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2.
杂木盆景会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这是松柏盆景及其它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杨积德的这几件作品,以寒景裸姿的形象出现,展露出杂木盆景的内在精华,它们或遒根强劲,或干古嶙峋,或虬枝峥嵘,无一不体现出自然树木的风姿神韵,让欣赏者清晰地看到:树势、树姿的定向定位,枝态细部的处理,鹿角枝、鸡爪枝的运用搭配;树的向上态势脉络,内部结构,层次,疏密,动静,刚柔及整体构图的匀称协调以及景深的艺术处理等等,使你一目了然,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你面前。盆景作品能以这种形式出现,并不是随便什么盆景都适合。这样的作品让你能认识到作者的养护培育创作盆景功底的深浅,这样的景象既别致而又富有韵味。笔者认为它给欣赏者的感受,一点不亚于其它季节所展示出的图景,甚至更具魅力及吸引力。有这样的“身子骨”想必让其穿上“盛装”同样不俗。  相似文献   

3.
下面两篇简短的文字.是在不同时刻随手记下的。一个较为具体,另一个偏于笼统抽象,但拉杂谈来,都是围绕着同一个话题.那就是“盆景”。于是,尽管彼此不怎么关联,却也有了安排在一起的理南。  相似文献   

4.
“干兰湿菊”是养花人耳熟能详的老话。但兰花具体“干”到什么程度,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也许您不知不觉间已矫枉过正,步入宁干勿湿的“误区”。干渴难耐的兰花,何来花开?读了下面的文章,您也许会有所悟。  相似文献   

5.
仙游御花园     
几年前从经营树桩素材的朋友处看见它。一点也没有迟疑就请他割爱。当时看中的是它躺卧在石头上的躯干,“肌腱”鼓起,很均匀地排列,不仅雄刚,而且潇洒,可爱极了。没想到的是,买回养活后,叶子长起来,却吓了我一跳。天哪!怎么会这么大?——大到淹没原来的美还有余,让人无法忍受。没办法,只好把它搁置在偏僻角落,免得看见心疼。  相似文献   

6.
丛林秀色     
范鹤鸣 《中国花卉盆景》2007,(4):F0003-F0003
树种:对节白蜡树高120厘米该作是一株九干连体的丛林式盆景,其干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直有曲,形态各异,互衬互补,根爪凸现盆面,各干旋转曲直,舒缓流畅,各干收顶匀称自然,布局  相似文献   

7.
小菊制作盆景有一个先天不足——主干纤细,无法和树木盆景相比。所以,小菊盆景只能是微形或小型的。即使养育多年的宿株,菊干相当苍老,也不过稍粗于人的大拇指。而以菊科白蒿、青蒿等作砧木嫁接小菊,则起码能使当年培养成的嫁接株主干就粗于人的大拇指,上部小菊的“树冠”也相应地繁茂,花朵比不嫁接株的小菊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8.
盆景小菊的主干上,可以养出悬垂入土的“气”根。菊株虽小,养出类似榕树那样的、从干的较高位置长出的根,它能使整个盆景作品增加意趣。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一、高培埋干:夏季,盆景小菊主干造型大致完成,且已掐头促枝营造“树冠”之际,为盆中菊株制作一个方箱形或圆筒形保土设施,材料可用木板或纸板、劈开的粗竹筒、厚塑料袋等,高度据艺者打算在干上诱根的位置而定。制好套入菊株,固定后填入沙性湿土,含沙程度以干时湿时都松散为好(如图一),保湿。  相似文献   

9.
雅致秋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和牡丹不沾亲不带故,相貌上却有几分相似。又因开在萧瑟的秋天,于是便有了“秋牡丹”之名。粉粉嫩嫩的花,泼辣皮实的性,着实让人喜欢。  相似文献   

10.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故人人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的诗句,道尽了人间悲事,生离死别。然而渺渺兮犹如浩波,漫漫兮若似烟海。又有多少人和事可以常“入我梦”、令我“长相忆”呢?我的恩师贺公淦荪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岭南盆景艺术特点是截干蓄枝法。笔者在本刊92年第10期谈及过《截干蓄枝法在山松艺术造型上的应用》,当时提到的“截干蓄枝”,实际上是以蓄枝迫芽为主要目的,至于“截干”。因为它的对象是山松,难度就非常大,稍有不慎,全树枯死。由于当时实践理论不够成熟,未能深入,事隔数年,又有所体会,所得所失共同探讨。一、山松截干后枯死的原因植物之死,不外乎病害与人为因素,如果山松因截干而死,就是人为因素。究其因是截干不当,破  相似文献   

12.
对盆景的创作,我认为不要过多地人为干预。特别是对于一些创作的技法、风格、形式更不要人为去提倡这,反对那。如真的要讲提倡和反对的话,我主张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动辄人为干预,一会反对“清、奇、古、大”,一会“不应宣传提倡舍利干”,更反对在学术探讨上乱扣帽子。前个时期,有人竟把舍利干与武士道精神扯在一起。如此风一长,将不利于我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更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荆楚杏王》是湖北省黄石市佛教胜迹"三楚第一山"东方山"弘化禅寺"(公元809年)落成后,由开山大和尚释德聪法名"智印"亲率众弟子,在东方山南峰东坡,栽下一株银杏。祈祷寺庙千秋万代,香火鼎盛。现在这株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古银杏,虽历尽沧桑,干身腐朽空洞,但依然巨干如塔,枝叶繁茂。1992年春,作者到此游览时,在寺内屋檐柴火堆中,发现了这几段木质空朽成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元月初,友人送我一株君子兰。这株君子兰已具十多张肥厚的叶片和一簇粗壮的“龙根”。由于当时很忙,就把它弃在榕树盆景下,出差去了。一周后回家,傍晚浇花时才记起这株被遗忘的君子兰。虽得到“榕荫”,但毕竟已裸露在盆土上8天了,肥厚的叶片和“龙根”已奄奄一息,我赶紧配制了“爱多收”生长激素药水,把它浸入,第二天捞起,种植在一个塑料小圆盆里,放在一株大榕景树荫下。  相似文献   

15.
来说一段故事。 是日。袁师傅(袁启瑞)预约给相思盆景留影,以便日后回味,供改作参考。几个痴友相约前去,本着参观、学习、请教、见识的目的,劳碌半天后就餐时,话题集中在这盆奇特相思树盆景的命题上。 一说,就叫“盆景”罢。理由是:本身桩材就是一个能盛水的盆,盆上有丰富的景物。山、石、水、人物、自然环境俱全,那不就是盆上的景吗?现实。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春从友人处购得小叶榕一株。当时树高不足50厘米,干径约5厘米,枝条细弱,定托布局繁乱,树冠头重脚轻,画面平淡,但主干呈“S”形,收尾自然,是一株有培养前途的好树(见左下图)。后经过5年的培养、修剪,成为树高78厘米,干径10厘米,自然苍劲的岭南大树缩影(见上图),名命为《秀气天然》。现谈谈我培养这一榕树盆景的肤浅体会。 (一)培养方法采用“大盆、大土、大水、大肥、大阳光”的新工艺,以适应榕树喜爱大肥、大水、大阳光的要求。具体做法是:先将老盆泥冲洗干净,将原凌乱无章的气根排列好,剪平泥下部份的底根(又称丁根),利于  相似文献   

17.
10多年前的春季,笔者在市场上寻桩,看见一个卖剩下的大榔榆桩坯,桩坯上部臃肿,根基部细瘦,确实是难以造就成材的废桩。然在其下部一侧长有一个细小的副干(图1),其变曲旋转不仅有力度,且柔顺灵动自然,干身皮质斑驳苍劲,富有苍老之态。  相似文献   

18.
一盆盆景是否个性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因材施艺。 我们首先要看树材的自然生长状况。比如:我有一株三干式七里香树桩盆景。原始树桩咋看都不好看,就是三枝粗大的干,三干向上成等边三角形。我反复琢磨,在确定粗大的一千为主干顶和观赏面之后,忽然灵感一动,何不来个“和谐的你我他”?主题一定,意境即出,最后树冠便做成了等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树桩盆景一般讲究有矮壮的桩干,有合度的大枝,有繁密的分杈……等等,而文人树桩却讲究有瘦高的干,简约的枝,稀疏的分杈……,给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美的享受。那么,这些美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简作罗列。美在孤高细瘦的主干是主要观赏部位,文人树主干一般是单株直立,有的是高株下有小株,也有的略斜或略弯曲,但其主株下部无枝的躯干能占有株高的3/5或2/3。第一大枝出枝比一般矮壮树桩出枝远为定在上位,加之盆钵和树冠等因素的配合,就给人以孤高、卓越、坚毅、冷峻、矜持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我不懂“盆景”一词,与盆景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岁末的一天,朋友送我一本挂历。盯着上面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脱口而出:真的太美了!朋友哈哈大笑,那不是工艺品,是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