼种是匙吻鲟养殖的重要一环,国内报道很少。作者于1999年开展了池塘培育匙吻弱鱼种的工作,现作一总结报道。l鱼种放养池塘面积为0‘43Inn’,1999年5月ZI日放养匙吻婚鱼种1940尾,其平均全长为8.6cm,平均体重…  相似文献   

16.
翘嘴红舶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7.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18.
斜带髭鲷室外水池仿生态系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至2002年,就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 itens)室内人工育苗周期长、需求活饵多等问题,进行室外水池人工设置模仿自然生态条件的仿生态系育苗技术研究。即1号试验池接入6种生物饵料;2号对照池接入2种生物饵料。2001年仔鱼经108d培育,1号池、2号池分别获得幼鱼5.55万尾和3.03万尾,平均全长31mm和29mm,平均体重0.9g和0.75g,成活率达18.5%和10.1%;2002年仔鱼经60d培育,分别获得幼鱼4.98万尾和2.76万尾,平均全长36.7mm和30.8mm,平均体重1.48g和0.95g,成活率达16.6%和9.2%。试验结果:1号池的成活率、全长、体重明显好于2号对照池。表明在仔鱼培育期间,多种生物饵料有利于生物饵料的多样性以及开口仔鱼的摄食和营养,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是将过滤后的养成鱼池上层水做为培育匙吻鲟鱼苗的水源,采用纯氧放苗技术培育匙吻鲟苗,养殖过程适时补充瓶装纯氧.结果表明:50000尾匙吻鲟水花苗(体长7mm~9mm),经22天培育,共出池5cm左右苗种39999尾,培苗存活率达到80.0%.  相似文献   

20.
泥鳅的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100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30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试验结果:平均催产率为81.3%,平均受精率为77.8%;共获泥鳅卵570万粒,平均孵化率为70.4%;下塘鱼苗为305万尾,经5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em的泥鳅种117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