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因素法和修正法进行农用地定级,而样地法却应用得很少。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对样地法农用地定级单元划分、因素选取、定级指数计算、级别划分的方法进行探讨,并与修正法比较,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样地法定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定级估价研究是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基础工作。参考农用地定级估价规程,制订了鸡泽县农用地估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应用样点地价平均法测算农用地级别基准地价,并在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指标体系基础上,编制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应用修正系数法评估农用地宗地地价,并指出了农用地估价成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丰都县农用地定级研究为例,采用因素法,选取自然、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为定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建议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选择适当的模型对因子进行量化,利用GIS软件生成定级因子分值图,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定级指数。依据定级指数结合实际情况将丰都县农用地最终划分成5个级别,并得到了丰都县农用地级别图。从数量分布特征上看,丰都县农用地质量总体较好,以二、三级地为主,呈"两头小、中间大"分布特点。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丰都县农用地级别呈北高南低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丰都县农用地定级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符合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4.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84-5985
针对蔚县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了影响农用地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因素法划分了全县农用地级别,阐述了影响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山区农用地定级应侧重自然属性条件,并适当考虑强限制性因素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东省阳东县农用地定级为例,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修正法定级的技术路线划分了农用地级别,并对《规程》中修正法定级基础的确定、修正因素的选择、修正系数的计算以及耕地级别划分与校验等几个关键技术步骤着重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姚县为例,以农用地定级规程为基础,基于大姚县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修正法构建农用地定级修正因子指标体系、对因子和权重进行质量分值计算,并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对大姚县农用地定级,通过相关性检验和级差收益法等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大姚县农用地定级及其质量评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农用地定级估价意义,其次,叙述了农用地定级估价理论和原则,第三,构建农用地定级估价整体思路和方法,最后提出了农用地定级估价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回归分析方法在库尔勒市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库尔勒市3 089个农用地定级单元,在SPSS软件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法选择农用地定级因素,确定各因素权重,并计算各定级单元总分,然后对总分作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按农用地优劣的实际情况,选择频率曲线分布突变处为级间分界,划分农用地级别.  相似文献   

9.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农业用地为例,选则了自然、社会和区位因素为定级因素,借助Mapgis软件,将研究区农用地分为5个级别,旨在对今后的定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此次应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农用地定级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以更好的为土地整理工作服务,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具体项目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因素以及权重,确定整理前后耕地的自然等和利用等的变化,从而充实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在成果的应用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MAPGIS软件,运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科学类比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评定补充耕地等别的指标区,建立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补充耕地等别评定各因素分值,计算补充耕地等别,制定滨海平原区占补折算系数表。  相似文献   

13.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例论证方法研究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在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内涵的基础上,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构建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工程的指标可转化为自然等别,通过因素量化对比,可得出地块在整理前后的等别变化,且分等数据是计算土地整理效益的重要依据.证明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别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质量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海拔因子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未将海拔因子作为分等因素的情况,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标准粮产量来分析海拔因子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影响,并将海拔因子作为一个修正系数纳入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中;研究结果表明,将海拔因子作为一个修正系数纳入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中后,所得的成果更加符合该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农用地分等中,对于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突出且耕地在各个海拔都有分布的地区,可用此方法来修正海拔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付光辉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8-7371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确定种植粮食作物的最低保护方案和各等级土地保护面积,可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的最高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结合温宿县农用地分等的实践,对GIS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宿县农用地多集中在7等、8等,反映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总结和分析广东省潮州市农用地定级估价项目中农用地定级方法的缺点。引入了聚类分析方法,并以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灌溉水田为例,进行模拟定级。通过与原使用的农用地定级方法——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比较,认为使用一般聚类分析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相对与原总分频率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可以满足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素质水平的评价方法及其培训需求,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问卷调查及评分法,以烟台市农村发展带头人为例,评价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素质水平及培训需求。结果表明,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属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民最感兴趣的知识是“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知识”,95.24%的调查对象对未来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收入是有信心,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和销售农产品的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和年经营土地的收入与农业科技素质均表现为呈极显著正相关。98.04%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求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