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倍子是重要的林产化工原料,供不应求。角倍是五倍子中重要种类之一,提高其单产,实现加工增值,成为开发我省山区资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院科研人员经近6年的系统研究,掌握了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倍蚜及冬、夏寄主的生态学规律,探索出一整套角倍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使亩产由原来的0.5~1.0kg提高到35~7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1992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角倍高产技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角倍在其速生阶段及成熟爆裂阶段的个体生长发育、单宁含量变化及其成熟爆裂等规律的研究,并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提出了角倍的适宜采摘期最好是10月中旬,其次是9月底。这两个时期采摘可较9月初采摘嫩倍提高产量1.2倍或1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角倍在其速生阶段及成熟爆裂阶段的个体生长发育、单宁含量变化及其成熟爆裂等规律的研究,并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提出了角倍的适宜采摘期最好是10月中旬,其次是9月底,从而可较9月初采摘嫩倍提高产量1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角倍产量占全国五倍子总产的85%,且倍蚜的冬、夏寄主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易繁殖等特点,现为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主要生产倍子品种。但处于野生野长,自生自灭的倍林产量不高。湘西自治州每公顷倍林平均产倍量不到7.skg,每株倍树平均产倍不到1个,倍树的产倍株率平均不到1/5。这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至使产结五倍子的“三要素”——树、虫、薛自然分布数量减少,且不配套所造成的。要为使角倍达到高产稳产,在总结湘西自治州几年的实践和吸收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技术措施:1选择好立地条件角倍适宜的立地条件如下:海拨:250…  相似文献   

6.
选择和创造有利于角倍蚜与夏、冬寄主生长发育的环境,使三者合理搭配,是提高倍林五倍子产量的有效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角倍栽培过程中冬、夏寄主繁殖栽培,角倍蚜的散放、收集和保存,蚜虫袋的挂放及五倍子的采收加工等丰产技术要点,为山区五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角倍在其速生阶段及成熟爆裂阶段的个体生长发育,单宁含量变化及其成熟爆裂等规律的研究,并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提出了角倍的适宜采摘期最好是10月中旬,其次是9月底,从而可较9月初采摘嫩倍提高产量1.3倍或1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9.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倍林中倍蚜及其冬、夏寄主在数量如何配置才能获得倍子高产,是倍子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首次报道了三者数量与倍了产量的关系,也首次提出了依雏倍数估测倍子产量的方法。文章指出,在夏寄主充足的前提下,每亩倍林植侧枝匐灯藓(含原有藓)25-30m^2,每m^2接种秋迁蚜6-8万头,让倍蚜自然繁衍,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人工促进自然迁飞与挂放干母,提高了五倍子的产量。在此基础上,采取重挂干母的办法,使被寄生复叶增加2-4张,五倍子产量可增加1-2倍。  相似文献   

11.
12.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所形成的倍子(即角倍)约占全国五倍子总量的80%,经济价值很大。该倍蚜的生活周期属异寄主全周期型,虫型多样,生活习性复杂。在其生活年史中,春季有翅孤雌蚜(春迁蚜),迁飞到第一害主盐肤木上产雌雄性蚜,经一月左右(一般在夏初),雌蚜生殖,产下的干母爬到嫩叶上取  相似文献   

13.
角倍蚜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倍是五倍子中最重要的1种,富含单宁,仅次于肚倍.在发展角倍生产过程中,"树(盐肤木)、虫(角倍蚜)、藓(侧枝提灯藓)"三要素是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三要素"间如何配套是角倍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角倍是通道县的五资源,由于缺少对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历年来其单产很低,试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把各地角倍生产技术配套加以研究,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角倍倍蚜自然迁飞丰产技术,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15.
室温贮存虫袋,袋内角倍蚜生长发育历期因室内温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短的需21d,长的达48d以上。当虫袋内干母发生时挂放,效果最佳;在盐肤木4~6片复叶将展开之际挂放干母,结倍效果较好;通过选择不同温度的保存环境贮存虫袋可以使干母的发生期提前或推迟。分期挂放能增加结倍复叶数和提高单株产量。长势好的枝条结倍多。纸袋制作不规范及挂袋操作中挤压或折叠虫袋是造成袋内蚜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工挂放角倍蚜虫产量高邹久安近年来,由于国内对五倍子的需求量剧增,价格上扬。五倍子生产由野生野长迅速向人工培育的方向转变。现在人工培育五倍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倍林地上养藓殖蚜法;另一种是甲地殖蚜乙地挂放法。后一种方法实用性广泛,它是从成熟五倍子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对角倍损失进行了观察研究.制作了贵阳、施秉、道真三地1987年、1988年,1989年和石阡1989年的角倍蚜虫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虫瘿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四个观察点由于林分状况的差异,角倍的损失量以及损失的关键因子都不尽相同。各点平均损失率为:贵阳86.69%、施秉36.03%、道真29.29%、石阡39.50%.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及损失率为:虫害26.37%(其中蓟马11.64%,其他虫害14.73%)、干母奇生、发育不成功8.30%、复叶自然脱落6.02%、寄生过多1.80%.病害1.74%等.而各点损失的关键因子是;贵阳为其他虫害和复叶脱落;施秉为干母寄生、发育不成功和寄生过多;道真为蓟马和其他虫害.损失的关键时期为7—8月的倍子生长期,欲减少倍子损失,采取措施的时间应提前到5—6月.文中对减少角倍损失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1988—1990年的研究,找出了角倍蚜在瘿外、瘿内阶段及春季迁飞期的种群消涨规律和影响因子.给出了角倍蚜瘿外阶段的种群生命表,性母蚜在湿地匐灯藓上的种群成活曲线,角倍蚜在瘿内阶段的种群增长曲线,以及春季迁飞期到产生致瘿干母时,春迁蚜、性蚜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9.
角倍“三要素”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提出角倍三要素的合理配置量为:每亩倍林的盐肤木株数200株左右;林中湿地匐灯藓的配置量以5%为宜,最低不得少於3%;每 M~2湿地匐灯藓上的秋迁蚜释放量以1—3万头为好,最高不超过5万头。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三要素配置方法.按上述配置量及方法进行三要素配置的倍林,在非灾变性气候的年份,角倍亩产一般可达50斤(千倍)以上,高产可超过100斤(千倍).  相似文献   

20.
角倍蚜春季迁飞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倍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产中国。其中,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所致的角倍分布最广,产量约占五倍子总量的80%。每年春,角倍蚜从冬寄主迁飞到夏寄主(结倍寄主)上。夏寄主上春迁蚜(性母)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角倍产量。日本高木五六氏和我国唐觉教授等曾对春迁蚜的迁飞进行过观察,并指出:自然迁飞发生在晴天,对迁飞时的气候状况也作过记载。为对其迁飞规律有所认识,笔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