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突脉青冈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分布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5种概率分布律对突脉青冈林5个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除少叶黄杞对5种概率分布率全部不接受外,突脉青冈、杜英、白楠的直径分布符合威布尔分布、Γ分布、β分布(除突脉青冈)和对数正态分布,罗浮栲只符合β分布。偏度大部分呈正偏,峭度大部分为负值,说明种群直径分布范围较大,中径材占多数。  相似文献   

2.
突脉青冈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阔叶树种。研究表明,该树种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对该树种的研究得到许多学者和林业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突脉青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起来是:突脉青冈天然林内物种丰富;空间分布呈集群分布,各物种对资源具有共享性,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群落各组分热值存在差异。人工林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种子和幼苗对气候和土壤要求高。突脉青冈木材的密度和综合强度中等、干缩小,纤维交织能力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利用5个概率密度函数对突脉青冈天然林中4个优势种(突脉青冈、细柄阿丁枫、白楠、罗浮栲)的直径分布结构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利用L-PRM模型、G-PRM模型拟合4个树种的林分直径分布概率函数。结果表明:除了正态分布,4个树种的林分直径都服从对数正态、威布尔、伽玛分布,而罗浮栲也服从贝塔分布;可用L-PRM模型、G-PRM模型模拟与预测细柄阿丁枫和罗浮栲各个径阶的林木株数。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地预估林分生长,为更好地优化管理、经营突脉青冈天然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突脉青冈及其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以其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采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群落内的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突脉青冈林共优种群(突脉青冈与其伴生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平衡状态下,突脉青冈、少叶黄杞、罗浮栲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10.19%、20.47%和69.35%,说明未来的突脉青冈林仍将由罗浮栲、少叶黄杞、突脉青冈为共优组成,而罗浮栲种群将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5.
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生态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突脉青冈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恢复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树种结构和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和米槠生态位较宽,其生态位值分别为0.96和0.83,群落内其它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0.2-0.4之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说明突脉青冈和米槠2个树种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资源。该群落继续向前发展,可能发展成为突脉青冈和米槠占优势的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6.
突脉青冈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文章通过应用点一四分法进行样地的群落调查,测定了群落8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突脉青冈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支提山突脉青冈天然林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脉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测突脉青冈天然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组成突脉青冈天然林的种群大多数为宽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较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均标准本法和样方收获法,对8年生突脉青冈各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3000株/hm2林分的生物量最高,达68.32t/hm2;该密度的林分营养空间分布均比较合理,有利于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宁德市支提山突脉青冈天然林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域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八达岭林场元宝枫人工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分析了北京八达岭林场元宝枫人工林林分的直径分布;然后利用Weibull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X2检验;最后用角尺度方法分析林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林分直径分布呈现不对称的双峰山状曲线,且不符合Weibull分布,林分内林木的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园林植物上皱大球蚧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分析了其分布的基本成分、分布类型和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皱大球蚧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皱大球蚧的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确定了皱大球蚧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为皱大球蚧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低郁闭度乔灌混交林防风效果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均匀分布和行带式分布模式的风洞试验研究,得出2种分布的水平和垂直空间风速的变化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1)2种分布模式形成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水平风速流场结构。均匀分布模式中产生"狭管增速效益",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三角形风速加速区,而行带式分布模式未形成风速加速区。(2)2种分布模式对风速的影响高度低于20 cm,20 cm以上的风速均为层流运动。均匀分布模式0.4-6cm高度的风速有一定变化,但风速运动方式仍为层流运动;行带式分布模式0.4-6 cm高度的风速变化较大,风速为湍流运动。2种模式末端的风速,行带式分布要低于均匀分布。因而,行带式分布模式乔灌混交林的防风效果高于均匀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块样地中,Q1和Q5样地阴香种群多数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Q2和Q3以随机分布为主,Q4和Q6样地少数尺度上为集群分布,多数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条件以及种内种间竞争等密切相关,由岩石的覆盖而形成的小环境对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有影响。点格局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尺度下阴香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栉蝠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幼虫在竹林间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运用I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在会泽县金钟镇青云村云南松林中进行楚雄腮扁叶蜂虫口密度的随机抽样调查,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该虫进行空间分布型研究.各项聚集度指标值、回归方程参数组合以及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结果表明,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误差水平下,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抽样数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7.
红锥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洪伟  柳江  吴承祯 《林业科学》2001,37(Z1):6-10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刀石山红锥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Lδ、M*、M*/X、GA5种聚焦度指标及Iwao M*-X回归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表明红锥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和下降两种类型;聚焦度指标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红锥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型IwaoM*-X回归分析表明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红锥个体;在种群成长过程中,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周宁县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树种空间分布型均符合Neyman分布(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9.
对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20属93种花蝽类昆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花蝽类昆虫其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体,计33种,占总数的35.48%,跨古北、东洋二界24种,占总数的25.81%,古北界23种,占总数的24.73%;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花蝽类昆虫种的分布类型大致可分为5种,如中国特有分布型、世界性分布型、东亚分布型、古北和东洋界共有分布型、全北界分布型;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西南、华南两区分布的种类最多,合计占总数的32.26%,可见两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栗山天牛幼虫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用m -x回归、S2 -x幂指数法回归及 6个聚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该天牛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聚集的原因 ,在虫口密度x≤ 2时 ,主要受寄主数量的影响 ;在x >2时 ,聚集的原因除与寄主数量有关外 ,还与成虫产卵的聚集行为有关。运用Iwao的m -x的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 ,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的抽样数 ,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