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白色农业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微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白色农业,不但可以制造出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能源,还能生产出高度安全食品,并能对传统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变废为宝,消除环境污染,形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农业,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白色农业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微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白色农业,不但可以制造出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能源,还能生产出高度安全食品,并能对传统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变废为宝,消除环境污染,形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农业,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13,(32):44-47
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植物为原料发展起来的"白色农业",以及以海洋生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蓝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正在以强劲的势头,迅猛来袭。White Agriculture—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其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加之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  相似文献   

4.
一、白色农业的概念及意义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其产品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加之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目前,白色农业的研究应用领域包括: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  相似文献   

5.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业”和“酶工程”。由于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是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1)微生物食品;(2)微生物饲料;(3)微生物肥料;(4)微生物农药、兽药;(5)微生物能源;(6)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其中,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白色农业新产业。  相似文献   

6.
所谓新兴食品农业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食品的农业及其实现产业化。这种农业的目标在于,在较短时间内最有效地获得人类所必需的营养食物,或者说这些食物更具有功能性及疗效性的特点。这种生物食品有其独特的优点:(1)生产一般不占耕地或只占少量耕地;(2)在生产过程中以花较少劳动力获得更大的收益;(3)在人工控制下一年四季可以连续生产;(4)生产的产品更富有营养性和保健性;(5)生产的手段具有现代化特色。要实现这种新兴食品农业的产业化,关键在于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技术的优势,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畜禽废弃物,实现畜禽粪便"原位降解",达到生态环境"零污染"的新型养殖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微生物发酵床养殖的原理,其次,分析了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就如何实现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白色农药",是指以微生物为资源的产业型农药。由于其在生产过程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及"基因工程",产品具有无污染、对环境无影响、对人类安全等特点,故有"洁白无瑕"之意。"白色农药"包含了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与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三色农业"的倡导者包建中先生认为,传统农业是"绿色农业",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海上牧场"可称为"蓝色农业",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农业开发,则可称为"白色农业".由于这3种农业模式都可以提供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因此又被统称为"三色农业".所谓"三色农业"是指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具体含义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据悉,通过杂交选育的盆栽多肉植物新品种"阿萝""燃灯莲"和"雪佳人",日前已在云南省林业厅获得注册登记,这是国内首次培育成功并注册登记的多肉植物新品种。"国内市场销售的多肉植物多来自日本、韩国、荷兰等国,虽然很受消费者追捧,但对品种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却不够,不利于产业发展壮大。"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草本观赏植物研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吴学尉表示,此前也有不少企业对外称  相似文献   

11.
亲环境水稻生产新技术是在水稻生产上根据水稻营养周期的特点,杂草发生规律,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共生原理,采用稻麸糠的发酵技术和利用土着微生物发酵肥和植物营养酵素,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肥力的持续性、提高作物吸收肥料的效果,抑制稻田杂草的生长、减少病虫害,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生产出高产优质的水稻产品的一种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白色农业”前景美好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称为白色农业。目前,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在六大领域呈现出美好前景:1.微生物饲料。这是我国当前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目前,利用各种农业废料制成的蛋白饲料、秸秆饲料、EP多效生物添加剂已被使用。2.微生物肥料。我  相似文献   

13.
发展食用菌生产培植高效生态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传统的以动、植物为操作对象的二维农业正在被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操作对象的三维农业所取代,有识之士提出了三色农业的论点,即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食用菌生产是白色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环境日益恶化,粮食……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湿料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将农业与食品加工副产物进行发酵后制备的新型饲料原料,其适口性好、价格低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在畜禽养殖中能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生长、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文章阐述微生物发酵湿料主要的发酵菌种以及在畜禽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微生物发酵湿料的优点及存在问题进行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花生是中国人喜欢的传统食品,其所含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比肉、蛋还高。所以有人把花生叫做"素中之荤"或称"植物肉"。花生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古人称之为"长生果",民谚道:"常吃花生能养生"。开一家以花生为原料生产出各种特色的花生制品的"花生坊",是一项立竿见影的短、平、快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6.
周运宁  戴文斌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25-1128
"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三色农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论,它以食品的概念置换粮食,提升了农产品的现代意义;"蓝色农业"的创立,拓展了农产品的数量安全;"白色农业"的创意,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际会议精神,引领时代潮流,山西建设白色农业产业化试验园,为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安市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农业由动物、植物二维资源构成 ,其产品利用率为 4 0 %~ 5 0 % ,有 5 0 %以上的资源不能被利用而废弃 ,有的废弃物甚至成为环境污染的根源。有鉴于此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创建“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构想。所谓白色农业 ,即微生物资源产业化 ,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 ,将由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 ,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的新农业。微生物方面目前包括以下六项产业 :(1)食用菌产业 ;(2 )微生物饲料 ;(3)微生物肥料 ;(4)微生物农药 ;(5 )微生…  相似文献   

18.
EM微生物指的是有效微生物群的工业制品.该项微生物工程技术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80年代发明的,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在美国、日本已载入其国家的农业法.应用比嘉照夫教授的微生物制品,对于改善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化学农业的综合污染,特别是消除化学畜牧污染(指滥用抗生素、激素及其它化学兽药等),保护环境,增加物质产量,有着极重要的意义.EM技术应用于当今的肉犬养殖业,在国内刚刚起步.EM制品控制肉犬传染病,降低死亡率,促进饲料转化率,提高日增重,消除犬粪特殊臭味,极大地减少蚊蝇增加母犬繁殖率,降低养犬成本,从而增加养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随着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实施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微生物肥料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微生物肥料市场将以10%以上年增长率递增。多年来,北京市金必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深耕在微生物领域,金必来微生物农法植根于实践土壤的经验,提供完善的植物生态营养解决方案,从探路者到领军者,不忘初心,服务"三农",为实现"农业大健康"的梦想、为中国农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辽宁农业科学》2012,(5):2+93-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工程中心2011年3月成立,目前下设植物内生菌及天然产物基础研究室,植物内生菌及天然产物应用研究室,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室和综合办公室。研究内容主要有蓝莓菌根菌、低温沼气菌、微生物农用天然产物(玉米抗病诱导剂、水稻抗病诱导剂、新型植物生长促进剂等)。现有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