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盐渍海马齿的制作工艺参数,为海马齿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数据参考。经前处理、3次烘干、加盐揉搓、高温蒸煮等工序制作盐渍海马齿,其中,第1次烘干工艺流程的温度、时间和加盐量等参数直接影响盐渍海马齿成品的品质。因此,以感官评价和含水率为指标,优化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和加盐量等参数。结果表明:选择第1次烘干最适温度为60℃,烘干时间8h,加盐量为4%,制得的盐渍海马齿呈光泽的茶褐色,具特有滋味和气味,组织鲜嫩,纯正爽口,展开后叶形完整,含水量为10.39%,氯化物11.3%,亚硝酸盐物质未检出,大肠菌群0.3MPN·g-1,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2.
黄瓜不同品种盐渍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5份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相同工艺进行盐渍对比试验,对盐渍成品的感官品质、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测定,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统计分析其综合品质。结果表明,适合盐渍的黄瓜品种有D0847、HN53-61-1-3、D0842、津春5号、HN53-61-1-2,同时对适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3.
以盐渍辣椒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工艺,用HS–SPME–GC–MS方法测定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渍辣椒脱盐后,其氯化钠、总糖、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脱盐盐渍辣椒发酵的适宜工艺为接种6%的植物乳杆菌菌液,添加4%蔗糖,发酵5 d;脱盐盐渍辣椒接种发酵后,其酯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较发酵前增加了24%、448%,醇类、烯烃类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18%、31%,接种发酵使辣椒中的酯类和醛类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盐渍质量分数、盐渍时间、熏液浓度、液熏时间、产品水分质量分数对液熏鳗鱼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熏制鳗鱼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盐渍质量分数为12%、盐渍时间为5 h、熏液稀释倍数为22.5、熏制时间为2 h、产品的水分质量分数为35%时,制得的熏制鳗鱼的品质良好,感官评分为83分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盐渍冰温脱水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虾仁分为空白对照组、6%盐浸组(样品∶6%盐液=1∶6,4℃下浸泡6 h,Ⅰ组)、冰温脱水组[用自制冰温干燥装置脱水到含水率(50±1)%,Ⅱ组]和混合组(6%盐浸+冰温脱水,Ⅲ组),样品经真空包装后置于(-1.0±0.5)℃冰温贮藏,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虾仁的pH值、胰蛋白酶活力、多酚氧化酶(PPO)活力、色差值、质构特性、硫代巴比妥酸(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TVC)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评价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样品贮藏期相近,分别为11、12 d,表明6%盐浸和冰温脱水单因素对延长贮藏期作用效果相近;盐渍与冰温脱水叠加处理的Ⅲ组虾仁贮藏期达到18 d,相比空白组(6 d)延长了3倍。研究表明,盐渍+冰温脱水能够显著延长虾仁贮藏期,为虾仁的商业流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易栽、易管、易收,产量高。但鸡腿菇子实体成熟快,货架期短,鲜销保质期一般只有1~2天。当鸡腿菇品数量大、销售有一定困难时,应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或外销。现将盐渍鸡腿菇的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采收清洗 加工盐渍品用的鸡  相似文献   

7.
黄花菜采摘期正值盛夏微生物活动高峰期,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后,黄花菜因不能及时晾晒而腐败,给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加大对黄花菜盐渍保鲜技术的推广,本文通过从包转袋的选择,装袋排氧,配置盐水的容器、盐、水、浓度以及配法,铺菜、压实、充盐水、整袋等具体盐渍流程,以及后期管理等对黄花菜的盐渍保鲜技术的进行分析介绍,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盐渍加工方式对蔬菜农药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常作盐渍加工出口的牛蒡、黄瓜、白萝卜和大蒜4种蔬菜,研究盐渍加工对毒死蜱等4种代表性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盐渍加工工艺的差别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深腌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比原材料升高,而浅腌产品则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鲜和盐渍F21金针菇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选取F21金针菇的新鲜和盐渍品,用凯氏定氮法、索氏脂肪提取法等方法对其蛋白质、脂肪、多糖和磷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F21金针菇新鲜干品和盐渍品的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21.63%、15.04%,脂肪含量分别为4.70%、7.94%,多糖含量分别为33.70%、45.28%,总磷含量分别为0.2837%、0.1591%。F21金针菇新鲜干品的蛋白质和磷元素含量均高于其盐渍品,分别高出30.46%、43.91%,而脂肪和多糖的含量则低于其盐渍品,分别减少68.93%、34.36%。[结论]盐渍金针菇是金针菇生产加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选用无病虫害、色泽正常的鲜菇作原料。用利刀去掉老化硬根,保留嫩柄长1~3厘米,除去杂质后进行分级。一级菇的菌盖直径为1~2厘米,不开伞;二级菇的菌盖直径为2~3厘米,半开伞;等外品为全开伞菇。滑子菇盐渍加丁主要分为水洗、杀青、冷却、盐渍、调酸装桶、贮藏六个步骤。一、水洗将分级后的滑子菇用流水洗出杂质,水洗后放到竹筛上滴去多余的水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在低盐浓度条件下榨菜不同盐度腌制体系细菌种群分布及优势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类型与榨菜腌制质量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微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方法,对5%和7%盐度条件下榨菜腌制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5%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种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7%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乳酸菌为希腊魏斯氏菌(Weissella hellenica);腌制后期,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变成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5%盐度腌制条件下pH下降较快,在第10天最低达3.79;而7%盐度条件下,pH变化相对较慢在第20天达最低为4.49,相对应其乳酸菌数量前者生长较快,在第10天达到3.22×108 CFU/mL,而在7%盐度条件下乳酸菌数量减少相差近100倍;经腌制3个月的半成品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在320 mg•kg-1和2.9 mg•kg-1。【结论】 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可检测榨菜低盐腌制过程微生物多样性。低盐条件下腌制pH始终呈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3.9-4.0;5%盐度腌制较适合乳酸菌的生长,其早期优势菌主要有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和魏斯氏菌属;7%盐度时腌制前期优势菌种为希腊魏斯氏菌;最后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为植物乳杆菌。低盐腌制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高盐腌制工艺,其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腌制大头菜亚硝酸盐含量及降低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腌制大头菜用不同盐分、温度、糖分、酸度、Vc等处理,探讨其发酵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降低亚欧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食盐浓度,提高温度,增加酸度,添加糖分及Vc,能够有效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控制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方法]以芥菜为原料,以亚硝酸盐含量、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的生产方法;以亚硝酸盐含量、亚硝峰峰值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异抗坏血酸钠、EDTA-2Na、藠头及柠檬酸对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在乳酸菌接种量5%、食盐添加量5%~7%(取6%)、温度30℃、发酵9 d的工艺条件下,腌制芥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74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 mg/kg的标准,所得的腌制芥菜风味可口。异抗坏血酸钠和藠头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及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而柠檬酸和EDTA-2Na仅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不能有效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论]研究可为腌制芥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高椿和九头鸟雪里蕻为材料,用盐量设3%、5%、7%、9%、11%五个处理,按农家惯行法切碎腌渍,定期分析各处理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变化动向。结果表明:腌制后,无论是腌白菜,还是腌雪里蕻,硝酸盐含量均相应下降,其下降趋势与腌制时间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腌后第5天检查,用盐量3%、5%、7%处理的可明显测到亚硝酸盐的存在,用盐量9%、11%两组,在整个腌制过程中均未检测到亚硝酸盐。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表明,NR与亚硝酸盐积累呈正相关,腌白菜r=0.8413,腌雪里蕻r=0.8495。腌后雪里蕻比腌白菜、游离氨基酸总量高27—99.6%。  相似文献   

15.
腌制过程中咸蛋品质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鲜鸡蛋为原料,分析了腌制温度、时间和盐水浓度对咸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温度、时间的延长和盐水浓度的增加,含盐量及蛋黄指数迅速升高,蛋清的含盐量明显高于蛋黄。咸蛋腌制30 d后,蛋清pH值从9.09降到6.71,蛋黄的pH值变化不明显;蛋清的水分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黄的水分含量从46.98%减少到17.23%。建立的腌制条件对蛋品含盐量及蛋黄指数的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腌制温度、时间和盐水浓度对咸蛋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叶用芥菜为原料,采用接种乳酸菌的方式腌制芥菜,优化食盐添加量、接种量、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运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筛选出腌制芥菜发酵工艺最佳参数。结果表明,腌制芥菜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食盐添加量4.37%、接种量3.72%、起始pH值5.21、发酵时间7.46d,在此条件下腌制芥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仅为1.95mg/kg,总酸含量为0.51g/100g,感官评分为93.50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酸黄瓜中酸浓度对亚硝酸盐生成量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基因型和欧关基因型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醋酸浸泡法腌制成酸黄瓜,研究酸浓度对酸黄瓜中亚硝酸盐生成量的影响。[结果]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亚硝酸盐生成量的降低,在腌制的第1d,亚硝酸盐的生成量较低,在第2~3d出现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腌制5d后,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降低到一个平稳且较低的水平。欧美基因型酸黄瓜中亚硝酸盐的量要低于华北基因型,低温下亚硝酸盐的量要低于常温下。[结论]适当提高酸浓度,在腌制5d后,酸黄瓜中亚硝酸盐的舍量很低,具有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解决惠州梅菜的安全生产和风险监测问题,以不同腌制加工时期的梅菜为实验材料,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对惠州梅菜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梅菜腌制的用盐量、腌制时间有关。在10~15℃温度下,14%和30%用盐量均在腌制第2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1.85、18.28 mg/kg,腌制第6天下降至1.95、2.17 mg/kg;经晾晒堆放3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均降至1.00 mg/kg以下。234批市售成品梅菜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限度(<20 mg/kg),含量在5 mg/kg以下的占比为94.8%。  相似文献   

19.
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及杀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4%,盐浓度4.0%;以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为代表的杀菌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望取代现有的热杀菌方式;泡菜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对延长泡菜货架期可产生积极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直投式白菜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贺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67-1468,1705
[目的]腌制猪肉的发色工艺优化研究。[方法]应用双因素无重复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优化腌制猪肉发色工艺。[结果]腌制试验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冷藏温度(0~4℃)时,添加1%的乳糖,亚硝酸钠和异抗坏血酸钠的添加量分别为0.010%、0.300%时,腌制48h后所得的产品色泽和质地为佳,其工艺品质较好。[结论]在腌制猪肉加工过程中,适当加入亚硝酸盐,可使熟肉制品保持鲜艳的红色,有利于提高腌制猪肉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