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封闭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祁真  杨京平  刘鹰 《水利渔业》2004,24(3):37-39
在2002年进行r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研究投饵和不同的养殖密度对水质(NH3-N,NO2^-—N和CODMn)的影响,以及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对水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循环水(前期每天换水1次,后期2~4h换水1次)条件下,投饵对养殖池水质没有影响,不同养殖密度时养殖池的水质无显著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没有影响。定期测量不同养殖密度下对虾的体长和体重,结果是不同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LSD0.05)。建立的养殖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斜板沉淀池、筛网过滤、泡沫浮选装置、生物滤池、臭氧发生器、石英砂过滤和水温调节池的系统。在3个月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氨态氮的最大去除率是85%,但是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只有44%;系统对COD的作用不明显,但能很好的控制水温、溶氧和pH。  相似文献   

2.
海水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虾养殖由于受到水资源和虾病的困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成为今后对虾养殖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结构包括了养虾池、水处理技术、消毒杀菌、增氧技术、水温调节装置等。目前,典型的养殖模式有美国德州跑道式对虾养殖系统、台南室内自动化循环水养虾系统、美国佛罗里达三阶段养殖系统和美国夏威夷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文中对这4种典型的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试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养殖虹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设施与装备系统的设计研究,该研究进行了虹鳟鱼养殖试验,突破了养殖水体氨氮低温处理技术关键,形成了低温微生物驯化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新方法,建立了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的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集成技术。试验表明,在空气增氧的条件下,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达到38kg/m3,各项水质指标符合鱼类正常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5.
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的原理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养殖水处理的基本过程分析。由于渔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国内众多水产单位开始进行海水、淡水的循环水养殖生产、实验。循环水养鱼系统的核心是养殖水处理系统,并且围绕水处理系统,建立适合循环水养殖情况下的鱼病防御和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6.
养殖密度对宝石鲈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宝石鲈(50,100,150,220尾/m3)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0尾/m3组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其特定生长率(1.61%/d)和存活率(89%)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1.70);密度对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影响显著(P<0.05),随养殖密度增加其浓度呈上升趋势,均在220尾/m3密度组上升最多;密度对血清无机离子(钾、钠、氯、镁、磷)也有影响.综合认为循环水养殖条件下,150尾/m3养殖密度组宝石鲈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简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树林 《渔业现代化》2004,(5):25-27,23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以下简称循环水系统)概念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循环,一是封闭。循环水是指同一养殖水体经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处理过程后循环使用。封闭是指此养殖环境既不受外界水源和气候制约,又不对外界环境产生危害。由于循环的需要,养殖系统本身有充分的能力改变和控制养殖水环境,从而达到与外界封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换水率和密度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日换水率(0、10%、20%、30%和100%)和养殖密度[0.980±0.008、1.760±0.005、2.810±0.007和(3.640±0.006)kg/m3]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率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养殖试验首先在非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测定各组刺参综合特定生长率(ISGR)及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日换水率为10%和20%处理组的ISGR分别达到每天(1.330±0.161)%和(1.410±0.18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密度养殖试验证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ISGR逐渐降低,分别达到每天(0.610±0.500)%,(0.570±0.030)%,(0.560±0.045)%和(0.320±0.040)%,各组换水率及养殖密度组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均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波动;养殖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试验组刺参的ISGR高于非循环水养殖组,可达(0.130±0.007)%,且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0.020 mg/L以下,而非循环水养殖的分别积累到(0.600±0.015)mg/L和(0.076±0.002)mg/L。研究表明,在换水率15%,养殖密度(2.810±0.007)kg/m3的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水质稳定,刺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规模化人工养殖小丑鱼(Amphiprioninae),研发了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由10个玻璃钢养殖桶和1个水处理玻璃缸及管道系统组成,采用物理过滤、生化过滤、藻板过滤进行循环水处理。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每3个月可养殖产出全长约3.5 cm的商品小丑鱼5 000尾,养殖存活率达80%以上。从2014年至2015年,利用该设施养殖生产出商品小丑鱼10余万尾。和常规的食用海水鱼循环水养殖设施相比,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减少了蛋白分离器、气浮机、微滤机等设备,增加了藻板过滤设施。研究表明,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能耗低、管理维护简单、水质稳定,可基本实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适合进行小丑鱼等海水珊瑚礁观赏鱼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随着欧盟和欧洲各国环保法规的加强而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对欧洲正在使用生命周期法对循环水养殖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状况,以及欧洲应用独特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增加了养殖的品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特别阐述了脱硝反应技术、淤泥浓缩技术和臭氧技术等新技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循环水养殖可能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海水鱼类 节约型工厂化养殖构建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水养鱼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生产的连续性、无季节性和主动控制性,而主动控制养殖环境质量和营养供给是循环水养殖的核心。循环水养鱼系统由于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消毒杀菌技术,能有效防止养鱼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和产品的品质,实现健康养殖和无公害产品生产。海水鱼类节约型工厂化养殖系统是以实用、节能、高科技为原则设计的循环水养鱼系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11月在东方海洋开发区珍贵鱼养殖场进行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三文鱼试验。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挑选同一个系统中的三个养殖池A1;A2;A3,挑选同一批次三文鱼(重500g左右)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密度分别调整为A1:10kg/m3;A2:14.9kg/m3;A3:19.8kg/m3。经过2个月的养殖,三文鱼个体增长情况分别为:末均重:A1:1.05kg;A2:1.06kg;A3:0.98kg,增重率为A1:83.48%;A2:94.64%;A3:86.01%。存活率为:A1:92.6%;A2:89.98%;A3:89.2%。得出结论在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养殖密度在15kg/m?左右时鱼增长速度较快,可较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循环水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系统中CO2的过度富集会影响生物滤器过滤效率和养殖对象生长发育,因此CO2的高效脱除是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循环水养殖产业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各项CO2脱除技术日渐成熟。文章围绕着目前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循环水系统中CO2的来源、危害以及脱除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气体交换法、化学法和生态法3种CO2脱除工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类脱除技术的优点,针对CO2脱除主要存在的方法单一、主要设施占据空间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多种脱除工艺并用、运行设备系统集约化、优化脱除过程及装备智能化等未来发展对策。本研究旨在为未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CO2高效脱除技术工艺的优化与专用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规定了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池塘条件,养水区、养殖区功能划分、建设要求及配套设施的要求,为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欧洲工厂化养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鳗鱼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欧洲鳗的养殖,已广泛被采用。除了采用传统的土地、水泥池养殖外,工厂化养殖已被国内部分企业接受。在集约化、高效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的发展中,欧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丹麦、荷兰、德国等国家领先这一领域。本文是中国水产学会1997年1月组团考察欧洲工厂化养殖情况整理而成。一、欧洲工厂化水产养殖概况欧洲工厂化养殖是近十年来发展完善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保护环境的严格要求,电脑技术、全价配合饲料、循环水养殖设备、高效增氧系统、生物过滤系统、控温系统大量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渔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将其与物联网更好地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易控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工艺,选用微滤机、流化床、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等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装备构建硬件系统,使用西门子S7-300 PLC和其它智能仪表设备等构建控制系统,通过易控软件作为人机交互平台将各要素进行整合。该系统实现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过程智能控制、养殖水质精准调控和养殖控制物联网化,具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扩展性强的优点。该系统易于推广,并为将来的福利养殖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渔业现代化》2015,(1):76-77
<正>流水式养殖系统与循环水养殖系统虹鳟福利评估比较为了取得虹鳟养殖场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对一系列虹鳟福利指标影响的综合而客观的评价,进行了一个多参数分析。对养殖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虹鳟和养殖在由附近的湖泊供水的流水式养殖系统中的虹鳟的生长、皮质醇和行为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伊犁河生态渔业中心漠斑牙鲆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实验平台,在生产规模上研究了闭合循环淡水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和个体大小对漠斑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池底覆盖率低于34%时,养殖密度对漠斑牙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个体大小的分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加强养殖管理可以降低该影响;漠斑牙鲆全长120mm时,性别分化基本完成,雄鱼规格和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雌鱼。  相似文献   

19.
高体革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长情况。在一套包括微滤机、高效生物滤塔、紫外杀菌器、温控装置等组成的工厂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高体革鯻养殖试验,并检测试验期间水质变化情况。经过151 d养殖试验,高体革鯻规格达到410 g/尾,养殖密度为40 kg/m3,成活率为97.7%,特定生长率为0.93%/d。生物过滤器经过28 d挂膜成功后,系统水处理效果保持稳定,水质指标维持在较低水平,NH4+-N2.0 mg/L,NO2--N0.2 mg/L。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病大流行之后,泰国从防病出发首先研制和使用了室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法,在我国一些地区近年来也先后开展了对虾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特点和优点是使用养殖鱼、贝类的大型生物净化池来承担系统中的水质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